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灵异>大叛贼>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

  虽然朱怡成同何显祖只是商讨拆分礼部单独建立教育部的事宜,可其实何显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商讨仅仅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实际上朱怡成已经下定了决心,礼部的拆分不可阻挡。
  朝廷六部(原本的六部)中,礼部的地位向来是极高的,中国历来把“礼”排在第一位,所以礼部尚书在朝中的地位一向高于其他各部尚书。
  大明复国后,第一任礼部尚书是由廖涣之担任,同时他也是第一任首席军机大臣,从这点足以看出礼部的重要性。
  何显祖作为一个降官,能够坐上礼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的职务,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如果不是何显祖在琉球和日本两件事中为大明立下大功,再加上朱怡成也需要给天下降官竖立一个榜样的话,以何显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个位置。
  但是这些年中,朱怡成对礼部先是进行了第一次拆分,把外交只能从礼部中取出,同鸿胪寺合并新建了外交部,从而分掉了礼部部分权利。
  所以说,何显祖这个礼部尚书相比之前廖涣之的礼部尚书是有水分的,权利和地位已不如从前,但在名义上依旧属于第一。
  而现在,朱怡成进一步要把教育职能单独例出建立教育部,这就更加削弱了礼部职能,一旦教育部成立后,礼部的真正职能就仅剩下了礼乐、宗教了,肢解后的礼部恐怕要从第一的位置上直接跌落下去。
  但就算这样,朱怡成的意志是不可能改变的,虽然何显祖是礼部尚书,同时又是军机大臣,但要知道军机处不是之前的内阁,何显祖也不是之前的阁臣。
  现在的大明,皇权远高于文官阶级,何况朱怡成还大力扶持勋贵阶级和武将集团同文官阶级进行抗衡,说句不好听的,朱怡成想做什么,文官阶级根本就拦不住,就连军机处也不行。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何显祖是什么人?他虽然不是庸臣,但他却是一个极为聪明又极为会做官的人。要知道当年在满清的时候,何显祖就靠着他察言观色的做官能力短短十数年中就由一个小官爬到了一省封疆的位置上。
  投明之后,何显祖更是以朱怡成马首是瞻,反正皇帝说什么他就怎么干,而且交给他的几件事都干得漂漂亮亮,这才能够越过不少人成了朱怡成身边的重臣。
  虽然对于礼部的进一步拆分有些失落,可何显祖脸上却没有丝毫异样,反而开口就赞同朱怡成的想法,用他的话来说朱怡成这样做完全是适应潮流,拆分礼部是为国为民的极好举措,这是有着功垂千秋,名留万史的大好事。
  此外,何显祖还吹捧了一通朱怡成,顺着教育部的建立谈起了教育为本的看法,从各方面为朱怡成拆分礼部做着理论上的补充,让朱怡成心中极为高兴。
  “何卿能如此想,朕心甚慰。”朱怡成微笑着向何显祖点头,以表示赞扬。
  他虽然清楚何显祖说这些话是讨好他,可天下哪里有人不喜欢说话好听的人讨好呢?而且何显祖如此知趣,这对于他拆分礼部同样是件好事。
  “皇爷,臣觉得此事应该由臣上书,臣今日回去后就写奏折,阐述利弊,为我大明千秋,为我大明万世之基,拆分礼部,新建教育部!”何显祖慷慨言道,仿佛他才是真正迫切希望要成立教育部的那人。
  “好!等何卿的奏折来后朕定好好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就让军机处各位大臣都拟个折子,然后再进行后面的工作。”
  “臣遵旨!”何显祖极为高兴地连连点头。
  “对了,教育部成立后其职极重,何卿可愿意兼其部尚书?或由礼部尚书改任教育部尚书?”心情不错的朱怡成突然问道。
  何显祖微微一愣,紧接着毫不迟疑道:“臣谢皇爷恩典,但臣以为礼部事务本就极重,臣兼任教育部恐怕心有不逮。如改任教育部尚书,倒不是臣不愿意,只是担心臣能力不足,辜负了皇爷的期望,还请皇爷另选贤明才是。”
  何显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如果答应下来或许朱怡成一高兴还真的就把这个职位给他了。可是这个职位坐上去并不是容易的,况且他本来就是礼部尚书,如果不拆分的话教育一事就是他的本职。
  现在,无论让他身兼两部又或者转为教育部尚书都不合适,教育部初立,按照朱怡成的想法之后教育部的工作极重,何显祖如今已是位极人臣,身为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当首席军机,何必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此外,今天朱怡成高兴,只不过随口一言。万一何显祖答应下来等以后朱怡成反悔的话,这不等于自找麻烦么?所以何显祖一口就婉拒了此事,这样做非但能够不沾染麻烦,还能在朱怡成面前有一个大公无私不贪恋权力的好印象。
  果然,朱怡成在听了何显祖的话后略微思索了下,微微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道理,朕倒是没有考虑周全,这事就暂且罢了吧。”
  “皇爷英明!”何显祖连忙道了一句。
  “你执掌礼部也有些日子了,依你看来,新建立教育部后,何人为尚书比较合适?”朱怡成开口又问。
  这一次何显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想了想这才说道:“回皇爷,教育部为天下教育计,非寻常人不能为尚书,臣思来想去目前礼部中并无合适人选,反而福建左布政使蔡闻之是合适人选。”
  “蔡世远蔡闻之?”朱怡成问。
  “正是此人!”何显祖道:“蔡闻之号梁山先生,曾任罗源县教谕,后受满清福建巡抚张伯行之聘主持福州鳌峰书院,其人极有才学。满清时期,还曾为翰林院庶吉士,对于理学颇有研究。永业二年,在家守制的蔡闻之出仕入我大明为官,永业十年由苏州知府调任福建先为右布政使,后迁左布政使至今。在福建这些年蔡闻之对于教育极为重视,深得学子敬仰,依臣来看,他为教育部尚书正是合适人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