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灵异>大叛贼> 第一千八十六章 东西两北

第一千八十六章 东西两北

  自从廖焕之去了一趟军机处后,军机处算是消停了下来,史贻直对于之前的辞呈再也避口不谈,安安心心继续当着他的首席军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军机处难得出现了一副平和的现象,随着军机处的内部稳定,整个大明的朝政也运行的更为畅顺,朱怡成也轻松了不少。
  这样一来,皇帝很欣慰,朱怡成舒心。
  至于廖焕之,也极为知趣。跑了一趟军机处后,他继续恢复拉原来在家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至于朱怡成之前同他所讲的什么关注朝政之类的话,廖焕之似乎早就忘了,依旧过着他的退休生活。
  随着运输的畅通,辽东那边的移民工作也进行的颇为顺利。每日都有几百甚至上千朝鲜人过江进入辽东。
  这些朝鲜人在进入辽东的同时,就成了大明人,自有专门人员为他们登记造册,并且发放生活、生产各项物资和划分田地。
  要知道朝鲜原本就是山多地少的国家,再加上朝鲜地方势力的强大和贵族们的剥削,底层朝鲜人的生活极为困苦。眼下不仅有了自己田地,还能获得大明人的身份,可以说是给这些朝鲜人一个彻底翻身的机会。
  随着移民的开始,朝鲜国内要求移民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连一些士人也对此无比期待。
  毕竟朝鲜人和大明人是一样的,土地的欲望在骨子里根深蒂固,获得能够属于自己的土地,再加上大明许诺的免税和扶持政策,只有傻瓜才会放弃这个机会。
  所以,眼下朝鲜国中对于大明的崇敬和亲近感已经到达了顶峰,甚至许多未移民辽东的朝鲜人现在都已经以大明人的身份自居了。
  这些原因固然是大明对辽东移民的政策所至,更重要的还有祝建才的功劳。短短的时间内,祝建才这位朝鲜总督几乎把朝鲜折腾了个天翻地覆,地方大族势力几乎在他的授意之下一扫而空,而那些残余的,未参与反叛的朝鲜大族和士族在这场“运动”中也受损不少,根本就没了以往可以依赖的底气。
  其实,就连祝建才都觉得有些以外。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些看起来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朝鲜老百姓在他的简单挑拨和支持下居然会爆发出如此强烈的“革命精神”。
  席卷朝鲜国内的旋风由南至北,由东至西,横扫一切。更让人惊愕的是,朝鲜人的性格在这场“革命”中显得淋漓尽致,往日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朝鲜人,一旦得到了机会,就如同疯了一般,显露出心狠手辣和残忍无比的嘴脸。
  就像是东部叛乱最严重的地区,原本祝建才只是想借用这股力量使对方失去根基,从而认清形势。
  但谁想这把火烧起来后,祝建才都差一点儿没能控制住,在明军支持下攻破城市的那些朝鲜人瞬间就化身为恶魔一般,冲进城里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亏得祝建才知道这事后连忙派兵弹压,一连砍了上百颗脑袋这才勉强制止。
  可就算如此,城中原本的朝鲜人,包括大族、士族甚至普通人也都死得差不多了,整个城市更被弄的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凄惨无比。
  饶是祝建才杀人不眨眼,面对这种情况也暗暗心惊,在写个朱怡成的奏书中特意写道:“朝鲜人性格强烈、偏激,骨子里极度自卑,表面又极度自大,做事冲动,残忍易怒……。”
  这些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但最后祝建才又写道:“朝鲜人服从性较好,通常吃苦耐劳,性格坚韧……。”
  反正总而言之,祝建才得出了一条结论,那就是朝鲜人是条不错的狗,但又要防备这条狗会咬主人,所以应该时不时地敲打敲打,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这些是后话,现在的祝建才已经抵达了汉城,开始处理起朝鲜内乱后的各项事务。
  汪文作为朝鲜参赞大臣,在祝建才抵达汉城后就把朝鲜的大部分权利直接移交给了对方。不过他这个参赞大臣依旧驻汉城,其主要工作转为负责朝鲜向辽东的移民事宜,同时作为大明官方和朝鲜小朝廷的联络官的性质。
  这样的安排也是朱怡成特意做出的,对于朱怡成而言,祝建才可用,但同样要防。毕竟祝建才不是朱怡成的班底,更是曾经驰骋风云的人物。
  必要的牵制和防范还是要有的,这点祝建才心里也明白。何况朱怡成这么做也是给祝建才一个定心丸,假如朱怡成真的无比大方把朝鲜全部交给祝建才的话,那么祝建才恐怕反而得心里害怕了。
  天晓得朱怡成这么做是不是故意引祝建才上勾,然后再找借口处理掉祝建才?反是现在以汪文为牵制更来得让人放心些,至少这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也去了祝建才的戒备之心。
  辽东那边,拿下沈阳后明军开始向沈阳以北继续推进一段距离,随后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
  虽然现在刚是夏初,但辽东向来入冬比较早,在前明时期九月之时(农历)辽东往往就会开始降下初雪。如今的天气比前明之时要暖和许多,但往年间九月中下旬降雪也是很寻常的。
  再加上大明拿下沈阳后,在天启年间基本丢失的辽东故土已经收复,而且辽东原本就是地广人稀,明军虽然强大,人数也不少,可在如此大的地方散出去,这军力依旧有所不足。
  所以董大山没有采取趁胜追击的战术,反而继续稳扎稳打以巩固地方为首要目的。
  除去继续向辽东移民,以巩固辽东地方外,明军对于沈阳以北的区域设置了一道防线,以避免清军向南偷袭。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大明会对所占地区进行军政和民政双重治理,以做好来年继续北进的准备。
  当然了,稳固地方也不是什么军事行动都不做,对于北逃清军,还有西北方向的蒙古人,董大山也不会让他们好过。在修炼内功的同时,董大山还采取了分兵骚扰,小规模主动出击的战术。
  他用这种方式一来可以继续保持对清军和蒙古各部的压力,二来也能让其部更为熟悉辽东的地形和作战方式,三来也可以借此消耗敌人的物资,以为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当朱怡成仔细读完董大山发回来的奏书后,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个可字,随后放到一旁。
  对于董大山,朱怡成是绝对放心的。而从山西出的马功成做的也不错,眼下虽然没有辽东那边如此喜人,但同样对长城外的蒙古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使得那些蒙古部落为避其锋芒主动后撤,哪里还有余力去帮辽东那边?
  东北、北边的事可以暂时放一放了,接下来就是西北和西南的事。
  西北方面,由于道路交通的问题,明军暂时没有采取主动的军事行动,而是遏制住各处要道,对西北的清廷继续进行物资上的封锁。
  要知道西北本就贫乏,大明直接封锁要道,等于卡住了清廷的物资来源。仅仅依靠西北的出产要供养整个清廷都是勉强,何况清廷还得继续养兵妄图恢复其江山呢。
  当然了,清廷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之前就采取了继续西进,由西域各地掠夺来满足的方式。这个策略倒也不能说是不好,而且也的确起到了一些效果。
  可在建兴皇帝被软禁,雍亲王自称摄政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原本雍亲王是打算掉头解决掉郭亲王,也就是他的十弟,可谁想计划不如变化快,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软禁建兴的消息居然传了出去,眼下郭亲王直接斩杀了雍亲王派去的人,领兵掉头在哈密驻扎,打出了讨伐乱臣贼子的旗号,以至于西北的清军彻底一分为二,形成对峙。
  西北那边,满清自己窝里斗,朱怡成自然是乐于其见的。再者,西北的局势很是复杂,虽然之前满清的大军横扫西北,灭了不少小国,可要知道西北那边还有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一直都是满清的死对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准噶尔部。
  当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雄心壮志,要同康麻子一争胜负,差一点儿把康麻子斩杀在大漠。只可惜最后功亏一篑,输掉了战争,死在了科布多。
  但噶尔丹虽死,可其部依旧还在,而且整个准噶尔部同满清之间的仇恨根本无法化解,在历史上准噶尔和满清的战争从康熙年一直持续到了雍正朝,又至乾隆时期,这仗打了近百年,最终才被满清灭国。
  而现在,强大的满清已不复存在,之前元气大伤的准噶尔部同样看到了复仇的希望。再者,眼下满清如想在西北立足,双方必然要分一个胜负,这胜负可以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果。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甚至因为满清内部分裂,西北可以说有三头猛虎相争,在未解决这局势之前,满清连生存都是困难,所以朱怡成索性让人关上大门,任凭他们打个不休,等以后再腾出手来一个个收拾也不迟。
  (新书《巫谜》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