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158节

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158节

  毕竟太子已经加冠,陛下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先太子和大公主都已经出生了,所以太子的婚事实在不能再拖。
  而参考前一任的太子妃人选,也就是胡家姑娘,那可是胡首辅的亲孙女。这说明了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是更看好文臣家的女儿。
  如此一来,是阁老亲曾孙女,又是家中嫡长女的蕙姐儿,就有可能会被宫里选中,成为新的太子妃。
  这对于云家而言,是不利的。
  母仪天下虽然尊贵,下一任天子的外家也很有诱惑。但不管是云光霁还是云阁老,以及云家下一代的云麒都以为,云家兴盛多年靠的是族中子弟努力读书科举,而不是靠姻亲和别人的提携。
  所以为了避免选新太子妃的消息传开之后,自家再匆匆为女儿定亲引得旁人关注和帝王猜忌,云光霁想着不如就趁此次春闱,也学其他人家那样来一次‘榜下抓婿’。如此一来姐妹俩嫁的还是同年,今科最为出色的两位年轻进士都是自己的女婿,传出去不但不会显得婚事突兀,还能赢得一桩美名。
  但他的这个理由说完,云夫人却有不同的意见。
  “老爷,我觉得这个张元蒲不妥。”
  云夫人道:“虽然他考中了会试第三,但其家里人性情如何我们却是不知道的,如此定下婚事终究是仓促了些。”
  “老爷你的打算,估计是看着他读书和性情不错,觉得他家里如何不要紧,顶多我们嫁女儿的时候多陪送一些嫁妆吧。”
  “但万一他也是一个赵承业呢?”
  云光霁愣住了。
  “这……”
  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赵承业虽然被夺去了乌纱帽,赵家全家也被赶出了京城,被驱逐回乡了,但他们父子引起的风波却还没有停歇。
  充州赵氏一族会如何反应,会不会跟以前的‘假状元’案里一样将赵承业全家除族,以撇清关系京城这边不得而知,但与赵家有关系的人,最近都倒了大霉。
  首当其冲的就是赵家所在县的县令,也就是当年将赵胜点做县案首的那一位,因为现在朝廷已经查明赵胜考县试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庶子。
  赵承业给儿子改族谱是在赵胜考了县案首之后。
  因为发现儿子在科举上很有天赋,然而周家却不肯将他认下,所以赵承业才动了改族谱的心思,以求他在后面的科举路上有个好名次。
  如果没有周家敲登闻鼓这一出,估计赵胜会顶着嫡子的名头考完科举,直到后来才会找机会恢复庶出的身份。
  但凡事没有如果。
  如今赵家的事被揭露了出来,朝中无人帮忙说话的那位县令,也没人在意他当时是一时失察,还是收了赵家的好处,总之他被罢官了。
  而受到牵连的不止他这一个,基本上与赵承业走得近的人,都被弹劾了。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丘之貉。
  跟个小人关系好,能是什么好人呢?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赵胜一路考来的那些主考官们,人人都没能幸免,基本上个个都被御史弹劾了。
  不过因为后者基本上都在朝中有人帮忙说话,而且也没有参与到赵家的事情上,所以受到的影响有限,顶多也就是罚了些俸禄而已。
  但这也人人自危了。
  他们倒不是觉得赵家的这件事会牵连到自己,而是担心周围会有赵承业这样丧心病狂的人,尤其是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这段时间基本上都给自家女儿去了一封信,有的还打发人亲自去看,务必确认姑爷不是第二个赵承业。
  结果这一确认,就有人家和离了。
  那家人倒不是真的发现了第二个赵承业,而是通过赵承业这件事,清醒地认识到了某些偏心妾室的人到底会多么的丧心病狂。而正好自家女儿又还没有孩子,所以干脆快刀斩乱麻,连这门姻亲也不要了,免得以后有受不尽的气。
  这件事就发生在殿试的前两天。
  许家因为家里有人要参加殿试,所以全家都闭门不出,消息不灵通。但云家就不一样了,云夫人昨天出门的时候,就听人说起了这件事。
  这让她心有余悸。
  短时间内听说了两件这样的事,所以如今云光霁再提寒门子弟的时候,云夫人下意识地就觉得这样不够知根知底,而且家境贫寒的人家不妥。
  张元蒲若是第二个许明成还好,可万一他是第二个赵承业呢?
  云光霁听完她的意见,也沉吟起来。
  “那你觉得呢?”
  云夫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其实我昨日出门,就找相熟的夫人们打听了一下,还真有一个适合的人选。”
  “老爷您可记得王尚书家?”
  “王尚书家?”
  云光霁心念一转,马上就想起了夫人说的王尚书是谁。
  如今朝内尚书有好几个,但姓王的却只有一位,那就是以前的吏部左侍郎王大人。
  当年祖父回乡守孝之后,原本是属意王侍郎接任吏部尚书位置的。但最后陛下却没有同意,而是让胡首辅兼任。
  后来没过多久王侍郎就到了工部,如今已经是工部尚书了。
  云光霁道:“王尚书家的谁?”
  “王尚书家里有个小儿子,”云夫人道:“他也是这一科,会试的时候考了第六十八名,没有意外的话这次殿试的结果出来之后他也是一个进士。”
  “第六十八名……”
  云光霁微微皱眉。
  说实话,对于一个自身考了殿试第二名,儿子考了第三名。如今弟子的成绩虽然还没出来,但想来不会跌出一甲的人来说。会试的第六十八名真的是一个平时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多加注意的名次。
  毕竟是第六十八名。
  这样的名次要是放在前朝,每次春闱只取十几人、几十人,或者一百多人的时候。要么名落孙山,要么就是同进士。
  也太低了些。
  别的不说,如果这样的人成为了自己的大女婿,那么以后一家人里,岂不就是他的科举名次最低,而且跟麒儿、淙哥儿差得很远?
  相比起云光霁的顾虑,云夫人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她道:“老爷,这位王锦虽然只是王尚书的小儿子,但却是嫡出,在家里备受王尚书夫妇的宠爱,今年不过十八岁。”
  “而且他温文尔雅,孝顺长辈,有王尚书在,他的前程也是不愁的。”
  “王夫人说,若是蕙姐儿嫁过去,她必定视若己出,而且还会让她管家。因为王尚书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如今在老家侍奉长辈,而且我还打听到王尚书的大儿子如今不过只是一个秀才,比不上他这个小儿子。”
  “王夫人还说,将来若是王锦外放,也让蕙姐儿一道去。”
  云夫人显然对这门婚事还是挺满意的,又补了几句,“我们家与王家,也算是知根知底的,王夫人也和善。”
  “我们前些年在京城的时候,还见过王锦呢。”
  “对了,王家也跟我们家一样,是书香门第,不但在老家有田地铺子,而且王尚书为官多年,也积攒了一些家业,蕙姐儿嫁过去不愁吃穿。”
  “老爷,你觉得如何?”
  云光霁想了想,没有直接答应,“我看看人再说。”
  毕竟是女儿一辈子的事,在没有看到这个王锦之前,他也不敢轻易下决定。而且对于王尚书这个人,他也得找祖父打听打听才行。
  姻亲,那可是结两姓之好。
  所以不但要看看那个王锦如何,就是王尚书的为人也是要打听打听的。若是把女儿嫁过去之后才发现不妥,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第142章
  云光霁说做就做,没有含糊,他不但询问了自家祖父,还让人去打听了王家的情况。后来想到许明成的岳父金侍郎曾跟王尚书同僚多年,没准会更为了解其为人,他还把许明成请了出来询问,然后回到家他就摇头对云夫人道:“王家不妥。”
  云夫人诧异,“老爷,有何不妥?”
  云光霁坐了下来,重重叹气,“旁的倒还好,祖父说王尚书办事勤恳,下人们去打听,也没有听说王锦有什么不妥。但许明成一听我说的是王尚书家的小儿子,就摇头了。”
  “你道是为何?”
  云光霁冷笑了一声,“他说他的岳父金侍郎以前和王尚书同为吏部侍郎的时候,两人就不太对付。而那王尚书每次见到他那蒙荫做官的大舅兄金康时,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睛的。”
  “还有在对待许明成和金康时上,两人明明同样和金侍郎有关,但他却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许明成和颜悦色,对金康时冷眼相对,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孩子,不行啊。”
  甚至云光霁怀疑,这位王大人的长子,恐怕不是真的因为要侍奉长辈才留在老家的,而是因为他读书不行,所以才会被放弃。
  这样的人家,他哪里放心把女儿嫁过去啊,万一将来的外孙也读书不行,王家是不是也要将他放弃,不让他出来‘丢人现眼’啊?
  听到这话,云夫人也愣住了,夫妻两个面面相觑起来。
  最后,云光霁摇头苦笑,“这选个女婿,可比读书科举难多了。哎,我现在都有些后悔,早些年没多收两个弟子,不然如今也不用犯愁了。”
  “对了,殿试的结果今天也出来了吧,也不知淙哥儿考得如何。”
  ……
  许淙也在等待着殿试的结果。
  他给家里人讲解完《科举记》的最后两册之后,就将原稿交给青木,让他临摹出几份来。
  一份要送去给邹东家,毕竟自己现在已经考完了殿试,再不送新的画册过去的话邹东家就要上门催了,而且他也答应了今年会把《科举记》画完。
  所以既然已经画完了,那就直接送去,不用等人催稿。
  至于另外两份,他是要送去云家的,一份送给云麟,另外一份则是送给莹姐儿。虽然还没有正式下定,但亲事已经说好了,所以许淙觉得不用再避讳太多。
  而且《科举记》也没有什么不能给莹姐儿看的内容,老师知道了,大不了再给自己两个白眼,或者罚抄书。
  他现在已经考完科举了,可不怕老师布置作业!
  等把临摹的画册都送出去,也到了殿试放榜的时候。
  这天一早许淙就起来了,然后就跟殿试那天一样,他和其他贡生们等候在宫门外,不过今天和那天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没什么心情闲聊。
  一群人分作两排入宫,然后紧张等待。
  乐声响起,有声音从丹陛最上方传来:“一甲第一名:许淙。”
  许淙精神一震,没等他再凝神细听,两边的侍卫们便跟着大声喊了起来:“一甲第一名:许淙。”
  他们的声音异常洪亮,与刚才那个因为隔得太远而显得模糊不清的声音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一声喊完又是一声。
  “一甲第一名:许淙。”
  一甲第一名。
  他是状元!
  许淙的内心非常高兴,但脸上却还是保持了镇定的表情。等他的名字唱完三遍之后,他朝着殿内行了一礼,然后按照一位礼部官员的指点,背着在场三百名贡生的注目礼,出列谢恩,然后站在丹陛左方。
  随后,一甲其他两人的名字也被侍卫们喊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