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悠悠然地,他简单把自己代入进司马炎的处境中,很快就能给出一堆估计与他相差无几的考虑与答案,说出口的语调夹带着淡淡的辛辣。
  “又有能力,又对他们司马家足够忠心的人,难道真的很难找吗?为什么千挑万选之后挑了贾充呢?难道真的是被对方甚至敢于刺杀魏帝这件事感动了?”
  他讲到这里,难免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暗恨,于是接下来的语调就更加阴阳怪气起来。
  “还不是因为,这样的臣子不难找。可是找一个没儿子全是女儿的,还要符合这样条件的臣子难啊!归根到底,不就是自己是篡位的,所以害怕自己手下也会篡位吗?”
  顿了顿,他稍稍斟酌了一下这句话有没有波及到自己,继而释然:他在光幕告诉他司马家夺权之前,可从没害怕过手底下人篡位。是知道未来的皇位传承的波折,他才打算先下手为强的。
  这和司马炎的举措怎么能一样呢?
  理直气壮.jpg
  所以“这个局面难道不是他曾经构想过的吗?怎么不算如愿以偿了呢?”
  你说被杀的那些司马家王爷怎么办?恐怕那司马炎十有八九压根就不在乎啊。
  他宁愿费劲千辛万苦也要传位给个傻子,随便想想都知道其中肯定有猫腻。那这些宗室的性命——哪怕有可能是他其他儿子——对他来说,恐怕也是可以舍弃的代价吧。
  曹操冷笑了一声,对于司马家的人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最阴暗的揣测。
  【而第二阶段的开始,就要到公元299年,贾南风意欲废太子,从而引起公愤——或者说,给予了早就野心勃勃的司马家亲王们起兵的借口。
  从此诸王起兵,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从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杀贾南风,废惠帝以自立,到公元306年,大权最终落入东海王司马越的手中,八王之乱算是勉强平息了。
  然而,因为这出司马家宗亲的内乱,西晋从此元气大伤,已然无力去控制五胡势力了。
  之后也就发生了我们所知道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的事情了。】
  “——?”
  所有的听众都不由一愣,下意识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
  他们早就从后世人的论述中知道晋朝的国祚也不算安稳,毕竟之后还会出现个偏安一隅的东晋,国都都抢的东吴的。
  但是怎么会这么快?怎么就从刚刚统一天下的王朝,过度到要南下迁都的地步了?!
  只有看过了上一次天幕的孙权心里稍微有点准备,但再听一次,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
  说到底,这天下是司马家从他们二家手里抢走的。
  结果在他们手上,最起码面对外族和外敌都足够支棱,换到司马家手下却被胡人反过来欺辱,实在很难不因此对司马家满腹怨念。
  二国:不能治理好的天下请还给可以的人,谢谢。
  他们尚且还没能想到,不能治理好的天下,到底是有多不能治理得好。
  【我们实话实说,二国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的一大热门ip,每个政权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很大程度上除了其本身风流人物频出的原因,更是因为其后继政权晋朝的平庸乃至于荒谬。
  西晋作为一个大一统政权,本身实际存在时间差不多只有五十一年,如果按灭吴统一天下的时间节点来算,更是只有区区二十六年。
  这是司马炎只活了五十五岁,还给西晋后面留出了惠帝八王这样的机会。要是换做哪一个长寿一点的皇帝,这二十六年甚至没人在皇帝任上度过的时间长。
  国家的版图也差不多只是二国统一的版图,并没有什么向外拓张的耀眼成果。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太康之治时期短暂的经济繁荣给予了晋朝统治者错误的认知观念,统治集团因此开始迅速堕落并腐化,社会上出现了恣意享乐的奢侈之风盛行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户调制和品客占田荫客制等制度的扭曲和变形,使得晋朝的政治生态逐渐走向畸形。世家门阀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势力成为了政治生活的主体,阶层流动性减弱。
  本意是强宗藩以拱卫皇帝的分封制,更是将地方军权都下放到诸侯王的手中,完全违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潮流,使得地方割据的不稳定因素增强。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西晋作为一个承接了分裂乱世的朝代,非但没有完成修生养息稳定时局的时代任务,反而进一步削弱了中原对于四方势力的影响力。
  所以,当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的第一步开始,整片华夏大地迎来了历史上极黑暗,自秦以后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
  “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
  二百年的乱世,北方辗转动荡在游牧民族二十多个混乱更迭或是同时存在的政权手中。
  而仿佛正应验了孙皓那句嘲讽:
  吴灭之后二十年,吴国大臣诸葛觐的甥孙,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逃到了吴国故地建康,以之为首都,建立了东晋。】!
  第91章
  没有人说话。
  室内的呼吸安静的可怕,所有目睹着光幕的人,都看见了那如水波般缓缓漾开的画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