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74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74节

  第313章 求贤诏
  九月一日。
  上阳宫观风殿。
  女校师生的坐席区,杨小藜看着高大的金纹铜钟,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戎装女千骑卫大力敲响。
  钟声雄浑洪长,响彻殿宇。
  起初她只是激动到手麻,后来整个人都觉得麻了起来。
  杨小藜甚至抬手摸了摸耳朵,觉得耳朵都是滚烫的,能听到自己随着钟声震荡的心跳声。
  她明明在看着,但脑子的反应却比眼睛要慢——
  直到随着众人见礼,直到进门的两人都已然分别落座,杨小藜才反应过来。
  是真的圣神皇帝与大司徒!与她跟阿娘特意提早一晚就守在则天门下,占据了一个好位置,在登基典仪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杨小藜略微平静了一点后,才发现因为激动,手里的竹纸被自己捏出了皱褶。
  她连忙心疼地松手,把纸页抹平,纸上印着清清楚楚的字迹——
  上阳宫初等学校(女校)开学注意事项。
  以及……
  开学典礼的流程。
  *
  “那日,会由咱们女校的副校长镇国安定公主来主持整个开学典礼。”
  杨小藜还记得,给她们讲注意事项的老师,声音与语调说不出的好听与雅致。
  据说是从长安请来的老师。
  因初等学校的学生,比不得那两所学校基本都是在朝为官(甚至为官多年)的臣子。哪怕不是官,至少也是成年人。
  女校的学子,却大部分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
  因此,她们比另外两所学校,多了一个提前报道的步骤。
  由老师给她们讲解开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分发校服。
  在钟声回荡中,杨小藜一手捏着竹纸,一手忍不住再次轻轻的爱惜地抚摸自己的校服。
  一来,这是她穿过的最好的棉布衣裳,匀细坚洁不易扯坏,甚至还很软。
  二来,有这身校服,就不用阿娘为她筹措了。否则一身体面到能入‘皇城’上学的衣裳鞋履,必会让阿娘作难到睡不着。
  听说校服都是学校发的,还是一样的,阿娘整个人看着都松弛了。
  因是一样的校服,怕与旁人的混了去,阿娘就给她在衣服上面绣了她的名字。
  小藜,又绣了一根小小的草芽。
  其实……她原本不叫小藜,旁人都管她叫小灰——因怀着身孕的时候,她的阿娘总喜欢吃一种叫做灰灰菜的野菜做成的面窝窝。
  其实哪有人只喜欢吃野菜窝窝,不过是没法子罢了。
  她是遗腹女。
  据说(只能是据说,因杨小藜从来没见过别的亲人)她阿娘生下她,阿公阿婆一见是女孩,转头就出去了——原以为是遗腹子,那也算给少年早夭的儿子留个后,既然是女伢,就没必要了。
  连原本送来的一提鸡蛋都没忘记拎走。
  之后就把她们打发出了门户。
  杨小藜不能想象,刚生完孩子的阿娘是怎么养活她跟自己的。总之,从她有记忆起,赁来的一间小屋里,就总是飘着酱菜的味道。
  阿娘会做酱菜卖给南市的酱菜铺。
  而她从会走路起,就认得各种野菜,尤其是灰灰菜,她们吃了太多。
  改变她们生活的,是几年前,南市多了两家隶属于【出版署】的抄报铺。
  阿娘是杨小藜心中最坚强最有主意的人。她把几年来攒下来的银钱,与头一回忍羞开口去寻娘家亲人借来的银钱,用来在抄报铺不远处赁了个极小的门面,开始卖酱菜。
  杨小藜知道,阿娘早就想自己做生意,只是她们是真正的孤女寡母,怕被人盘剥欺负了去。
  直到出现抄报铺——出版署可是镇国安定公主掌管的署衙。那里面抄报纸的又都是爽快的女娘,就在左近,不至于让她们悄无声息就糟了罪。
  那一年,杨小藜五岁。
  她认的字,除了阿娘会的近百个字外,其余是都是抄报铺的女娘们教给她的。
  后来……有一天,有个女娘问她:“小灰啊,你想不想去真正的学堂读书?”
  *
  杨小藜抚摸着袖口处阿娘绣的名字——
  小藜这个名字,也是那位女娘起的,要填报名表,不好填小灰。
  那女娘笑道:“虽说小灰这个名字也有趣,但到底填了学籍,名字就要跟你许久。”
  灰灰菜在医书里的大名,就叫藜。
  而杨,是她阿娘的姓。
  小藜其实知道素未谋面的父亲姓甚名谁,但她觉得,那与她无关。
  她是杨小藜。
  *
  “典礼上头一位致辞的,自然是圣神皇帝陛下。”
  报道日,老师和声细语的嘱咐,在说到陛下的时候,语气却也凝重了许多。
  “陛下金口圣言,自是一字千钧。”
  “你们此时自然未必听得懂,甚至记不下——这都没关系,陛下的致辞,将来必会刊登在报纸之上,以后在课堂上,也会有老师带着你们学习。”
  杨小藜还记得老师嘱咐道:“那日,可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要端端正正坐着,不得失礼。”
  彼时小娘子们据是应了。
  她们里面大多数人,都对能来上学,抱有一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如何愿意在开学第一日就犯下错误?还是在御前!
  而且……杨小藜想着,老师看她们都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故而多加嘱咐。
  其实,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她不晓得如何,但与她一般的小娘子,十岁,都已经帮家里拉扯弟妹,分担家计,懂得许多事了。
  而现在,坐在这大礼堂内,杨小藜越发确认老师根本无需担心她们坐不住,会做出不敬重陛下的举动——在此时的氛围之下,在圣神皇帝的威压之下,根本没有人敢。
  所有的女学子,在丹陛之上圣神皇帝开口的一瞬间,甚至全都屏息起来。
  杨小藜心中,甚至只剩下一个想法。
  旭日。
  此时的圣神皇帝,就像是登基大典当日,她仰起头看到的那样,一轮旭日。
  光耀四方,让人不敢直视,却又完全无法不看。
  **
  “今日,乃上阳宫学校初设。”
  “朕于此,下《求贤诏》!”
  朝臣们如今称‘诏书’为‘制书’,是为尊者讳,避讳圣神皇帝的本名。
  她本人却并无需避讳。
  而一听陛下要下诏,在场的中书省官员,差点条件反射站出来领命。
  大礼堂内坐了上千人,然而此时却一点杂声不闻。
  这上阳宫学校开学的第一日,陛下居然当众下诏?
  丹陛之上,鷩冕朝服的圣神皇帝,俯望诸学,如望山河岁月,江山代代有人——
  “家国之大,体元建极。无有群彦,孰赞国猷?”如此山河天下,若无人才孰以保国!
  “朕盼人才如待舟航而涉水,思羽翼而凌虚。”*
  “思及储贤良询政道,朕创改贡举之制。”
  “今,更启学校以育才,使得璞玉不遗草泽。”圣神皇帝声音略微一顿,更为凝重。
  她们要做的,不只是璞玉不遗草泽。还要……打磨!
  需知何为璞玉?乃未打磨之玉石!
  圣神皇帝的目光望向三所学校——这里面有许多人,都是‘璞玉’。
  军事学校初等班里,那些出身平平素日只能苦练骑射,想学打仗却也求学无门的年轻兵士;高等学校里,那些各署衙不能露头的低位朝臣,女校里多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面庞稚嫩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若他们没有机会,璞玉,也终究只是泯然。
  圣神皇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朕之大司徒欲办此学,甚合朕心意,故以上阳皇城许之,以琢草野璞玉之材,为国以蕴梁栋。”
  “因朕深知。玉在石中,若弃掷于角则为瓦砾,若细而琢之,则为——”
  “圭璋!”
  *
  杨小藜怔住了。
  圭璋。
  她的认字和学问都是跟着报纸学的,跟簪缨之族的小娘子们学的很有体系不同,她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看到什么学什么。
  圭璋这个词她在报纸上见过。
  也捧着去问过抄报铺的女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