第1017节
吉间五秀答应一声,带人猛冲。
李愉死了。
北城墙的副将朴嶒无力维持住局势,溃败已成定局,不得不跟着军士往城内撤去。
南城。
李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抽出钢刀,任由鲜血喷在脸上。细川河池冲上前,一刀砍下李和的右臂,再挥刀砍去,李和的左臂掉落。
血喷涌而出。
李和却岿然不倒,只是呵呵地看着细川河池。
细川河池愤怒地喊叫着,刀尖刺入李和的心脏,喊道:“给我跪下!”
李和僵硬地后退两步,却依旧胸膛挺立。
细川河池还想动手,细川赖元走了过来,抬手拦住:“他已经死了。”
“可他还站着!”
细川河池不甘心。
细川赖元走上前,看着瞪大眼看着自己的李和,走至其身后摸了摸,刀子划开衣服,露出了一副木头架子,严严实实包裹在双腿和腰背之上。
“这就是他站着的缘故!”
细川赖元暗暗叹息。
眼前老将,也算得上是忠勇之辈吧。
细川河池收起刀,不再说什么,看着溃败的朝军,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这就是李芳远寄予众望的汉城?我还以为多难攻克!”
细川赖元呵呵笑了笑:“战争还没结束,不过,快了。”
李焕流泪。
南城墙,彻底失守了。
北城。
畠山基国正在跳脚骂娘,守城的李天祐着实有实力,哪怕是精锐偷袭,也被调动有序的李天祐给挡杀回去,稳住了局势。
更让畠山基国等人痛苦的是,汉城北面地势高,不适合强攻,哪怕是南城墙、西城墙被打下来的消息传了过来,畠山基国等人还是连城墙垛口都没摸着……
李天祐善战,却没有被委以重用,只是一个方向的守将,还是一处利防守的方向。
错误的用人,错误的安排,让汉城沦陷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
当山名氏带人攻克东城之后,北城再也支撑不住。
李天祐下达了撤入城内巷战的军令,带军队有条不紊地撤退,保留着实力,又在巷道之中布置了大量鹿角丫杈,阻滞倭军的追击。
只是,汉城只有一个李天祐。
战争从夜晚打到天亮,倭军主力入城进行巷战,烽火连天,四处都有火光。
京极持光最终还是抢占了粮仓。
城中军士没有死的觉悟,他们不像原州的将士,敢于同归于尽。他们渴望在巷战之中拖延下去,害怕烧了粮食自己会挨饿。
有了西粮仓、东粮仓的倭军,稳住了阵势,开始清理城内的朝军,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尸体铺满每一处街道,依旧没有结束战斗。
最难啃的,还是北城的李天祐所部。
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斯波义重决定不再留北城的粮仓,也不再派人进攻,直接从城墙之上投掷燃烧的木头。
这是夏天,城内又多是木质建筑,火烧起来连成一片!
李天祐站在火海之中,身后是跟随着自己作战的兄弟。
“把粮食烧掉,我们殉国吧。”
“一起上路,不孤独吧。”
“杨猛,你害怕吗?”
“死不怕,怕的人都还活着。”
李天祐转身,骑上一匹马,朝着燃起大火的粮仓奔去,战马似乎明白李天祐的意图,想要逃脱,李天祐不准。
白马跃起,扑入火海。
汉城,如一个死去的老人,浑身爬满了尸虫,开始发臭。
斯波义重下令将粮食运出去城外,居城外安营。
城内,住不得了。
“现在,只剩下松京了!”
京极持光盯着舆图,目光中满是冰冷。
没了汉城,李芳远还会留在松京等死吗?
还有!
大明,你们倒沉得住气,准备什么时候出手?
斯波义重、细川赖元等人看着军队疲惫,损伤不小,决定就地休整三日,三日之后,开赴松京。
金陵,奉天殿。
宦官孙德如往常一般,带内侍检查着奉天殿,确保再无纰漏之后,才可以关上门窗,等待下一次早朝开启。
“你们都去东面看看,西面我自己去看就可以了。”
孙德吩咐着。
内侍不敢违背,领命而去。
西偏殿。
孙德找到两个坛子,打开来,看着里面的黑油,目光中带着几分凄然。
“朱允炆,你是个好皇帝。”
“只是,血债总需有人偿还,苟且偷生,抱着残缺之身,为的就是今日。”
“朱元璋,当年你杀人如麻的时候,可想过这一天,为恶终有恶报啊……”
火油倒了出来。
孙德拿起火折子,轻轻吹出火焰,凝眸看了看宝座方向,手一松,低声说:“这把火,将烧出一个新天地,你说是吧?呵呵……”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天元——奉天殿
武英殿。
朱允炆正在研究军略。
在证实朵颜卫异动之后,鞑靼集结的消息也传入京师。
虽不能确定兀良哈、鞑靼会不会全面开战大明,但如此巧合的主力集结,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所针对。
现在只有瓦剌方向的消息尚未送来。
五军都督府已经向边关卫所发去了战备文书,初步的应对方略已然生成,五万精锐京军开赴北平。
当大军抵达北平之后,新的后勤局将会真正脱胎换骨,成为大明军制中核心的一环。
“皇上,不好了,不好了。”
双喜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面带惶恐之色。
朱允炆凝眸看着双喜,目光扫向殿门方向,严厉地问:“何事慌张?”
双喜一个踉跄,直跪趴在地上,顾不得疼痛,喊道:“皇上,不好了,奉天殿着火了!”
“什么?!”
朱允炆脸色一变,连忙起身走出武英殿。
向东看去,一股黑烟已在奉天殿之上升腾而起,在碧蓝的天空之下极是刺眼。
索靖从暗处走了出来,一双眼如苍鹰盯着周围的动静。
华盖殿与武楼之上,趴伏着数人,黑色的管子缓缓移动着,一双双眼睛,透过瞄准镜盯着任何接近朱允炆的人。
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匆匆跑过来,见朱允炆安然无事,这才松了一口气。
“去看看吧。”
朱允炆并没有发怒,只是面色阴沉。
奉天殿广场之上,一队队内侍与侍卫正在打水扑火。
只是此时盛夏,又是午时,天干物燥,奉天殿是木质结构,火势没起来,扑救还容易,现在火势已大,想救下来就不容易了。
何况奉天殿旁边没河,就几个水瓮根本不够用。
霍邻、汤不平匆匆入宫,加强了守备。
朱允炆看着越来越大的火势,知道已无力回天,便下了命令:“能抢出来的抢出来,抢不出来,就都烧了吧。命人在四周存火防备,不可让火势蔓延到华盖殿。”
铁铉、徐辉祖等人跑了过来,一头大汗。
徐辉祖气喘吁吁,见朱允炆无碍,连忙问安:“皇上可受惊?这好好的,缘何会着了火?”
朱允炆伸出手,感知着风。
幸运的是,大热天没什么风,只要防备好,不会一口气把三大殿都给烧了。
发生火灾,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哪怕是皇宫之内。
历朝历代,都有大大小小的火灾记录,除了老天爷的雷火之外,还有人为疏忽。比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的大火,差点灭了半个皇宫,仅仅是为了救火就死了一千多人。
象征着大明权势的龙椅被抢了出来,其他的,也就那样吧。
奉天殿虽然是前朝正殿,三大殿的主体,朝会的场所,但毕竟不是典藏重点之地,里面并没有藏有珍贵与机密的东西。
朱允炆也就早朝跑一趟奉天殿,平时都待在武英殿里办公,一些举世奇珍与古籍孤本都在武英殿,不在奉天殿。
烧,就烧了吧。
反正用不了两三年就可以搬家了,也不用再重建了,日后朝会,天气好,就在奉天殿广场,天气不好,就去华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