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还有一部分在这次的大火中被烧死了,这次不知道能否回归二十万。
  不过他们会出新的政策,让附近的城镇,或者下属的县域的人来这边,希望引流能成吧。
  至于倭寇的事,余隐他们的计划是,两年内把其给端了。
  好吧,余隐摸摸日渐浓密的发顶,待回去,可能还真得两年后了。
  望天!
  也不知道小鱼儿还记不记得他?
  在七月底,冯达带着一群反贼踏上了回京的路。
  带了两车的海鲜,还有当地的土特产,以及两只山参。
  卫国公抽抽嘴角道:“你这是把人家冯将军当成自己的私人保镖了吧,也不瞧瞧人家这是干嘛,你倒好带了么多东西,可别回京后,有人参你。”
  余隐大窘,他本来也没这么多东西的,可是后来越搞越多。
  这个想让捎,那个想让捎。
  正说着,就看到李三跑过来,道:“大人,书院的刘山长找您有点事,现在正在衙里等着呢。”
  余隐想起这事,前两天这位刘山长送来了一封贴子,要来拜访他。
  余隐还特意跟人打听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据说跟余隐是同榜的进士,不过余隐是头甲,对方是二甲三十来名,做了几年的官,后来就辞官回来了。
  滨海书院据说是他们家族的书院,至今有一百来年了。
  余隐当年初来京城时,手里没钱,跟这种富家子弟,肯定没多打交道,如今对方来找他,大概是想混个眼熟吧。
  书院建在山上,算是滨海被反贼占领后,唯一留下的好地方。
  大概是因为反贼想给天下读书人留个好印象吧。
  就连大火也没有一点波及。
  卫国公去练兵,余隐便跟李三回去了。
  现在的滨海城,处处都是人手在清理垃圾,按照图纸重建家园。
  衙门算是最先清理出来的一片地方,
  余隐过去的时候,卫七正指挥着人怎么修路。
  吕东桂正跟一个瘦高的男子聊天,从背影看,余隐觉得这是个帅锅。
  然而,看到脸之后,余隐卧槽了一句。
  比想象中的还要帅!
  儒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关键是长得高,吃得瘦,皮肤还白,饶是跟他同一榜的进士,年近五十,依旧不见什么皱纹,反而因为年纪的关系,让人看起来颇为成熟稳重。
  不像他,只有重。
  余隐笑着跟对方打着呼:“刘山长久仰,本来想去拜访的,结果这边实在腾不出手,没想到,您就先来了。”
  刘敏道:“余大人客气了,大人为国为民操劳,实在令人敬佩。”
  两人客气了两句,刘敏也知道余隐这边忙,便没多说废话,开门见山道:“敏听闻大人博学多才,在京时时常教导皇子们,所以,敏有个不情之请,望大人有空闲时,上山为书院的学子们讲上一堂课。”
  余隐道:“刘山长客气了,等手上这点事情办完,隐一定过去。”
  刘敏这次过来,除了跟余隐说上山讲课的事,还带来了一张图纸。
  余隐只一眼,便心头一跳,恭敬的向对方行了一礼。
  刘敏忙道:“大人客气了。”
  “余隐这是替楚朝的百姓感谢先生,不管此事成与不成,先生对楚朝的百姓都有极大的恩情……”
  刘敏拿来的是一张造船的图纸。
  是刘家几代人研究的结果,可惜楚朝不注重水军。
  甚至历朝历代,没怎么注重水军。
  刘敏当年在京时,就听说过余隐的事,那篇文章也是拜读过,不过当时余隐做为榜眼,他是二甲的三十名,两人差距有点大,刘敏没找着机会跟余隐详谈。
  而他的目的也不是重在做官,连翰林院都没进,便找了个外放的官,离京了。
  直到近日余隐过来,现在又贴出告示,在各州郡找造船的工匠。
  卫国公他们又开始招兵买马,说是要打倭寇,而京里这段时间,又因为组建水军之事吵得不可开交。
  刘敏便与父兄商量过来,便拿了份初稿过来试探一二。
  岂知,一出手,对方就对他行大礼了。
  刘敏道:“大人客气了,大人造船建水军都是对滨海百姓有利之事,做为滨海人,理当献策出力。”
  余隐让吕东桂把卫国公叫过来。
  对于造船这事,他不懂,但是图纸大概还是能看明白的。
  卫国公属于兵部,兵部跟工部都有挂勾,双方的官员互相调动是常事,于是,便让人把他喊过来看一看,此图能否。
  余隐将图纸摊在桌上,和刘敏一道看。
  顺便问了几个问题。
  刘敏一听就知道他不在行,但是问的都在点子上,而且有一个地方,还是他们一家人研究了长时间,都没法攻破的问题。
  余隐道:“要是能找人先造一个模型就好了。”
  刘敏笑道:“如果大人不嫌弃,敏便推荐我家二哥和小儿过来。”
  余隐:“……”
  太热心了,自带图纸和工匠。
  他连连表示感谢。
  卫国公来之后,仔细看了一会图纸,道:“要不要让工部派人过来,咱们自己肯定造不了……”
  余隐点头,“工部有人肯来吗?咱们这儿现在穷得都差吃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