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34节
“春明、二牛,你俩也别在这站着看了,赶紧去搭戗子捡柴禾吧,咱今晚上得在这儿打小宿儿了。”
许世彦知道,这几个都没啥进山的经验,于是吩咐他们干活。
杨春明和李二牛都是会干活的人,按照许世彦说的,很快就砍了木头。
然后在这附近,搭上两个地戗子,再捡一大堆柴禾回来,点个火堆。
太阳西落,林子里的光线越来越暗,许世彦这边,人参刚露出一小节肩膀。
这时候已经不能再继续了,否则很容易伤到人参外皮,一旦损伤了,就卖不上价钱。
“三哥,天黑了,你这一下午没歇会儿,快起来活动活动吧。
等会儿建设他们回来,咱弄点儿吃的,明天再继续。”
杨春明瞅着天黑了,便招呼许世彦休息。
许世彦这一下午就蹲在那儿抬棒槌了,属实挺累,于是停了手里的动作,站起来直直腰伸伸胳膊腿儿。
“看这个样子啊,这棵参不小,我估计明天也未必能全都抬出来。”
这棵参不小,又是长在特殊环境里,采挖的难度大,速度上不来。
“嗯,看着不小,三哥,这棵参能卖不少钱吧?
嘿嘿,这要是能卖个几千块,我娶媳妇的钱就有了。”李二牛憨憨的笑问道。
“你小子别瞎打听,老辈儿人有规矩,放山得了棒槌,只许谈论大小,不许推断价钱。”
杨春明抬头拍了二牛后脑勺一下,警告他。
李二牛挨了一下,也不恼,只嘿嘿笑着,“哦,我知道了,那以后我不问。
反正这是跟着三哥沾光儿,三哥财运好,咱就是跟着捡便宜的。”别看李二牛憨,可他不傻。
之前陈德勇那些人,不也是看着许世彦的财运眼红?
那些人动歪心思,想要借许世彦的运气发财,结果啥都没捞到,还伤了一个人。
他们这是跟着上山捡蘑菇的,结果竟然遇见了棒槌,这不就跟白捡的一样么?
再说了,出力最多的是许世彦,他们跟着占便宜就不错了,还惦记那么多干嘛?
这话,杨春明听着舒心,于是点点头。
“这就对了,记住一句话,不管这棵参咋处理,都是三哥做主,懂了没?”
“哎,哎,懂了。”李二牛连忙点头。
那边许世彦刚想说什么呢,就见到远处影影绰绰有人过来。
许世彦几个赶紧过去迎,正是赵建设和王志军俩人,连背带扛、大包小裹,累的呼哧带喘回来了。
“三哥,五家都通知到了,各家都给带了干粮还有衣服啥的。
我爸说,山里晚间怕是有野兽,让我还带了两杆枪来,咱们防身用。”
赵建设一见到许世彦,赶忙说道。
许世彦闻言点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赵大海让儿子带枪来,哪里是为了防野兽?怕是为了防人的吧?
现在整个儿村子都知道他们进山遇见棒槌了,谁知道有没有什么人动了坏心思?
要是晚间来一伙儿人,把他们几个给害了,抢走那棵参呢?这也不是不可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不变的道理,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成,辛苦两位弟弟了,这两天,咱都打起精神来,等着人参抬出来下山就好了。”
许世彦接过行李扛上肩膀,跟众人返回戗子。
赵建设俩人带的东西挺齐全,干粮和水都有,于是众人先安顿下来吃了饭。
之后分组,赵建设和王志军守上半夜,杨春明和李二牛守下半夜,防止有野兽和人靠近。
至于许世彦,他白天要全神贯注的抬参,精神消耗大,晚间必须睡好,所以他晚间睡觉。
一夜安然无恙,第二日天刚亮,许世彦就开始动手干活,其他人烧水做饭,吃过早饭了继续。
那棵参确实不小,可能是由于长在树桩上的缘故,为了多吸收水分,根须很长。
所以第二天依旧没能全部挖出来,晚间他们还得住在山上。
许世彦累了一天,晚间早早休息,杨春明几个白天都找机会补了觉,所以晚间依旧是他们守夜。
睡到半夜,忽然听见有动静,杨春明二话没说,搂起枪朝着声音的方向就来了一下。
接着,似乎听见有杂乱的声音,然后就没了动静。
第四十九章 两千八
枪声惊醒了许世彦和赵建设几个,三人直接从地戗子里蹿了出来。
“咋回事儿?是人还是野兽?”
“不知道,听不出来,我就是听见有动静,直接搂了一枪。”杨春明摇头。
“也可能是我草木皆兵了,反正小心无大错儿。”
许世彦点点头,的确,小心点儿总不会错的。
这会儿东边隐隐有些泛白,众人被枪声搅的也睡不着了,索性坐在火堆前,烤火聊天。
等着天色再亮一些,赵建设就开始做饭,许世彦拿着鹿骨签子,继续干活。
杨春明几个扛着枪守在附近,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上午八点来钟,这棵参终于展现了全貌。
参的主体大概比成人拇指还粗一些,巴掌长,形体很漂亮。
脖颈处两棵大丁须都有烟卷粗细,主根下面分出来几条腿,也都匀细修长。
估计是生长环境与众不同的缘故,参须特别长,其上布满了珍珠疙瘩。
这棵参,估计能有三两多沉,不足四两,从须、芦、皮、纹、体五形来说,也都是上品。
主要还是它生长在腐烂的树桩上,营养可能不充足,所以别看是六匹叶,但分量没有想象的那么重。
不过大家已经很高兴了,就这一棵,咋地不得卖一两千啊?
他们原本是进山捡蘑菇的,结果捡了棵人参,还想啥呢?
许世彦依旧用苔藓和桦树皮打了参包,然后几个人收拾了东西,把东西寄放在老李头看参的房子。
五个人各自带了些干粮,轻装简行径直下山,连村子都没进,过江直奔松江河。
到了松江河一打听,正好十一点有一趟发往抚松的客车。
于是五个人买了票,就在车站啃了口干粮,到点坐车,直奔抚松。
这年月的路况不好,从松江河到抚松一路盘山道,客车晃晃悠悠走了俩小时,好歹到了县城。
到地方一打听,找到了收购站。
这时节都在忙着秋收,来卖山货的不多。
许世彦来到柜台前,直接把参包往柜台上一放。“同志,麻烦看看这个。”
但凡能在收购站上班的,都得有点儿真本事,最起码眼力有。
一看那桦树皮卷,对方就知道是山参了。
于是伸手接过来,小心翼翼的解开外面树皮,再一一展开桦树皮和苔藓。
当里面的人参展现在眼前时,柜台里几个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哇了一声。
其中一个人,立刻拿出来天平,将人参放在上面称重。
“这棵人参,重三两九钱,五形俱美,我们这的收购价,是两千八百块钱,怎么样?卖不卖?”
这人倒是挺干脆,也没用再去请什么人过来鉴定,称完之后,对照着墙上的表格,直接说了价钱。
之前许世彦去通化卖的那棵参,重三两半,卖了两千五。
这棵重三两九钱,按说山参超过三两之后,每多重一钱,价格都会涨很多。
要是去通化,这棵参咋地也能卖到三千四五百块钱。
可这不是许世彦一个人的,大家急匆匆跟来就是想快点儿把钱拿到手。
钱只有揣到自己口袋里,才会安心,不然万一出啥幺蛾子,大家这几天就白忙活了。
再者他们手里没有介绍信和证明,去通化不太现实,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这个价钱卖掉。
所以许世彦回头跟杨春明几个商议,大家都同意,两千八百块钱,直接卖掉。
于是,那边开票,收走人参,这边数出来两千八百块钱,交给了许世彦。
崭新的大团结,两捆零一大叠,还散发着油墨的香气。
两千八啊,杨春明几个眼睛都直了,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咱就借着人家的地儿,把钱分一下吧。”
收购站里人少,挺清净的,许世彦直接提议,把钱分了,免得出去了没地方,一个不小心被人盯上。
“一共两千八,咱五个人,每人五百六。”
山财不可独享,见者有份,既然是五个人一起遇见的人参,当然就得五个人分。
“别,别,三哥,我们就是跟你沾光儿的,没有你,我们一分钱都拿不到。
你拿大头,我们分一半就行。”杨春明几个连忙摆手。
人参是许世彦看见的,也是他挖出来的,杨春明几个觉得他们没出多少力,平均分不太适合。
“那不行,咱兄弟的情分比这些钱重要,就按照规矩来,不然让人知道,得戳我脊梁骨。”
放山的规矩就这样,不管多少钱多少人,都得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