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都市>田园竹香> 田园竹香_分卷阅读_163

田园竹香_分卷阅读_163

  几天过去了。陈观仍没有任何消息。华叔回来说,这些人显然是蓄谋已久。他们对陈观平日的行踪了如指掌,在带走人时,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李竹问道:“那他失踪那天说要去做什么了吗?”
  华叔道:“我也问了,下人们说他不是去打猎就是去钓鱼。”
  “不过,他哥已经派士兵搜了几天的山林,仍是一无所获。河边也搜了,也问了不少人,仍没消息。”
  李竹想了想又问道:“那这边的芦苇荡呢。”
  从杨家集开始一直往东南,有上千顷的芦苇荡,除了山上外,这里也有可能是匪人的藏身之处。”
  华叔道:“好像也搜了,没发现什么。”
  李竹也是爱莫能助,她只能多多安慰穆长倩。
  这一天,穆长倩突然对她说道:“阿竹,我要去找陈观。”
  李竹心中一惊,连忙阻止道:“长倩,你就别添乱了。那么多官兵都找不到,你又有什么办法?”
  “难道我就这么一直干等吗?”穆长倩固执地嚷道。
  李竹却仍坚决阻止穆长倩,她顿了顿,沉声提醒道:“你难道忘了青云的事了?”
  穆长倩一听到青云的名字,不由得脸色一白,神色顿时萎顿下来。青云的死一直是她心中的痛。
  李竹低声说道:“我不希望你重蹈覆辙。想想你的祖母,你要有个好歹,她老人家怎么过?”
  还好穆长倩听进去了,她小声答道:“我知道,阿竹,我听你的。”
  又过了两日,李竹偶然听到杨六公跟一个赶鸭子的老头聊天,那老头说,他的鸭子最近总丢,怎么也找不回。这几日都不敢去芦苇荡里放鸭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竹心中不由一动,立即上前攀话道:“大爷,你家的鸭子以前丢过吗?”
  老头絮絮叨叨地说道:“我也算是行家了,以前很少丢过,有次刮大风打大雷,大白天,天却黑得跟夜里似的,大风把鸭群冲得一股一股的,我也照样钻进芦苇丛里把它们全找回来,一只都不少。这几天一直晴好,鸭子也没受惊,我估计是被人顺走了。”
  “大爷,你家的鸭子是在哪儿丢的?”
  老头想了想,说道:“大概是在城东南五六里外,就是方家庄往南,那附近人家少少,鱼虾也多。”
  老头又补充一句:“丢的不光我一家。”
  李竹暗暗记下地名,立即去找华叔,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他。
  华叔也是个细致人,稍一沉吟,接着就说道:“我就骑快马去县里告诉陈大公子,不管是不是,也得试试。”
  说罢,他立即回去牵马,一路往县城飞驰而去。
  华叔当天晚上没回来,第二天也没消息。
  一直到第三天,他才满身疲惫地回到别庄。
  李竹听到消息赶紧去探望他。
  华叔见到李竹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找到了,不过伤得很重。”
  李竹又问这事是谁干的。华叔说道:“一帮亡命之徒,他们本想拿陈观威胁陈觐,好在陈观机灵,中间逃脱了,不过,他和他的两个随从都受了重伤,只好躲在芦苇荡中。三人没得吃,就引鸭子过去……他还说回来要赔人家。”
  穆长倩好奇地问道:“他怎么不往家报信呢?”
  华叔道:“你以为他不想?一是那地方周围全是水,没有船,他们又受了重伤如何能游那么远?再者还有不少匪人在四周搜寻。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观回来了,大家们都放下了心中的巨石。袭击陈观的那些匪人也纷纷落了网。
  不过,这事也给了陈觐一个教训,从这以后,他对陈观的管束比以前严多了。一直到过年,李竹都没再见过他。期间,她还收到陈家送来的谢礼:一麻袋玉米种子,几本字帖,两本书。
  隔了几天,李竹想起来,打开字帖练字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宣纸,上面写着一个巨大的“谢”字,写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颇有功力,不知这是兄弟两人谁的手笔?
  小白一直没回来,华叔说,如今陈观在家养伤,无聊得很,就想让小白陪他玩几天。
  过了五六天,小白才被送回来。李竹赫然发现,它比走时肥了一圈,毛也白得发亮。身上还香喷喷的。
  “小白你过得好吗?想不想我?”李竹抱着它问道。
  “汪汪,过得不太好,地方太小,天天被关在屋里,还有人嫌弃我脏。”
  不用说名字,李竹也知道是谁在嫌弃小白。
  “谁给你熏得香香?”
  “汪汪,那个讨厌的大公的,他嫌我,还让我天天洗澡,洗牙,我再也不去他家。”
  李竹无语,这种人洁癖人狗共愤,也蛮拼的。她再次为他将来的妻子默哀。
  秋去冬来。穆长倩和陈观的事基本已经定下来了。陈家父母也写了信来,让陈觐在这里下定就是,等到明年即可完婚,然后再回京城。
  李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杨墨,杨墨显得十分平静,似乎早有预料。他的目光幽深,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半晌,方缓缓说道:“阿竹,不必担心我,她就算是我少年时的一个梦吧。”
  李竹也不由得也跟着伤感起来,她说道:“我猜长倩应该不是因为你的家世问题,你人很好,可能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李竹怕表哥钻了牛角尖。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自己的穷上,然后变得愤世嫉俗。
  杨墨了然一笑:“阿竹无需担心,我不是那种人。我总不能因为人家看不上我就恨人家。”
  两人都笑了。
  笑容在杨墨脸上渐渐消逝,他的脸上重新笼上一层伤感和恍惚:“我有时想起咱们四人一起划船赏荷的情景,仿佛觉得过了很久似的。”
  李竹没有接话。
  临近冬日,正是媒婆们大显身手之时。
  杨家也有不少媒婆上门询问。
  李大姑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
  巧合的是,上次跟杨墨没成的那个胡三娘也仍待字闺中。
  听那意思,那胡三娘对杨墨似乎仍有些念念不忘。
  李竹很快就见到了胡三娘。
  胡三娘有个亲戚在杨家集,她来串亲,来李竹家里买条鱼去亲戚家。
  李三姐也知道她和杨墨的过往,一听到她的名字就出来看。
  李竹也暗暗打量着胡三娘,这姑娘长着一张银盆大脸,大眼睛厚嘴唇,虽不十分秀丽,但也颇为端庄大方。身材高挑丰满。她这种长相和身材,正是婆婆们十分欣赏的那种类型。胡三娘说话也十分爽朗干脆。李三姐拉着她聊了一会儿天,两人倒说得十分投机。
  胡三娘买了鱼,便提着离开了。李三姐还送了一程。她回来时笑着说道:“路过大姑家时,她的眼睛直往里头瞟。我猜她心里头还惦记着阿墨。”
  等到大姑回家时,李三姐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她。李大姑不觉也有了想法。要她说,她前年就看上了这个姑娘,不料杨墨死活不愿意。她打算再试探一下儿子的想法。
  杨墨的亲事还没解决,李竹家却又迎来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亲戚。
  那就是李二姐。
  李二姐带着她的丈夫,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流着长鼻涕的脏兮兮的小男孩。
  这夫妻两人衣裳破旧面容憔悴。李二姐跟以前相比,更黑些也更瘦些,颧骨突出,一张脸显出些刻薄相。而那个男人,中等身量,瘦长脸,一双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一瞧就让人心生不喜。不得不说,这两人挺有夫妻相。怪不得人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二姐抱着孩子,惊讶地打量着两个妹妹。这两人真是今非昔比,李竹今日身穿一件簇新的翠色袄,下系一条同色裙子,头上还插着白玉簪子。李三姐穿着八成新的银红袄裙。两人气色极好,面孔白面透红。李二姐打量着两人,惊讶的同时又不禁有些妒忌。
  同样是姐妹,她们凭什么过得比自己好?在家时,这两人可都得听她使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