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李治你别怂>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男人的幸福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男人的幸福

  “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这话是孔子说的,大佬就是这么刚,不得不服。
  幸运的是,大唐没等到九世,第三代帝王就把高句丽灭了。
  遗憾的是,一千多年后,华夏民族还有一桩血海深仇未报。
  李钦载也站在祭祀的朝臣人群中,看着泉男建和亲眷被迟疑地走上太庙的石阶,跪在李治身后,他们那一张张强笑却屈辱的表情,落在所有人的眼中。
  没人同情他们,亡国之君的地位不如狗,今日献俘仪式,他们只是李治用来炫耀和夸功的工具,这件工具或许不止用一次。
  以后逢年过节,或是重大的祭祀日子,李治估摸都会把泉男建牵出来遛一圈,得瑟地告诉天下人,这货就是我的功绩,我把他的国家灭了,太宗先帝都没做到的事情,我做到了,牛逼吗?
  过不了多久,等李勣凯旋回朝,兴许还会顺带把新罗国的国主金法敏带来,同样是太庙献俘。
  如果再加上已经圈禁在长安的曾经的倭国国主中大兄,东亚怪物房的哥仨全凑齐了,太常寺说不定会给哥仨特意编排一段集体舞,李治金殿饮酒时,可令哥仨起舞助兴。
  隆重的献俘仪式终于结束,李治却意犹未尽。
  今日算是他这辈子的高光时刻了,随着泉男建被献俘太庙,便正式宣告高句丽国已被唐军所灭。
  大唐华丽而完美的复仇,千古佳话。作为发起东征的大唐天子,此刻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李家皇权的威望,也在今日达到了巅峰。
  如此重要的时刻,李治总觉得献俘仪式有点仓促了,礼数方面也不够隆重,简单的说,他还没得瑟够。
  献俘之后,李治当着群臣的面下旨,赐泉男建及亲眷长安府邸一座,并封泉男建为“辽东州都督”,遥领高句丽全境。
  官职封得很高,但明眼人都清楚“遥领”二字是什么意思,官儿再高,人只能被圈禁在长安城,或许全家一辈子都出不了那座府邸了。
  李治封他为辽东州都督,为的还是安定高句丽人心,帮助大唐消化高句丽这片土地,如果杀了他,消息传回高句丽,兴许会激起高句丽民众的复仇反叛之心,大唐没必要因他一人而给自己找麻烦。
  仪式已毕,群臣渐渐散去,李钦载正要告退,李治却突然叫住了他,朝他使了个眼色。
  李钦载会意,跟着李治回到安仁殿。
  君臣在殿内落座,李治也没跟他客气,开门见山道:“前几日皇后向朕求恳,说开春后欲领京中命妇,赴洛阳行宫祭祀农坛,皇后还说是景初你的建议?”
  李钦载老实点头:“是的,确实是臣建议皇后这么做的。”
  “皇后还恳请朕恩允,说要建什么‘慈善堂’,周济天下穷苦百姓,这也是你的建议?”
  “是的,皇后品性高洁,光辉伟大,臣顺天命而谏。”李钦载两眼发光,面带崇敬地道。
  李治脸颊抽搐了一下,缓缓道:“你好好说话,品性高洁,光辉伟大,跟她有半文钱关系吗?”
  李钦载无辜地道:“臣如此建议难道不对吗?”
  李治愣了一下,迟疑地道:“也不能说不对……可朕总觉得哪里不对,你到底打着什么主意?”
  李钦载微笑道:“皇后又是祭祀洛阳农坛,又是搞什么慈善堂,此后的数年里,想必她一定很忙……”
  李治怔怔地道:“那又如何?”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陛下与臣都是男人,而且都是已婚的男人,陛下可知已婚男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吗?”
  “是什么?”
  “是婆娘回娘家,婆娘出公差,总之,最幸福的事,是婆娘不在家,男人可以翻天了。”
  李治两眼一亮,他突然领悟了李钦载话里的精髓。
  李钦载朝他眨了眨眼,露出男人都懂的表情:“陛下正好下旨选秀,待新妃们入宫,皇后恰好又不在,啧,陛下的快乐,臣真的想象不到……”
  李治沉默半晌,突然猛地一拍大腿,仰天长笑:“哈哈,景初,你又为朕立了大功啊!好,好!”
  想通了关节后,李治兴奋得眼睛都红了,像饿了三天的狼。
  婆娘不在家,又选了一堆年轻貌美的女子充实后宫,真的……很快乐啊!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吗?”李治感动得快流泪了,魏国夫人被武后毒杀后,他再没有碰过别的女人,这两年的日子,天知道他有多难熬。
  如今多亏了李钦载的建议,把皇后支开了,李治快乐得像一只翻出了五指山的猴子。
  “景初,你为朕立了大功……啊不!不仅是大功,简直是大恩大德啊!朕多谢了!”
  李钦载叹道:“让陛下快乐只是顺带的,臣请陛下认真对待皇后建慈善堂一事,必要时朝廷也应给予一定的帮助。”
  李治狂喜的神色渐渐平复下来:“慈善堂的事宜,皇后仔细与朕说过了,可朕认为,欲救天下贫苦,一味周济穷苦百姓终非正道。”
  李钦载点头:“当然不是正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罢了,所以臣才建议让皇后去做,皇后代表了天家,她对贫苦百姓的周济,可帮天家收天下人心,同时也能提振皇后在朝野的威望。”
  “朝臣多出于世家门阀,皇后又得罪了世家,陛下欲削世家之势力,需要一位极具分量的贤内助为陛下分忧,若皇后在朝野间树立了威望,陛下将来削世家之势力会事半功倍。”
  李治赞道:“景初想得深远,原来竟还有这般打算,朕不及也。”
  “如此说来,慈善堂确实该认真对待,正好如今番薯已在大唐推广开了,民间存粮渐丰,国库的负担也小了许多,以后朝廷每年可考虑向慈善堂增拨一笔善金。”
  “朕也看明白了,所谓的慈善堂,其实真正做出来的善事并不多,毕竟天下贫苦者众矣,一个慈善堂根本接济不了多少人。”
  “但它的意义很重大,事情做得高调了,天下广为赞颂,天家的威望骤增,可收天下民心,皇权愈发固若金汤,一举数得,妙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