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六零年代嫁厨子> 六零年代嫁厨子 第129节

六零年代嫁厨子 第129节

  张三:“这不是还有匣子么?说白了,我们就是卖匣子,顺带赚点外快。那姑娘说是想要个新款的收音机,给我们开价就是比卖价高五六十。这个五六十扣掉我们给出去匣子的钱,剩下的才是我们的。其实就跟卖没两样。”
  王樱是真的无语了:“我一问,你就说?你还真是好骗。”
  连成本都说的明明白白的,也是很傻了。
  张四抽了一下张三,张五也满脸的一言难尽。
  王樱:“那行吧,你这台匣子多少钱?我要了。先说好,我刚问的,供销社一台的价格我清楚,你高于这个价就不要说了。”
  张三心下懊恼,他才不傻呢。刚才他就是瞧着王樱似乎有点意动,像是想买了他这个匣子。所以他才故意装的憨厚把匣子的价格说到五六十,图的就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倒不来新款收音机,卖个匣子也不错。
  可对方一点没上钩,话里是点他开价不老实呢。
  张三暗道一声倒霉,遇上的小夫妻不好骗,他只好老老实实比了四个手指。
  王樱砍价不含糊:“三十!”
  张三这下是真的愁眉苦脸了:“大姐,你不能这样砍。这谁是一下子就砍十块的。你一下子喊到三十,我是没办法跟你谈。”
  王樱是上辈子砍价成习惯了,却不知道这时候大家都开价实在,砍价都是几分几角的砍。
  徐霜拉了王樱的手,接话:“三十五。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张三委屈巴巴:“你俩不愧是两口子。”
  砍价都这么凶!
  徐霜:“你们组匣子都没花什么钱,木头不值钱,里面的东西只要有门路,也不会贵到哪里去。三十五,你们赚的也不少了。”
  张三一咬牙:“行吧,三十五就三十五。”
  徐霜确实没说错,他从那个小年轻那儿拿货,是一台二十。转转手赚十五块,也算可以了。
  王樱接过这个大匣子,其实抱起来也并不很重,只是外面的木盒子太大了才看着重。
  张三收了钱,好歹是成了生意,于是就热情许多。
  “这个匣子是我们买了回来之后自己加的木盒,你们回去要是嫌大,就换一个。如果中间坏了,就到这个地方来找我。不超过三天,我一定在这里。要么你们就找人修,这东西不复杂,找个修收音机的地儿就能修。”
  徐霜点点头,他刚才试了一下匣子,确实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可见东西是没问题。
  张三卖掉了一台匣子,打了个呼哨就带着两兄弟走了。
  王樱和徐霜怎么把这台大匣子弄回去却犯了难。
  体积大,王樱抱着走可以,但坐在后座上就不能动弹了,稍微碰到一个颠簸的地方就要抱不住。可要是把匣子捆在后座,王樱就得去坐班车。这时候已经有些晚,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班车。
  徐霜从路边的修车摊上找了条麻绳,把匣子捆在后座上,让出车座前面。
  “来,你坐这儿。”
  王樱有些不好意思:“坐前梁啊?”
  徐霜挑眉,王樱:“那行吧。”
  王樱轻巧的跳上前梁,侧坐在横杆上,徐霜大长腿从后面一跨,就稳稳当当的把王樱圈在臂弯里。
  王樱觉得脸有些烧:“赶紧走!”
  再叫纠察队的看见,就又说不清了。
  徐霜在她耳朵边上轻笑了一声,蹬着自行车出发。
  徐家又买大件了。
  因为前一天王樱是等着徐霜一起回大队,所以旁人还不知道这两口子已经把“一响”买回来了。
  直到第二天,徐老太冲着来串门的老太太炫耀,第七大队的人才知道,徐霜和王樱已经买了收音机。
  虽然看起来丑,还是简陋的老式匣子。
  但那是收音机啊!
  一时之间,徐老太连饭都顾不上吃了,来看稀奇的人走马灯一样,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来了都要听一听收音机的声音,还要摸一摸这个会响的宝贝。
  “这是说的啥啊?我听着声音怎么还怪怪的?”
  “这是在播稿子呢,念的是今年粮食生产。”
  “我滴个乖乖,会不会提到咱大队啊?你听听。”
  “提到啥,咱国家多大呢,咱们这儿又不是粮食的主产区,说不到咱!”
  “咦,这咋又换了啊?”
  “这是调台呢,徐嫂子说了,能换到好几个台,还能收到首都的台呢!”
  “太不得了了,咱徐嫂子这日子啊,过的真是敞亮!儿媳妇还能叫把收音机放到咱嫂子屋,太享福了。”
  ……
  王樱自己都没想到,昨天徐老太一听说她买了两台收音机,高兴中伴着肉疼的同时,也交代了王樱,对外就说是只买了一台,就是那个匣子。
  徐老太:“只说有一台匣子,往后谁要听就找我去了,我也有人作伴。要是说你也有,只怕你要不安生。”
  徐老太瞬间就安排下来,她可清楚这种只有自家有的东西会怎么样。收音机不比自行车,自行车主要是徐霜和王樱都要用,平时不是谁家有急事,不会去找徐霜借。但收音机,这玩意儿几个人听,它也是一样的有声音。
  王樱如果说家里两台,少不了往后就有人来听。反正你家两台,分出一台给大家听也没事啊。
  徐老太不是不愿意给人听,就怕是旁人都吵吵闹闹的来听,闹的王樱没办法工作。
  现在就好了,匣子放在她那儿,她跟一群老太太听着解闷,谁愿意去就去。反正她们不怕被人耽误。
  徐老太坐在正屋,看着来来去去的人,扬眉吐气。
  一年前,大队上的人还避着她家走,一年后,她们家就红火起来了,三转一响也有了。家里也兴旺了。
  大儿子的第二封信也寄了过来,里面也说他一切都好。
  徐老太听着别人的恭维话,别提有多美了。
  九月的农活就稀疏了,没过几天,知青点的房子也修好。
  因为预见到以后少不了来知青,大队长田有福直接安排人把知青点的九间房子都修了出来。用的不是青砖,但也建造的十分结实。
  房子晾干之后,男女知青就都从寄住的社员家搬了出来。
  大家的心态各不相同,大部分人是松了一口气的,少有的几个跟社员家处出了感情的,是有一些不舍。
  像是张苹和姜丽这样住的舒服的,更是舍不得离开。
  张苹和姜丽临搬走之前,把徐家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张苹甚至还托家里提前准备了几张稀罕的工业票寄过来,张苹送去给徐老太,谢谢对方愿意让她住家里。
  徐老太也对张苹印象不错,虽然娇气了点,但城里来的女娃,娇气点也没什么。
  张苹和姜丽一搬走,徐老太就回了自家住。
  虽然隔着一道墙是方便,但徐老太还是习惯自家的院子房子。
  徐老太执意搬走,王樱和徐霜一商量,就也决定开始修房子。
  隔壁的房子现在也在王樱的名下,那两边就不用再要这个高院墙了。徐霜找人来把中间的院墙扒了,再算了算砖头。
  王永顺两口子的房子虽然也是砖房,但那个砖已经是老旧的厉害,现在早不用那样的砖头了。
  王樱和徐霜一商量,决定都换成现在的青砖。
  只不过,这样一算,花费的钱就不少了。
  王樱合上手上的白纸,在穿越之后头一遭感叹道:“赚钱真的好难啊。”
  以前瞧着徐霜和她的存款还很够看,但三算两算,竟然有些捉襟见肘了。
  两人之前卖山参赚了六百五十块,家里原有的存款有个三百多,再加上王樱收药材,徐霜的工资和外快,两人的存款之前最高时候是到过一千多。
  但同样的,他俩今年的支出也不少。
  缝纫机和收音机虽然不要票,但价格也是不低的,缝纫机一百六,收音机一百二,匣子三十五,给徐明寄过几次东西,也花了快一百。还有他们一家子在吃穿上都不怎么省,吃的靠着山,但额外也花了不少。之前的牛奶,还买过几次肉,包括王樱去镇上饭店吃饭。
  穿的更是,王樱之前就没几件像样的衣裳,今年的衣服都是现做的。徐老太有了缝纫机,王樱更是买布料时候都是一家三口都买,叫徐老太看着做。反正陈东那儿总是有布票,王樱一般拿了票就买布料。家里除开做的衣服,还额外做了两床被单床单。
  这么一算,两个人现在的存款是六百多,再加上城里闹缺粮,最近两个月外快的收入也砍了。
  王樱怎么算都觉得紧张。
  “全用青砖盖,刨去中间院墙的砖块,还得再买个三百多。”
  青砖贵,这也是为什么满大队看着都没几家是青砖房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知青所那种土做的胚子盖房,那花费大概也就是两百左右。大头甚至都不在盖房子上,而是房梁和家什。但是用青砖盖,光是盖起来就至少三百,还不包括家具。
  “屋子里的家具多数不能要,还得买玻璃,打家具,至少要花大几十。”
  王樱打算在原来的地基上起一间房,她跟徐霜就俩人,起两间没必要,起个一间,面积大一点。她可以打个小药柜,放点药材,徐霜放点干货之类的。省的地窖太满,每次都得上上下下的太麻烦。
  这些都除去之后,王樱还念着之前她就想要的浴室。浴室倒是不费什么砖,但得再买个大浴桶,再买两个缸。浴桶不便宜,也要几十块。
  徐霜还插话:“我想在家里打个井。”
  大队上吃水太麻烦,总是得挑水,现在每天早上都是徐霜起个大早去打水,早上挑三次把家里的缸给挑满。
  王樱:“那是要的。”
  家里没井很不方便。
  打井的价格也贵,请人来要大几十。
  这么一算,六百块存款,七七八八的就不剩多少。剩下来的钱还要再准备冬天囤东西。
  王樱唉声叹气:“还说进城我买工作呢,买工作的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
  徐霜有些迟疑:“要不然,今年冬天我就住饭店?”
  今年实在是天候不好,家里粮食歉收,三个月前后他的外快都是断的,冬天还要三个月没工资……
  徐霜也有些犹豫了。
  王樱:“别想啦,你就是愿意在饭店干活,你那领导也不会同意的。你信不信,到时候他肯定威逼利诱的让你回来过冬。”
  去年谢跃进尝到了甜头,今年怎么可能会罢手。徐霜乖乖的回来还好,真说了,又指不定要被这俩人怎么拉下水呢。
  徐霜也叹了口气。
  他也是头一遭为钱烦恼。
  可是不翻隔壁房子也不行,老房子不管不住人,三五年就要塌。再说了,现在是大队把房子给了王樱,王樱要是不管就留在那儿,等过几年,王永顺和王耀宗蹲完了回来,再胡搅蛮缠算什么?
  还不如赶紧把房子翻了,到时候合在自家院子,省的后续再扯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