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医汉> 第215节

第215节

  这娃儿还不是家道中落才想挖祖宗坟,而是觉得祖父母偏心长孙不疼爱他!
  只这么点小事就教盗墓贼怎么挖自己祖父母坟头,简直令人发指!
  如果说戏台上演的戏离大伙太远的话,这就是离他们很近的真实案例了。
  金银珠宝这种东西,果然还是不该带进地里去啊!
  都不知道哪天就被人把棺材都掀了,死后都不得安宁。
  刘彻也饶有兴致地听了霍善审理的全程,见霍善从从容容地把案情给理清楚了,笑着夸道:“看来你这小青天之名不是别人白喊的,审起案来还真像模像样。”
  霍善道:“很多人进了公堂后自己就扛不住。”
  霍善现在已经有挺丰富的断案经验了,一般都是懒得听人狡辩才朝他们扔道具,其余的犯人基本都用不着额外手段。
  刘彻见他小小年纪便学着用大人的语气说话,只觉这小孩儿既聪慧又可爱。他伸手把人给捞了起来:“要不你还是跟朕回长安去好了,给你当个内史,你一样能审案。”
  霍善和他分辨道:“既然一样能审案,为什么非要回长安去?”
  刘彻心道,那当然是因为江夏郡离得太远,不方便我出宫找乐子。
  只是霍善在江夏郡这边搞得有模有样的,刘彻也没有非要让他回去不可。
  “行吧,你喜欢待在这里就待在这里。”
  霍善连连点头。
  内史什么的他才不要当,义姁她弟义纵就是当内史被刘彻给剁了。
  当内史,危!
  还是待在江夏郡舒服。
  霍善惊奇地追问:“您要回去了吗?”
  刘彻说道:“怎么?你小子想赶我走了?”
  霍善矢口否认:“没有的事!只是您离开长安都一个多月了,太子叔一定很想你。”
  刘彻这次出来就是看看江夏郡这边的情况,顺便瞧瞧霍去病把军屯落实得如何,现在该看的都看过了,确实也该回去了。
  不过他见霍善明显想送他走,他就愈发不走了,每天就待在太守府吃吃喝喝,一副要住到天荒地老的悠闲姿态。
  霍善:?????
  可恶,从没见过这么闲的皇帝!
  第192章
  刘彻也不想这么闲, 只是他已经当了二十几年的皇帝,处理起朝政来早就游刃有余。随着他能轻松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能让他感兴趣的人和事便越来越少。
  这种日子说舒心也算舒心,只是他还是更喜欢能给他带来新鲜感的东西而已。
  如今的江夏郡就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 至少在这边吃吃喝喝一段时间以后他感觉自己越发精神了。
  真不错。
  只不过作为一国之君, 出来遛弯一两个月已经让不少儒臣追着他号丧了,再待久点怕是汲黯都要从淮阳冲过来骂他。
  刘彻逗了霍善几天, 总算是松了口, 说自己马上就要回去了。
  霍善本来该高兴的, 真到了刘彻他们要走的时候又有点儿不舍,得了空就拉卫青跟自己去巡城, 遇到有人问起卫青是谁, 他就说这是我舅公。
  御驾在江夏郡待了这么久, 该认识卫青的人都认识了, 只是听霍善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家舅公又是另一种感觉。
  卫青很配合地由着霍善兴冲冲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连刘彻都感觉霍善这几天主动往他们面前凑的次数都比往常多了。
  刘彻伸手弹他脑门:“怎么?突然舍不得我们了?”
  霍善捂住自己的脑袋,气呼呼地说道:“才没有舍不得!”
  说完他还要在心里骂一句“坏姨公”!
  到刘彻一行人要走那天, 霍善还是很大方地把自己有的好吃的好喝的都往船上搬运。
  在他心里这些就是最好的,压根不管在别人眼里到底值不值钱。
  刘彻见他这副口是心非的模样, 心里稀罕到不行, 笑着作势要把他抱上船一起带走。
  霍善一惊,马上喊旁边的霍去病救救自己。
  他只是舍不得卫青他们,没想着要跟他们一起回长安啊!
  霍去病见状只好上前去解救自家娃。
  霍善回到他爹的怀抱,狠狠松了口气, 紧搂住霍去病的脖子不撒手。
  生怕刘彻真把他给抱上船不给下来。
  刘彻瞧见他这模样, 顿时哈哈大笑。
  成排的御船缓缓起航。
  霍善送走了御驾, 留下的是更宽松的政策。
  比如冶炼这件事,江夏郡这边就有更灵活的限制标准。别的地方私自铸造铁器属于造反, 霍善这边私自铸造的话……不属于私自铸造。
  毕竟霍善是要开放南方的,多造点农具怎么了?
  不得不说,刘彻这人偏心起来那真是偏到没边,其他方面的优待也很不少。
  旁人想说什么也无从说起,皇帝出巡总不能白巡吧?刘彻都没直接搞免税免役,已经很为朝廷着想了。
  刘彻这趟回了长安,就以进谏有功为由把免官已久的东方朔给召唤回宫。
  让他和李延年商量商量整几出新戏。
  李延年负责配乐,东方朔负责出故事。
  你东方朔不是最能编的吗?
  给我编,使劲编!
  一定要编得比那什么《曹操发墓》《真假孝子》精彩!配乐水平也要直追《曹操发墓》里的《临江仙》。
  至于《金箱藏经》,刘彻直接给忽略了。
  东方朔:“……”
  您把我召回朝就是为了让我干这个?!
  刘彻觉得自己这么干没毛病,你和那李长生不是老熟人吗?你编出来的戏不能比他徒弟捣鼓出来的戏差吧?
  人家霍善才五岁!
  才五岁的霍善并不知道刘彻临时把东方朔拉回去当戏文编剧,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说什么,他可是拥有好多厉害人物当靠山的人。
  只不过这天晚上,霍善要跟张仲景出去走一趟,因为张仲景不知怎地打开了一段医学史卷宗。
  张仲景回到南阳郡后到处行医,最后按照霍善的请求在朝阳县开了家医馆,挂上了霍善那“天下第一医馆”的牌子。
  这种名字对于张仲景来说还是有点太羞耻了,不过为了尽早让霍善多个传送点,张仲景也只好把霍善临别前亲手写的小竹排给挂到门外去。
  张仲景在朝阳县遇到了……霍乱。
  这里的霍乱与后世的霍乱不算是同一种疾病,在《金匮要略》的定义里,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的疾病。
  它感染后也是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和太阳伤寒很相像,只是太阳伤寒只有这几个表征,而霍乱却还伴随着呕吐和下利,这说明患者表里皆病。
  治疗霍乱要先治疗上吐下泻的问题。
  这种病其实在南方暑湿相蒸的时节比较容易出现,在北方比较少出现。
  张仲景遇到的这位患者就是个颇为罕见的病历,夏天才刚起了个头,他就出现了霍乱症状。
  张仲景把对方给救回来了,结果对方给张仲景触发了霍乱以及连带的传染病防治史。
  这种卷宗一般要霍善这位医馆所有者才能开启。
  霍善一向是别人一喊他就积极配合的,对于张仲景的召唤自然是当晚就跟他一起出发。
  等到夜里打开卷宗一看,众人才发现此霍乱非彼霍乱,此霍乱在最初祸害到他们这边的时候被称为“真霍乱”。
  因为它的症状和古时记载的霍乱很像,只是死亡速度应该属于……古时霍乱的超级加倍速度,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需要一天,直接能把人拉成干尸。
  这玩意从海上传到大清的时候,先是沿海地区大片大片地死人,接着还迅速蔓延到京师。
  最初只在地方上出现霍乱疫情的时候,朝廷是毫不关注的,反正死的都是地方上的人,他们也无能为力。随他们去吧!
  直至惊闻连京师也开始大片大片地死人了,皇帝才急匆匆地针对这种“真霍乱”下旨管控京师疫情,有次防疫过程中光是拨款给死亡百姓发棺材就发了几十万钱。
  没办法,尸体不尽早埋了死的人会更多,只能由朝廷为他们花这笔棺材钱了。
  可见大清朝廷还是有那么一点防疫意识的,但不多。
  由于这种“真霍乱”的致死率之高、传染性之强,几次大流行造成了约五千万人死亡。差不多等于整个大汉的人口!
  霍善此前便听人说过传染病的可怕,只是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这种东西,所以他对这次出行还是充满好奇的。
  李时珍他们也差不多,他们几个都活了几十岁,有生之年也见过因战乱或者气候而起的时疫。面对那种群体性大规模的感染,他们难免会涌出深深的无力感。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还是太少了。
  他们也想看看遇到这种大疫,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可以更好地防治。
  一行人齐齐朝着卷宗的第一个目的地出发,其中张仲景牵着霍善,而李时珍他们都以小老头儿的模样站在霍善两人的肩头,等着见识外邦的特别风景。
  ……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恒河河畔!
  霍善看介绍,最近是当地在几条圣河交汇之处举行无遮大会的日子。
  无遮大会是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时候见识的当地盛会,众所周知,出家人不打诳语,他说的无遮大会就是真正的无遮大会,大伙赤身裸/体地到恒河里沐浴圣水,以此得到赐福、来年百病不侵。
  霍善还是头一次见识这种情景,眼睛都睁圆了。
  他们见证的这次盛会,参与的人数高达近百万人!
  霍善震惊不已,这可是他们江夏郡总人口的五倍!
  这么多人,河里挤得下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