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麟儿> 麟儿_分卷阅读_60

麟儿_分卷阅读_60

  往简单点看,瑶州作为天下闻名的「粮仓」,这回不仅受灾地区的存粮全部告废,今年的收成也会大受影响……粮食减产,供不应求下,价格自会跟着走高;而某些未曾受灾、甚至早有准备的粮商,便能因此大发一笔灾难财。
  但平心而论,就算真有粮商存着囤积居奇之心,萧宸也不认为这些人会是破坏大堤的主谋。
  一来,康平乱后,大昭境内的各大商贾无不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就算经过了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在朝廷诸多法令防患于未然的限制下,顶多也就是财产恢复到康平乱前的程度而已,怎么也没可能组织起一股足以行此恶事的势力。反过来说,若一个粮商有能力策划并施行此举,这个粮商,也绝对不会只是单纯的粮商。
  二来,以掘毁大堤作为敛取钱财的手段,就算真能藉此获得暴利,也不见得就能抵得过此事带来的风险。尤其父皇对这类事情深恶痛绝,一旦粮价走高,必然会设法平抑粮价,并下旨彻查背后是否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当投入和风险远大于所能得着的利益,又有哪个商人会蠢到做出这样损人却不见得真能利己的事来?
  在萧宸看来,幕后之人之所以行此险着,十有八九是为了政治目的。
  往小处说,瑶州生变,无论最后调查的结果为何,邢子瑜仕途受阻都是必然的结果,其他势力──比如陆氏、容氏等世家门阀──便也有了竞争上位的机会。届时,就算首辅之责多半还要落在沈师身上,可一个相位所能牵扯到的种种利益,确实也足以让人做出这等疯狂的事儿了。
  更甚者,正如他抵达连宁县前就曾一度设想过的: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为了安抚人心并查明真相,以父皇一贯的行事作风,差遣心腹之人前往瑶州善后同样是可以预期的事儿。若有人以此为饵埋伏设局,他和沈师需得面对的便不只是哀鸿遍野的受灾民众,更有那股正潜伏暗中、图谋不轨的不明势力了。
  因萧宸此次自请出外的真实原由不足为外人道、说是心血来潮都不为过,无论幕后主使者为何,最开始的目的必然都与他无关。只是有上一世的经验在,他也不会因此就认为自己安全无虞了……毕竟,如果对方的目的真是争夺权位、颠覆朝纲甚至图谋叛乱,他这个自己跳入罗网中的太子,无疑都是最好的诱饵兼筹码。
  明白这点,萧宸一方面对自个儿此前亟欲离京的莽撞有些懊悔,一方面却也给此事勾起了几分雄心壮志和跃跃欲试,想着若能亲自破解阴谋、揪出幕后黑手,倒也不枉他两世经历的诸多磨历,和父皇与沈师的尽心栽培了。
  不过意动归意动,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这些日子来,即使瑶州一带无数官员富商都想巴上太子一步登天,可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投帖子邀请他赴宴或出外游玩的帖子,萧宸却都逼着自己按下了心底亲身前往试探的冒险想法一概选择了婉拒;平时则不出门则已、一出门便必然是前呼后拥、护卫无数,绝不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出手伏击的空隙。
  至于那些或明或暗送到他手上的人和财……前者他一般直接打发回去;后者则直接被他当成了善款,造册列名公布后直接将钱财回馈乡里、救济百姓了。
  萧宸这么做本只是为了釜底抽薪、在婉转表达态度的同时彻底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不意名册公布后,却反倒在那些不知内情的瑶州商贾富绅之间掀起了一股捐款潮……寻思着多募一分善款、国库便能少一分支出,考虑到日后的北伐大计,萧宸便也就将错就错,来者不拒地接受了这些瑶州富户的「善心」。
  尽管这种过分谨慎的做法让年轻的太子少了许多与可能的嫌疑之人交锋试探的机会,但有太子卫队在明、潜龙卫在暗,再加上那些向他示好的官员富户们言词间或多或少透出的蛛丝马迹,种种情报相加,即使萧宸在这方面的本领仍未磨练到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境界,也凭借着过往的学习和沈燮的指点摸索出了个大概。
  这世上本没有真正「天衣无缝」的事儿;能否找出那道关键的缝隙来,说到底还端看个人的眼力和手段。若春汛之事真是某个隐于暗中的势力所为,己方固然因此失了先手,却也有了循隙追迹、就此逮住对方狐狸尾巴的机会。
  毕竟,不论隐藏得再怎么深,一个势力既然存在,就必然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差别只在于掩饰的手段是否高超到足以掩人耳目而已……而萧宸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对方由静转动的剎那留下的痕迹,藉此顺藤摸瓜地循线揪出对方的身分。
  事情的发展,也确如他所预期。
  因棱江已有数十年不曾决过堤,暴雨来临前,尽管两岸的居民商户也或多或少做了些防灾的准备,却几乎没有像几十年前还未有瑶州大堤时那样、一到雨季就忙着举户搬迁的。换言之,若有当地居民或势力像是预感到会发生什么般早早避居他处,无论明面上打着的理由再怎么合情合理、冠冕堂皇,十有八九都与那潜伏暗中的势力有所牵连。
  而潜龙卫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他的怀疑。
  此次春汛,正临着瑶州大堤、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县里,确实存在那么几个在大雨来临前因故离开当地、并因此侥幸逃过一劫的幸运儿。待萧宸寻来这些人的背景资料进一步核实排查过后,还留在嫌疑名单上的,便只余下了四组人马。
  这四组人马,分别是吴记粮行、风扬镖局、晁氏马帮,和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棱阳县县令及其一干亲随等。
  吴记是瑶州三大粮行之一,因近十年才真正崭露头角急起直追,故传承至今虽已到了第四代,在瑶州商界却仍旧被视为新秀。据传吴记之所以能有现今的发展,还得归功于现任当家吴秀柊年少在外游历时的一场机遇,瑶州商界也一直都有吴秀柊「上头有人」的说法。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吴记在商场上的表现堪称无往不利,当地官员也都颇乐于让他引为倚仗,自然让这类传闻越发甚嚣尘上。
  此次春汛前,吴秀柊借口老丈人病危,带着妻儿和几名心腹到岳家所在的岐阳县探视去了,直到春汛遭灾的噩耗传出才匆匆赶回。吴记起家于棱阳,这些年的发展重心虽渐渐往州治所在的连宁县移转,但总号的牌子仍是挂在棱阳老店底下。吴秀柊躲过了一劫,代替他坐镇棱阳总号、且向来与他不怎么对付的堂兄吴秀桐却丧生于洪水之中……这一死一生,自然很难让人不多想几分。
  风扬镖局的情况也与吴记有些类似。
  这间镖局位于连宁县,也是瑶州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一方势力,在道上颇有些人面,和瑶州几大商号亦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合作关系;吴记粮行也是其中的一员。
  不过和吴记的状况不同,因连宁县本就不在此次春汛的影响范围内,风扬镖局就算与那幕后之人有所牵连,也没有刻意躲避的必要。这间镖局的异样之处,在于大雨来临前,他们据说是受了吴记委托、曾派遣一支护镖队伍前往吴记粮行位于棱阳的总店。结果吴记位于棱阳总店的人手无一幸免;而风扬镖局派出的这支队伍,却在春汛爆发后不久全须全尾地回到了连宁县。
  对于己方缘何能如此幸运地逃过一劫,领队的说法是他们在半途遭遇巨石拦路,颇费了些功夫绕道所以延误了行程,不想却因此躲过了一场大难。因几人颇受了番惊吓,总镖头还特意给这几个手下放了大假,又支应了不少钱粮充作补偿,让知情人纷纷大赞总镖头处事仁义、行事颇有豪侠之风。
  可在萧宸看来,那镖局主事者之所以如此大方,目的只怕不在于压惊,而在于封口……毕竟,风扬镖局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在瑶州商界立稳跟头,靠的不光是人面,还有对于各种行镖路线的熟悉和掌握。那支护镖队从连宁前往棱阳时,沿途虽已乌云罩顶,却根本还没开始降雨;无论他们再怎么绕道,也不可能拖到春汛爆发才堪堪抵达受灾地区外围。
  换言之,这些人的行程当中存在着相当长一段无法解释的空档;而兴许也是这段空档……让这帮见惯生死的江湖人为此日夜心惊胆跳、难以成眠。
  萧宸对此有了些猜测,便进一步嘱咐潜龙卫暗中作局、设法从几人口中套出些线索;自个儿则在暗暗留心的同时,将目光移到了行事同样颇有些可疑的晁氏马帮身上。
  晁氏马帮严格来说并不是瑶州本地的势力,而是一支长年于关内外来往走货的马队。根据潜龙卫的调查和鸿胪寺的记档资料,这支马帮的成员多是康平乱时遭北雁劫掠的边疆百姓,为求自保才结成了乡勇。后康平乱弭,宗族中便有人提议直接将这支队伍转为马帮出外行商,也好多获取些财物重建家乡。因马帮的主事大锅头姓晁,遂以晁氏马帮称之;迄今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因北地苦寒,晁氏马帮往年通常都是在秋收时来到瑶州,一方面售卖硝制好的皮革等关外土产,一方面收购粮食、丝绸、茶叶等回北地售贩。也就是说,这支马帮会在春汛前后造访瑶州,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不寻常的事儿了。
  但令人生疑的还不光如此。
  晁氏马帮这次之所以提前来到瑶州,据称是有族中老人在马帮从棱阳批回家乡的货物里发现了失散多年的亲族的家传手艺,这才央着大锅头开春后先到棱阳县一趟、取信物同对方好生确认一番。
  那被认亲的也是棱阳当地的富户,一听说有失散多年的老哥哥的消息,立刻收拾出了不少吃的用的交给马帮带回家乡;本就给打乱了行程的马帮索性也不再耽搁,就这么在雨季前带着数量惊人的土产启程回乡去了。
  照常理而论,马帮受了那棱阳富户如此多的好处,就算已在回程半途,怎么说也该在听闻瑶州春汛后派人回来确认一下对方的安危才是──事实上,那棱阳富户至今仍下落不明,大多人都认为这家人多半凶多吉少了──可时至今日,却始终不见有马帮之人回来探听那棱阳富户的消息;就连马帮自身加起来足有近千之数的队伍,也在出瑶州境内不久便失了踪影。
  由于瑶州灾情惨烈,邻近的几个州也出了不少人力帮着赈灾和安置灾民,一时竟也未曾留心到晁氏马帮的动静如何;还是直到萧宸下旨让人详查,才发现了晁氏马帮种种行为的反常之处。
  最后一组形迹可疑的人马,则是棱阳县县令纪恩平。
  纪恩平身为棱阳县的父母官,大雨前夕却未坐镇县衙视事应变,而是假视察之名和师爷及一众亲随跑到了棱阳仓近郊的一处山庄私会外室去了。结果瑶州大堤决了,他因所处的位置地势较高而逃得一命,留在县衙的亲眷却全都不幸丧生;他还为此假惺惺地掉了几天的泪……若非潜龙卫方面早就留有他私养外室的纪录,也确认了他现下身边跟着服侍的正是那名外室,怕还会真以为他的眼泪有多么情真意切。
  有了这些情报,找对方向逐一分析过后,即使萧宸仍未能探清对方阴谋的全貌,可单就春汛之事而言,却已大致掌握住了真相的脉络。
  兴修大堤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可以就近征集民工施为;可换成破坏大堤,这种犯众怒的事儿,幕后之人藏着掖着都来不及了,又岂有可能冒着阴谋暴露的危险直接到邻近乡里征人?尤其邢子瑜行事谨慎,不仅在沿河各县设有观察水位的瞭望台,也协调了当地耆老组织队伍定期检查、巡守……在此情况下,除非幕后之人舍得为此事填进一支死士的性命,趁着雨势磅礡、视线不清的时候破坏大堤;否则要想功成,所派出的人不光得要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更得有相当不错的身手,才能避过邻里巡守队伍的耳目顺利行动。
  胆大包天、身手不凡……最能与这两项搭边的,便非江湖人莫属了。
  而根据潜龙卫的调查,风扬镖局派往棱阳的那支护镖队,其成员无巧不巧在钱财方面都有些不趁手。
  有的是家人重病、给汤药费拖得穷到揭不开锅;有的是在外面的粉头身上砸了太多钱,又舍不得「心肝宝贝儿」,只得设法寻些外快来填补;还有的则是在外欠了赌债,让逼债的人整得心力交瘁……如是种种,虽情况各不相同,却极其凑巧地都出现在了这支行迹诡异的护镖队中,又教人如何能不心下生疑?
  为了证实自个儿的猜测,萧宸特意让潜龙卫安排了一场戏码,让那名积欠赌债的镖师以为是幕后主使灭口来了,一时给吓得浑身哆嗦,冲口就是一句「挖大堤的事儿我谁也没说」;待发觉自个儿给人蒙了,想改口也已不及,便在审讯者的威逼利诱下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盘托了出。
  根据此人的说法,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总镖头亲自挑的,临行前也没说要他们做什么,只让他们到棱阳一趟,在见到委托人后依其命令行事。因他们行镖走江湖的,也不是第一次遇上这样遮遮掩掩的案子了,几人也没多想,便按着总镖头的话启程前往棱阳……不想委托人交办的事儿,竟是让他们出手破坏瑶州大堤。
  可这一队人大都已让钱财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又给委托人拿捏住了把柄,根本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再加上委托人口口声声说这么做只是想给邢子瑜找麻烦,也不是让他们真把大堤挖空挖断,只是破坏一些「小地方」而已。这些镖师对河工、土木之事一窍不通,哪里会知晓他们破坏的「小地方」究竟如何关键?还是直到春汛爆发、河堤大溃之后,几人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
  但事已至此,他们就算如何后悔,也挽回不了因大堤溃决而丧生的成千上万条性命了。即使有人心下愧疚、隐隐生出了主动到州府投案赎罪的心思,也因共犯甚众,彼此投鼠忌器、互相牵制而作罢。
  到头来,他们首先选择保全的,仍然是自个儿生命、名声和地位。
  负责审讯的潜龙卫虽对此人的作为十分鄙夷,可为了多挖出点线索,仍是耐着性子同他虚与委蛇了一番;直到确认再问不出什么线索了,才让他签名画押,将问出的口供上交给了太子。
  面对这样的结果,萧宸的心情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
  瑶州大堤之所以溃决酿灾,乃是遭人蓄意破坏导致……如此结论固然证明了邢子瑜的清白、替对方开脱了「贪渎失职」的罪名;却也意味着瑶州确实如他所推测的那般、存在着一股欲图颠覆朝纲的不法势力。
  单就风扬镖局之事而论,因利用镖师破坏大堤的委托人行事相当谨慎,不仅在接头时刻意隐藏了容貌,就连声音也藉由某些手段弄得十分嘶哑;故那名好赌的镖师印象比较深刻的细节,也就只剩下对方「隐隐带着些许盛京口音」这一项而已,能用来追踪幕后主使者身分的线索相当有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