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七零年代青云路>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0节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0节

  听说中文系那边有个已婚男同学,刚开学没几天就换媳妇了。
  沈太行又犯了老毛病,举着照相机指点道:“项小羽,你往左边侧侧身,下巴稍微提高一点。”
  项小羽可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根本不听他的摆布。
  “要是站在这里的是首脑政要科学家,你也让人家侧侧身,抬抬下巴呀?”
  沈太行:“……”
  几个女生“噗”一下笑出声。
  项小羽面上笑吟吟的,嘴上却不客气道:“咱们学的是新闻摄影,又不是照相馆里的老师傅,哪里用得着摆拍呀?再说,我结婚的时候,人家摄影师根本就不挑剔位置,随手就帮我们拍了。”
  当初给他们拍结婚照的是电影摄制组的专业摄像,人家真的是随手拍,对他们没有提过任何要求。
  如今她自己也开始摄影入门了,才后知后觉到那位摄影师的高明之处。
  沈太行觉得她说得还算在理,便没再反驳,只商量道:“那你往左边一步吧,这样逆光了。”
  “我要是随意乱动,其他同学又得重新调焦。”项小羽稳稳地坐着,嘴上指点道,“逆光正好呀,刚才温老师刚讲过,逆光的话就选择面部明暗反差比较大的位置对焦,你刚好可以试试在眼睛或眉毛处对焦。”
  沈太行:“……”
  *
  时隔半个月,宋恂终于接到了他媳妇当官的报喜电话。
  “挺好的,看来你在摄影课上表现不错,否则老师也不会选你当课代表。”宋恂早就听她念叨过这位高冷的温老师了。
  项小羽没说她是通过当模特才被选为课代表的,喜滋滋地说:“我当了课代表以后,还给同学们当模特了,到时候如果有特别好看的相片,我就寄给你两张,以解相思之苦!”
  最后这句的声音被她压得极低,生怕被后面排队打电话的人听到。
  宋恂轻笑了一下说:“你还是别寄了,五一劳动节正好连着周末,到时候我带孩子去学校看看你。”
  双胞胎这两天念叨妈妈的频率有所降低,但是在托儿所见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时,他们就会跟身边的小朋友说,自己妈妈是大学生,在省城上大学呢。
  宋恂觉得这俩孩子也是挺奇怪的。
  之前每个礼拜见一面的时候,好像也没这么大的反应,偶尔半个月才能见一次,他们也只是问问便算了,爷仨照样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没想到这次项小羽去外地上大学,他们的反应会这么大。
  周末的时候,宋恂带着两个孩子去袁书记家玩,偷偷跟孙阿姨说起了双胞胎的反应。
  “当然不适应了,以前距离近,想见就能随时见到。”孙君华给玩出一头汗的苗苗擦了擦汗说,“如今你们都不在一个城市了,而且他俩是跟着你一起坐火车回来的,内心里就已经认定这是一种分离了。苗苗刚来的时候也这样,做梦都喊妈妈。”
  “那您是怎么办的啊?”宋恂想跟人取取经。
  “时间长了就忘了。这么小的孩子,记不住那么多事情!”袁梅穿着拖鞋从房间里吧嗒吧嗒走出来。
  宋恂心道,他家吉安的记性太好了,短时间内忘不了,而且只要延安有点熄火的苗头,被吉安一提醒,他便又想了起来。
  瞧一眼对方的黑眼圈,宋恂关心地问:“这次准备得怎么样?打算报考哪所学校?”
  袁梅上次高考准备得不充分,落榜了。
  这个月刚辞了正阳厂的工作,回家备战第二次高考。
  “我这么多年没摸过书本了,看到那些符号就头疼,”袁梅揉着太阳穴说,“我打算转文科了,我数学挺好的,只要把地理历史死记硬背下来就行。上次吃亏就吃亏在理化上了。你家小项可真是厉害,考一次就考上了那么好的学校。”
  “她当时是请了长假复习的,而且志愿报得也不高。”
  “我这次也不打算报得太高了,就报咱们省内的学校。”袁梅无奈笑道,“而且我这个年纪,四年学出来,就得三十多了。我爸说,省委党校要开办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进修班,除了招收你们这样的在职干部,也会在今年的高考生里招收一部分。两年就能大专毕业,关键是人家由省委组织部包分配。”
  听到省委党校,宋恂心里一动,忙问:“这个进修班怎么报名啊?”
  “在职干部跟组织部报名,高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填报。考试时间跟今年高考差不多,据说考题会比高考文科试题难一点。不过,那也不错啊,这可是省委党校史上第一次采用报名考试的方式招收学员。我爸说,有人把这个进修班戏称为小黄埔。我对这些倒是不怎么在意,主要是节省时间,两年学出来,我也才三十,总比学四年的强。”
  宋恂:“……”
  难道他的人生要经历两次高考?
  第142章
  宋恂对于党校进修班异乎寻常的关注, 让袁梅絮絮念叨的声音突然卡壳了。
  “你不会是想去考党校吧?你都已经是大学生了,还考这种两年制的大专干什么?”
  宋恂只是先打听一下行情。
  放弃现有的工作, 脱产去党校学习两年,对他来说不是小事。
  他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在外贸局也干得挺顺手。他们这个班子已经磨合得很好了,三个局长副局长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全力拓宽地区的外贸业务。
  若是去了党校,毕业以后再想回原单位,基本不可能还有他的位置。
  “我大学读的是工科,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基本没用到。如果有机会系统地进修一下政治理论,我可能会考虑的。”宋恂答得保守。
  孙君华鼓励道:“你们别小瞧了这个进修班,党校在全省范围内只招收100名三十岁以下的高学历学员, 包括在职干部, 退伍军人和今年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毕业以后省委组织部包分配,像你这样的脱产干部,工龄工资一样不落。带薪进修两年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且按照惯例, 这种进修班结业以后,在职干部通常是可以升半格的。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 孙君华都很支持宋恂去参加党校的入学考试。
  她家袁梅的成绩其实还可以,努努力的话上省内的本科是没问题的。
  不过, 袁梅放着本科不想报,却一心想上党校的大专。
  一是因为党校结业快, 别的学校三年才能大专毕业,而那边两年就能上岗工作了。
  二是因为各级党校如今都缺少理论课讲师。这一批学员毕业后, 有二十人会被留在省委党校任教。
  袁梅就是看准了这个任教机会。
  她的青年时期基本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和工厂度过的, 一份党校讲师的工作, 对她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孙君华直觉自家闺女八成是要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党校了。
  如果宋恂也能去党校上学, 他们就能相互照应一下。
  至于多一个人考试就多一个人竞争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
  这次的录取比例是,在职干部和退伍军人占80%,高考生占20%。
  双方分卷考试,分别录取,两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孙君华能想到的,袁梅这个当事人当然也能想到,她也不劝宋恂仔细考虑了。
  跑进书房翻出老袁同志的一个笔记本,将上面记录的党校招生章程分享给了宋恂。
  “党校招生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布,我爸也是这次去省城出差才听说的。你看看这上面的具体内容吧。”
  宋恂接过来大致扫了两眼。
  袁书记的这份招生简章应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只记了一些关键词。
  政治清白,政历清楚,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三十岁以下,婚否不限。
  考试科目与高考完全不同,只有两科——政治和作文。
  但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方针。
  虽然实收100名学员,可是分配给各地区的报名人数并不相同,比如省城有200个,而海浦地区只有60个可以参加正式考试的名额。
  这60个名额看似不少,却是要从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的。
  能否被选中也不是通过职位高低决定的,而是要考察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
  *
  从袁书记家离开,宋恂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儿子散步回家。
  吉安刚走几步就晃了晃他的手问:“爸爸,你也要去考大学啦?”
  “不是大学。”宋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楚党校和大学的区别,便又改口说,“还没想好。”
  “你要是上大学是不是也得走啦?”吉安仰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能带我跟弟弟不?”
  “你俩不是总偷偷跟妈妈告状说爸爸不好嘛,还跟着我干嘛?”
  “我没告状,”吉安绝不承认自己干过这种事,继续追问,“到底能不能带着我们?”
  “你俩想跟着我去上学吗?”
  延安赶紧点头说:“想!我们可以像小姐姐一样,住在学校里。”
  他还记着灵灵姐弟可以跟妈妈一起住呢。
  宋恂着实没想到这小子能将这件事惦记这么长时间,哭笑不得地在他头上揉了一把。
  见他不答应,吉安又有些着急地摇晃他的手臂催促。
  “爸爸还没想好要不要考大学呢。”宋恂实话实说。
  他向来是比较偏爱理工科的,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在没什么兴趣。
  让他未来两年一直坐在教室里学马列,他光是想想就觉得泰山压顶。
  不过也不可否认,去党校进修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解决他眼下的所有问题。
  不但可以锻炼党性,强化党性修养,对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孙奶奶说,你要是去考大学,就可以跟妈妈在一起了!”延安跟苗苗玩跷跷板的时候,吉安一直呆在屋里,竖着耳朵听大人谈话。
  他以为爸爸去考了大学,就能跟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了。
  “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怎么还整天惦记着找妈妈?”宋恂斜他一眼问。
  “我不是大孩子,我是小孩子!小姑说坐车买票的才是大孩子,”吉安带着点骄傲地说,“我不用买票!”
  宋恂:“……”
  不用买票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
  他俩搭乘公共汽车和火车,甚至去各种景点都不用买票,身高还不到一米二……
  宋恂不跟他们探讨大孩子小孩子的问题,给两个小子起个头,让他俩玩背唐诗接龙,自己便走神地想着党校考试的事。
  甭管是否去参加考试,他可以先收集一些复习资料,提前准备一下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