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都市>警察陆令> 警察陆令 第171节

警察陆令 第171节

  富强、民主、和谐……
  ……
  “大家不要紧张。”苗教授把自己的包提了起来,看起来很重。
  所有人都看着苗教授,眼神有些凝重。
  终于,要拿出什么大杀器了吗?
  接着,苗教授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开机,然后喊了两个教官过来,帮他做记录。
  然后,又从里面拿出了大量的卡片。当然,这就是a4纸裁出来的,看样子应该刚刚打印不久。
  “第一个游戏很简单,大家来这个基地,已经有50天了吧?”苗教授问道。
  大家基本上一起回答“是。”
  “那么,想必大家对于这个基地,已经很熟悉了吧?”苗教授再次问道,“身为一名刑警,未来的职业警察,对新环境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力是很关键的,我说的没错吧。”
  这句话大家就不那么有勇气回答了。谁知道老师要问什么!
  难不成问这个基地的地形图吗?倒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个……大家应该还是很了解的。毕竟,50天了嘛!
  “好,我今天呢,一共有三个栏目的游戏,除了第三个栏目,其他的栏目,不让说话的时候,必须保持安静,任何人不得说话,如果明白,就点头。”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
  在这里的不是普通的学生,都是警界精英,令行禁止,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个栏目,就是考验大家对于环境的理解。记住了,以后你们执行任何任务,去任何地方,第一件事,一定要观察清楚地形、环境,这可能在关键时候,保住你们的性命!”苗教授说得非常认真,“每道题,每个人答对了,记1分。这个分数,按什么比例,核准到考核分数里,等游戏结束再考虑。”
  接着,苗教授就问起了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这个大教室,在二楼,那么,从一楼到二楼,台阶数是多少呢?认为是15个台阶的,请站起来。”
  有谁会关注这个台阶数呢?即便天天都走,会数的人也绝对不多!可以说只有少数有数字强迫症的人才会数!
  禁止说话,但是可以看其他人,陆令看了眼燕雨,燕雨没有说话,但陆令看出来了,燕雨也不知道。
  陆令就更不知道了,他没有数字强迫症,他这么懒的人,怎么可能走个台阶还要数数?
  但是,他知道,肯定不止15个台阶!
  大概是20-26之间,但具体……真不知道……
  不过,陆令是什么人?
  他一眼就看到,斜后方有一位男生,面藏喜色!
  对,很惊喜,但却隐藏着,一般人看着看不出来,但陆令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位绝对是知道,而且对数字结果非常肯定!
  这估计是一位数字强迫症老哥,也可能就是非常仔细,总之,他肯定知道!
  没人站起来,苗教授就接着问道:“认为是16个台阶的,请站起来。”
  大家这个时候,都在互相看。
  有的小组,可能会作同样的选择,也有的可能为了保险分开选,避免全军覆没。
  但是大家提前没有商量,现在不允许说话,能不能沟通好,就真的不好说了。这就考验团队默契了。
  还是没人站起来。
  直至苗教授喊到19个台阶的时候,有人站起来了。
  这位站起来,立刻也有四五个人跟着站了起来。
  陆令大体看了看,这四五个人不是一个队伍的。
  倒不是说他能分清每个队伍有谁,主要是有两位是他们班的,剩下四位不是他们班的。1班除了1组之外的24人,他还是都能认出来的。
  接着,喊到20个台阶的时候,又站起来七八个,还有两个人起来一点,又看了看周围,又坐下了。
  21个台阶,站起来11人。
  22个台阶,站起来35人。大家普遍觉得,这台阶应该是偶数。
  23个台阶,这个时候,陆令看到那个先前憋笑的人站了起来。
  这位现在面无表情,没有任何的惊喜。但陆令丝毫不迟疑,也跟着站了起来。
  他一站起来,整个一组的人,全部都跟着站了起来。受他们影响,本来“23个台阶”也就十几个人起来,这一下,一共站起来了25个人。
  喊到“22个台阶”的时候,就剩29人没有起来,现在剩下的人,几乎是全起来了。
  最后4个人,选择了24个台阶。
  “答案是23个台阶,刚刚选择23的,请站起来,给教官报一下自己学号。”
  陆令所在的组的学号就是1-6,后面的以此类推。
  两位教官很快地录入了这25人的学号。
  接着,苗教授开始问第二题:“老师昨天,戴手表了吗?”
  苗教授扬了扬现在手腕上的手表。
  “认为我昨天没有戴手表的,站起来。”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陆令还真的会关注别人的穿戴,尤其是和苏队接触了一阵子,他更会着重看手表。
  昨天,老师也是戴了表的,而且就是这一块,海鸥表。
  但,陆令还是站了起来,然后,双手压在了桌子上。
  很显然,陆令刚刚回答第一题的时候,没有这个动作。
  青山直接就跟着陆令站了起来,但是其他四人,都没有站起来。
  主要是,燕雨看出来了。
  燕雨没站起来,刘俪文、寇羽扬就没站起来,这二人都明白,燕雨一定是看懂了陆令的意思。
  而叶文兴,看到这三位没起来,就知道这里面有诈,他多稳啊,急什么?我才不站起来!
  只有青山,不管三七二十一,陆哥站着,我就站着!
  陆令站起来,而且一组队伍里高大健壮的青山也站了起来,其他人一看,这能有假?哗啦啦,站起来70多个人。
  一共90人,70多人都站了起来。
  “认为老师昨天戴了手表的,站起来。”
  这下就简单了,还剩下十几个人,全部站了起来。
  “记录一下这些人的学号。”苗教授跟旁边的教官说道。
  这下子,目前坐着的人,都傻了!
  我靠!陆令你不知道啊!
  你不知道你站起来干嘛?
  而且你站那么快干嘛?还有那个大个子!你那么高、那么显眼!!!
  这会儿,有明白人已经看清楚了,人家一组,有好几位,是第二次才站起来的,明显是陆令故意瞎带节奏的。
  除了一班的人,二班、三班的人并没有办法认清楚一组所有的人,二班三班的人大部分都只认识陆令、青山以及燕雨。
  现在大家分散坐着,也没搞清楚咋回事。
  大部分人觉得,还是不能无脑跟陆令了。
  陆令也不是故意欺负人,他的目的达到了。自从这一次开始,大家就不会无脑跟他了。
  一定有聪明人能看出来一组全员站起来才代表某个答案,但聪明人往往还有自己的答案。
  接着,老师问道:“请准确说出,目前基地的教官数量。认为是21名教官的,请站起来。”
  教官大概有25位,但是具体是多少,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因为教官还分级别,而且总是换来换去。
  这就好像,读过大学的,大部分都参加过军训,一次性那么多班级,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数教官的总数。
  这个问题和台阶题还不一样,知道的人不至于“狂喜”,所以陆令也没有看出来谁明显知道此题答案。
  但燕雨给了陆令一个眼神。
  燕雨知道。
  陆令明白了……燕雨必然知道啊,这活动伊始,燕雨就知道……而且游少华还是这里的教官之一,陆令虽然没有仔细了解过教官数量,但燕雨必然是知道的……
  稳了。
  这一步,到1组全部站起来的时候,跟的人就不多了,只有十几个。
  ……
  第一个栏目,苗教授一口气问了十个问题,陆令和青山对了8题,燕雨等对了9题。
  有一道题是问食堂的某个细节,基本上全军覆没。
  ……
  接着开启第二个栏目。
  “第二个栏目,同样很俗套。我们都在电视节目上看过,就是你比划我来猜。考验的,是团队默契能力。未来在某些特殊场合,你们可能不方便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队友就应该准确理解意思。目前,我们的小组都磨合了这么久,应该没有问题。注意,除了回答者小声和教官说出答案,不允许有任何声音。也就是说,提示者,不能说话,也不能摆口型,只能通过小幅度的动作,和眼神来表达意图。”
  “简单地说,以后实际办案中,你不可能为了表达一个信息,劈个叉或者拿个大顶,只能有细微的动作,或者不经意的动作,大家应该明白我什么意思。”
  “每个组,挑选两个人先参加,第一批,30人参加。”说着,苗教授喊教官们进来,一共进来了15位教官,“教官们负责记录每一次正确与否。每个二人小组,十道题。注意,分数会不断叠加,答对一道题,1分,第二题2分,第三题3分,第十题10分。题目并不是越来越难,是打散顺序的,所以你每多对一道题,都更重要。如果,二人小组全部答对10题,那就一共可以得到55分。”
  苗教授这个意思,就是让每个队伍都要选出最强的两个人组成小组,尽可能地多对几个题。
  原因很简单,六人小组如果需要二人去执行任务,或者最简单的,就是让二人配合取笔录,一般也是派默契度最高的两个人参加。
  比如说,燕雨小组,肯定是燕雨和陆令,尽可能地拿到高分!
  一个二人小组如果答对了10道题,那要比三个二人小组都答对了5道题分数还要高!
  也就是说,六人团队,依然允许内部超强小团队出现,这才符合实际办案需要。毕竟取笔录不可能六个人去吧!
  而且,小组要有分工!
  很快地,每个组都选了两个人出来,陆令和燕雨就站了出来。
  燕雨负责表达,陆令负责猜。
  这个教室是个阶梯教室,能容纳150人左右,很大,现在15组人,每个组间隔一米,还是能站开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