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寒门之士[科举]> 寒门之士[科举] 第165节

寒门之士[科举] 第165节

  不过杨尧已经很累了,自开始生到柳贺听见孩子哭声,时间真的十分漫长。
  好在母子平安。
  窗外阳光明媚,妙妙勾着柳贺手指,在他耳边道:“爹,弟弟胖胖的好丑。”
  柳贺不得不耐心叮嘱自家闺女:“妙妙,下回说真话时要懂得委婉一些。”
  “第二,可以说旁人丑,不可以说家人丑。”
  第216章 野心
  柳贺毕竟是现代人,他对生儿子这件事没有太大的执念,就算只有妙妙一个闺女也好。
  因他态度坚定,旁人也不敢在他耳边多说什么。
  眼下在官场上,能对柳贺说教的只那寥寥几人而已,但官至阁臣、部堂者,也不会将心思放在这些小事上。
  不过柳贺得子毕竟是喜事,杨尧生完第二日,京中许多官员便给柳贺送了贺礼,宫中也有礼赏赐下来。
  柳贺从不兴师动众,遇上家中有喜事,他也极少大操大办,倒不是说柳贺为官多么廉洁,但私是私,公是公,二者没有必要混淆。
  “恭喜泽远了。”
  “泽远如今有儿有女,日子可谓十分圆满。”罗万化道,“可惜我家只有儿子,瞧见了人家的闺女,我夫人便十分眼馋。”
  柳贺未公开宴请,却还是邀上几位好友喝了顿美酒,众人送给柳贺的礼就要风雅多了,罗万化就送了他一枚自刻的私章,放在后世,这绝对是国宝级别的。
  回京之后,罗万化任了编撰章奏官,今秋顺天乡试,若无意外,罗万化必能任一科乡试主考,他在天子面前的待遇不如于慎行、王家屏,不过罗万化对此倒是十分平静。
  “泽远你外放过一任,我归乡了几年。”罗万化道,“总在京中,视野所及便是京里大大小小的衙门,看似见证了大明最为风光的一带,实则目光仍是狭窄。”
  柳贺点头道:“一甫兄所言极是。”
  酒过三巡,几人不免说起朝事。
  “泽远可听说了近日京中的传闻?”于慎行问柳贺。
  柳贺道:“可与恩师归政有关?”
  几日前,天子派了三名太医去查看张居正的眼疾,柳贺作为门生还是挺关心张居正的身体,他很确信张居正身体不好。
  可到了传闻里,张居正的眼疾却成为了他归政的铺垫。
  总而言之,到了近日,无论张居正身上发生了什么,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和归政产生联系。
  “正是。”于慎行道,“元辅迟迟不归政,再过几月便是顺天秋试,京中传闻说,张居正必待其长子、三子考中进士才会放权给天子。”
  “一派胡言!”柳贺道,“世人厌恩师甚深,便觉这天底下的坏事都是恩师所为。”
  论贪婪,张居正远不如徐阶及任首辅后的申时行,这两人致仕后都是横霸一方的大地主,只是张居正这人不会做面子工程,夺情、废书院二事将天下的读书人得罪了干净,故而骂他的人多,为他说好话的却只寥寥。
  柳贺劝张居正守制及办《育言报》,算是为张居正挽回了一点名声,可张居正只要在首辅这个位置上,便挡不住悠悠众口。
  他作为门生,若劝张居正归政的话,仿佛是利用完张居正,再将其一脚踢开一般。
  “恩师任首辅七年,只有次子张嗣修考中进士,任翰林编修,四子张简修领了锦衣卫官职。”柳贺道,“张思永在翰林院如何,诸位仁兄也是见识了。”
  罗万化、于慎行等人原对张居正颇有看法,但自与柳贺交好后,他们也渐渐明白张居正在国事上的尽心尽力。
  翰林们涉朝政不深,便要求天底下的官员都是有德君子,但在柳贺看来,官员有许多种——
  有德且能成事者。
  有德却不成事者。
  无德且能成事者。
  无德又不成事者。
  第一种凤毛麟角,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后三种官员才是官员的常态,当然,有与无并非是绝对的,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全没有德行之人注定当不成官,在大明朝历史上,恐怕只有严嵩及太监是例外。
  不能要求官员是完人。
  “但此传闻有理有据。”罗万化道,“毕竟万历五年已有过一回。”
  不只是万历五年,万历二年时,张居正便因其子张敬修未中进士将柳贺踢到扬州,因而以科举之事中伤张居正是最容易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
  张居正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一向是最差的,他所行的清丈田亩策、一条鞭法,可以将国家钱银集中起来惠及百姓,然而百姓多不知书,自然也不会感慨张居正做了好事。
  可这些政策却损害了权贵、官员及一部分读书人的利益,加上夺情、废除书院二事,以及自万历二年起他的儿子们参与科试的各种传闻,可以说,在读书人看来,张居正这个首辅还不如严嵩。
  严嵩好歹在老家分宜县助家乡子弟读书,且谁投靠了严嵩,谁就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
  张居正却非如此,隆庆五年的进士大多和他不亲近,便是柳贺如今在官场上晋升迅速,前几年也是受了罪的。
  眼下传出张居正以其子的科名要挟,柳贺这般的官员都觉得传言荒谬,可京中读书人却十分相信,觉得张居正非得在其三子张懋修中状元后才肯归政。
  “若非沈懋学与其子交好,万历五年的状元也是他张嗣修囊中之物。”
  “太/祖以科举取士治理天下,科举却被权相当作交换之物,圣人之道焉存?”
  “我等寒门苦读数十年,却只能当权相之子的陪衬,放在太/祖时,他张江陵焉敢?”
  柳贺在家专心陪着妻儿,可便是他柳府门前的狮子也能听说张懋修要当状元的消息,此事没人暗中推动,柳贺是不信的,他猜想,天子在宫中恐怕都听说这一传闻了。
  明明会试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传闻却有鼻子有眼的,仿佛已看到了张居正将会试主考找来,耳提面命其如何取中自家子弟的场景。
  但……柳贺轻轻叹了口气。
  何人为状元,最终决定的还是天子。
  天子若取了张懋修为状元,这锅照样要张居正背。
  如何让天子不取张懋修为状元?除非张懋修会试不中。
  但那对张懋修也不公平,张居正几子中,张懋修的才学是公认的最佳。
  沈一贯能为官位压着儿子不考进士,虽世人赞其大公无私,在柳贺看来,这反而显出沈一贯此人权欲熏心。
  他并非为公义,只是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名声罢了。
  张居正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
  柳贺默默逗着自家儿子,妙妙也趴在一边,盯着比刚出生时白净了许多的弟弟看。
  妙妙如今已有七岁,她出生那年,柳贺还在翰林院任职,第二年便因得罪张居正被打发到扬州,她年纪还小,但对扬州生活的经历还有印象,也常问柳贺何时能回家去。
  “祖母回乡时能带上我吗?”
  柳贺只得摸摸自家女儿的头发:“祖母暂时回不了家了。”
  家中多了个孩子,岳父岳母一边忙妙妙,还要照顾杨尧,显然忙不过来。
  在照顾妙妙这件事上,岳父岳母出力甚多,几乎事事亲力亲为,二人年岁见长,柳贺也不希望他们太过辛苦。
  妙妙只得小大人般叹口气:“我就知道。”
  柳贺将儿子取名为知,不是要自家儿子有多聪慧,只希望他能够知晓道理,将来活得更自在一些。
  ……
  休过假后,柳贺先回衙门报到,之后便去张府拜见张居正。
  柳知出生,张居正送了金锁,还为儿子题了一幅字,从张敬修到张简修皆有贺礼送上,张居正朝事如此繁忙还惦记着他,柳贺很承他这个情。
  柳贺去时,张居正仍不在府上,管
  家游七倒是十分热心地招待柳贺,他正像是张居正对待柳贺态度的晴雨表一般,张居正重用柳贺,游七便十分亲近于他。
  然而,柳贺却对这游七十分不感冒。
  张居正秉政,游七地位也是非凡,与朝中官员称兄道弟,此前甚至和官员结成儿女亲家,他倒是肆意舒适,别人称他一声“楚滨先生”,他便大大咧咧地受了。
  当然,这也有时下风气败坏的因素在,主不成主,仆不成仆,可游七所为败坏的都是张居正的名声,无论游七私下里做了什么,旁人都以为是张居正默许的。
  “右宗伯稍待,老爷再过些时候就来。”
  柳贺点点头:“我便在此处等恩师。”
  他等了片刻,张居正未至,游七却仍未离开,平日柳贺若来张府,游七也只是打个招呼就离去了,今日却留了很久。
  “右宗伯,我有一事……”游七犹豫道,“还请右宗伯向《育言报》打一声招呼。”
  柳贺道:“楚滨先生请说。”
  “我有一好友想向《育言报》投诗文,信去了几回,却一直未被《育言报》采用。”
  柳贺明白了,这是一位想成名的诗文爱好者。
  《育言报》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报纸,读书人皆以文章中选《育言报》为荣,可张元忭几人选稿十分慎重,便杜绝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文章,选的都是精品。
  若某一期实在选不出好文章,《育言报》还会临时向京中诗书名家约稿,或是将一栏空出,改为登载别的内容。
  柳贺心想,张嗣修在办报一事上说得上话,游七却不去找张嗣修,而来找他,说明此人也是明白主仆间的界限的。
  张嗣修不过七品编修而已,可对游七来说,张嗣修为主,他为仆,可到了官场上,游七这个大管家却是威风赫赫的楚滨先生,他找柳贺帮忙可比找张嗣修容易多了。
  “想必是投稿太多,《育言报》还未审到楚滨先生好友的文章。”柳贺道,“我去询问一二,若是寻到你好友的诗文,后几期登载了便是。”
  “便麻烦右宗伯了。”游七原担心柳贺不好说话,听得此言便露出笑容来。
  他将好友的名姓等告知柳贺,柳贺应下后,游七道:“此事若成,我请右宗伯吃酒。”
  柳贺微微一笑:“楚滨先生客气了,不过小事一场,不必如此费心。”
  “应该的,应该的。”
  游七如今待柳贺的态度与以往已大不相同,尤其柳贺任了右宗伯后,游七也能看出柳贺在官场上的潜力。
  张居正归政一事在京中炒得沸沸扬扬,游七自然也有危机感。
  张居正若归政给天子,即便他仍任首辅,他游七的地位也会大不相同,更何况张居正不可能长期占据这首辅之位。
  高拱任首辅时,游七对高拱的管家处处贴心,对方高调,他游七便十足低调。
  然而今日,京中还有谁人记得高拱的管家姓甚名谁?
  游七仍有野心,他便想着,柳贺在朝堂中的地位却日益彰显,柳府没有大管家,日后张居正若是退了,他游七去柳府任大管家也是不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