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都市>灿烂的七十年代> 灿烂的七十年代_分卷阅读_96

灿烂的七十年代_分卷阅读_96

  男同胞们都取笑罗建刚以后一定是个怕老婆的,失了他们做男人的威风,而女同胞们,则个个都对许秋阳羡慕不已,女人这一辈子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嘛!
  过了两天,彭站长果然主持着开了一个表彰会,表扬罗建刚和许秋阳同志政治觉悟高,思想先进,为组织上解救深受迫害的妇女同志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每人发了一本红宝书作为奖励,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励,继续为实现四化建设而奋斗。
  就连当时打酱油的杨雪珍等四位同志也受到了口头表扬。
  供电局里还特别因为这件事开了一次学习会,请罗建刚和许秋阳亲自到场作报告,咱们许秋阳同志在众多领导面前一点儿也不怯场,坦然自若地侃侃而谈,供电局的领导们都十分欣赏她,特别指示破格录取她转正,成为水电站的正式职工,负责水电站党政办公室的行政和宣传工作。
  学习会后,局长还亲自跟她谈了话,鼓励她要积极表现,争取早日入党,许秋阳当然表示一定会努力的。
  从这天开始,咱们许秋阳同志算是彻底摆脱了搬砖挑土的体力劳动生涯,开启了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生活。
  她唯一的感叹是,终于可以好好地养一养这晒黑的小脸蛋和满是老茧的双手了。
  许秋阳的进步当然让大伙儿羡慕不已,难得的是大家对此都口服心服,她确实比别人都厉害很多,而且她做出来的事情也是别人想都没有想过能够做的,所以不管得到什么,那也是人家应得的。
  许秋阳的转正也算是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了,并因此引起了水电站里又一轮学习的热潮,大家都是一块儿从农村出来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自己就不能呢?
  就算不能做到她的程度,也总要努力让将来的自己比现在好一些吧!
  不管别人怎么说,罗建刚反正是淡定得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药,休息日就带许秋阳回县城,找老中医把脉,拿药,顺便回家里吃个饭,陪陪两位老人家,日子过得平静而舒心。
  这药一熬就是好几个月,期间许秋阳给各大报社投了好几次稿,居然被她陆续过了好多次稿,稿费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邮局里领汇款的同志都认识她了,热心地叫她许作家。
  罗建刚细心地帮她把每次发表的文章都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做成剪报,说是留个纪念,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
  许秋阳靠这些稿费,不但生活得滋润了许多,还攒下了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个五十块钱。
  这五十块钱许秋阳想要先给刘玉梅,这段时间她去看病,老中医都没有收她的钱,说是刘玉梅在他那儿预付了一笔钱,每次看诊和拿药都在里边扣。
  许秋阳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就算是亲生的孩子,在自己已经能工作赚钱的情况下,也没有道理这样花父母的钱的,何况还不是父母呢!
  由此可见,罗家一家人是真心地对她好。
  怕当面给刘玉梅不肯收,许秋阳让罗建刚拿过去的,没想到刘玉梅特地来找她,不由分说地把钱往她手里塞:“傻丫头,你攒点钱不容易,年轻人哪,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大好的青春年华,可不要浪费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你就知道了,想吃什么怕身体受不了不敢吃,人发胖了穿什么都不好看,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都是为了儿女。”
  许秋阳连忙说:“哪里啊,阿姨您的身材好着呢,比许多年轻人都有气质多了。”
  “呵呵!”刘玉梅笑得高兴,“你这孩子就是会说话。叔叔阿姨现在啊,家里条件还可以,不愿意,也没有必要苦了孩子,这点钱你就不要再跟我们计较了,在这方面你可要学学你们素芬姐,她呀,从家里往外搬东西,那是一点儿也不手软的。”
  “哪里啊,素芬姐她自己赚的也不少。”据许秋阳所知,在年轻姑娘里面,罗素芬的工资算高的了,单位的福利也好,经常会发一些吃的用的,她住在家里,发的东西当然都往家里搬,每个月的粮票、各种副食券什么的,自己用不上,都是拿回家里的,跟他们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可不一样。
  不过许秋阳现在收入也高了一大截,转正之后她就算是正式吃公家饭的人了,每个月工资涨到了十八块一个月,还有二十一斤粮票,三尺布票和一张工业券,手头上宽裕了很多。
  罗建刚的工资比她还高一点,一个月二十五块,每个月发了工资,他就把一半的钱和各种票证都塞给许秋阳:“你帮我拿着,攒起来以后成了家用来添置东西,不然的话在我手上不知怎么的就给花光了。”
  罗建刚这人确实是有点大手大脚,许秋阳也没跟他客气,把他的钱单独分开存了起来,慢慢地也攒了不少。
  刘玉梅看着许秋阳,正了正脸色,认真地说:“秋阳啊,有件事阿姨想问问你的意见。”
  “阿姨,你尽管说。”
  “就是你们工作的事,那水电站吧,终究是个偏僻的地方,生活各方面也都不方便,一到晚上就到处都是黑灯瞎火的,连个娱乐的地方都没有,哪里比得上在县城好啊,再说了,以后要是成了家生了孩子,那个乡下地方,看病啊、孩子上学啊什么的都不方便,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是吧?”
  见许秋阳不出声,刘玉梅接着说:“我就想问问你们,想不想调回县城工作,要是想的话呢,就让你叔叔帮你们安排一下,以后你们呢,是住在家里也好,想住单位分配的宿舍也行,终归一家人住得近些,也有个照应。”
  许秋阳认真想了想,她很喜欢水电站没错,她现在工作轻松,同事、领导都好相处,生活虽然有点不方便但也都能克服,将来水电站各方面设施都完善了之后跟县城也差不了多远。
  按照她的想法,她是愿意留在水电站的,不过刘玉梅说得也挺有道理,像她这种从小没怎么感受过家庭温暖的人,真的特别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罗家的氛围正是她非常喜欢的,所以每次过来,都很舍不得回去。
  将来就算要她跟他们住在一起,担负起照顾两个老人的责任,她也是很乐意的。
  想到这里,许秋阳坦诚地说:“阿姨,这个我听建刚的,他这个人看着不在乎,其实事业心还是挺强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很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呢!要不您问问他的意见,不管他想在哪里发展,我都愿意陪着他。”
  刘玉梅深深地看着她,终于点了点头:“好,你是个好孩子,那咱们就听建刚的吧!”
  “阿姨,您放心,就算是留在水电站,我们也一定会经常出来陪您和叔叔的。”
  “你们呐,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我们老两口业余生活丰富着呢,你们不用惦记着。”刘玉梅笑着说,也渐渐接受了现实,这孩子大了,总有自己的生活,终归是要渐行渐远的。
  以前一直让人操心的儿子,自从有了对象之后,倒是安定下来了,人也肯上进了,对未来也有了很好的规划,罗建刚跟父母认真地谈了一次,罗志强夫妇也就认可了他想要在水电站继续发展的想法,两人安安心心地留在了水电站工作。
  倒是罗素芬那边,让刘玉梅的心悬了起来。
  自从上次罗志强跟她说了文习孟这个人的风评不怎么好之后,她就留意上了,特别托了人去文习孟的家乡打听这家人,结果打听回来的消息却差点没把她气得心脏病发作。
  原来这文习孟早年在乡下的时候是订过亲的。
  当年他们村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本来是轮不到文习孟的,可是这人神通广大,竟然勾搭上了村支书家的小闺女,花言巧语把小姑娘哄得死心塌地的,还在玉米地里把人将生米做成了熟饭。
  小姑娘回家哭着闹着要把大学生推荐名额安排给文习孟,村支书没办法,只好给了他推荐,不过也有条件,两家人先订了婚,文习孟承诺上完大学分配工作以后,就回来结婚,然后把姑娘带出去。
  那姑娘啊,也是个好的,文习孟去上大学四年,她就安安分分地在家里等了他四年,期间还一直帮忙照顾文家体弱多病的两老和年幼的弟弟,里里外外一把抓,让他能安心念书,没有后顾之忧。
  结果文习孟大学毕业之后,自诩长了眼界,就动了别的心思,看不上农村出身的未婚妻了,回来之后闹着要解除婚约,这事在他们村里闹得挺大,影响很不好。
  小姑娘寻死觅活的,村支书威胁,如果真的要解除婚约,那就告到他们单位上去,让他无法做人,父母在村子里也被流言蜚语逼得活不下去。
  最后文习孟没办法,只好把自己一家人连同未婚妻一起带到了县城生活,全家人挤在他单位分配的单身宿舍里。
  刘玉梅想来想去,还是把这件事跟罗素芬说了。
  罗素芬死活不肯相信:“妈,您别听那些人胡说,他们肯定是妒忌,习孟不是这样的人,住在他们家的那姑娘我也认识,分明就是他的堂妹,小翠自己也是承认了的,如果真的是未婚妻,她能承认是堂妹吗?”
  自从上次文习孟的母亲生病之后,罗素芬觉得还是要跟他们家人处好关系,所以又去探望了好几次,后来出院回家之后,硬是隔三差五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上门,到后来,文习孟也没办法,只好随她去了。
  罗素芬觉得,经过这段时间来自己的努力,她跟文家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两个老人家虽然有点怕事,但人还是很纯朴的,以后应该也不会难相处,自觉渐入佳境,正高兴着呢!
  没想到突然听到这样的话,她怎么可能相信!
  刘玉梅严厉地瞪着她:“素芬,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如果他本人的作风真的是无懈可击,怎么会传出这样的流言!婚姻是一辈子的事,现在不谨慎一点,难道要以后出了事再来后悔吗?”
  罗素芬愤怒地说:“那是我的男人,他的为人我清楚得很,不需要别人来说三道四,我相信他,他不是这样的人,那些在别人背后胡乱嚼舌根的都该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