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明末草头王> 第六百八十章 结盟谈判!

第六百八十章 结盟谈判!

  上位者的随口一句话,上位者自己可以不当回事,但下面人绝对不能这么想。
  因为这随口一语,既有可能是真的随口一语,也有可能是蕴含深意。
  百分之五十的概率,谁敢赌?
  刘易点点头说道。
  “有曹将军为大汉镇守西域,朕可以安心了。”
  两人商谈片刻,外边有人启奏道。
  “陛下,满清使者求见!”
  刘易微微一怔神,随即开口说道。
  “把人带进来吧,朕倒要看看建奴的使者要说些什么!”
  不多时,满清的使者赵顺臣便在经历了十分严密的搜身之后,来到了刘易面前。
  赵顺臣在刘易面前干脆利索的跪下,然后叩首说道。
  “大清国使臣赵顺臣,见过大汉皇帝陛下,陛下万年!”
  刘易点点头,开口询问道。
  “你是汉人?”
  赵顺臣从地上抬头,然后开口说道。
  “回陛下,外臣确实是汉人。”
  刘易眼睛一眯,开口说道。
  “谁给你狗胆敢来朕眼前晃悠,不知道朕最恨汉奸吗?”
  “不怕朕命人砍下你的狗头?”
  赵顺臣有些恐惧,但却是强忍着,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陛下乃天下之主,外臣对陛下敬仰非常,此次能来朝拜陛下,心中甚是感怀。”
  “能见到陛下一面,便是死也值了!”
  赵顺臣知道,在刘易这样的一位君主面前,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都是虚的,人家不会在乎。
  对于他这种小角色,杀便杀了,难不成满清还能因为他赵顺臣来和大汉开战?
  绝对不可能!
  如果想要活命,赵顺臣只能顺着刘易的话头来讲,要供着哄着。
  赵顺臣知道,自己只有把对方哄高兴了,才能保住性命。
  刘易听到赵顺臣的吹捧之言,却也没放在心上,本来他也没打算杀赵顺臣,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吓一吓他,为同满清的和谈争取筹码而已。
  确实如赵顺臣所想,刘易是不怎么在乎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惯例规矩的。
  但他既然有心同满清和谈,又怎么会真的杀了赵顺臣呢?
  即使赵顺臣是个汉奸!
  但此一时彼一时,满清对中原有威胁,能够入关葬送汉家社稷时,汉奸自然是可恶的,该死的。
  但现在满清都跑到印度,改去祸祸印度人了,汉奸帮着满清祸祸印度人,传播汉家文化,还能算是汉奸吗?
  这特么不是汉奸,是文化输出大使啊!
  还有就是,刘易对赵顺臣这个人还是颇有好感的。
  大汉的军情处和内查局不是摆设,满清那边也是有不少大汉的探子的。
  对于赵顺臣这个满清朝中第一汉臣的相关情报,刘易是有所了解的。
  尤其是赵顺臣在印度推广儒家文化,宣传四书五经圣人教化的事情,刘易对此很是欣赏。
  他赵顺臣如果真能把这事情做成了,把印度给变成儒家文化盛行的汉土,死后说不定真能被封圣!
  刘易笑呵呵的说道。
  “使者起来吧,朕非好杀之人。况且,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赵顺臣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从地上爬了起来。
  然后被刘易身边的太监领着,来到一张案几后坐下。
  “使者求见朕,所谓何事?”
  刘易开口询问道。
  赵顺臣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外臣求见陛下,是想要同陛下商讨大汉和大清结盟,共抗波斯蛮夷的大事。”
  没错,在满清眼中波斯人是蛮夷。
  满清虽然经常屠城,抢掠地方,但他们却是认为自己和大汉一样,接受圣人教化,本质上是文明的。
  屠城和抢掠只是手段,并不能说明什么!
  而在他们眼中,信仰绿教的波斯人,不受圣人教化,愚昧无知,便是真正的蛮夷。
  大清同波斯人的战争,是在讨伐蛮夷,宣扬圣人教化!
  思路虽然比较奇怪,但却是有几分道理的。
  刘易点点头说道。
  “结盟之事不是不行,尔等满清虽为胡虏蛮夷,但受圣人教化,宣扬中华之文明于域外,对抗绿教东扩,也算是有功于华夏。”
  “朕心存宽容,若满清皇帝豪格自去帝号,认大汉为宗主国,改现行之满文满语为汉文汉语,对大汉商贾全面开放通商……”
  “双方便可以达成结盟,在面对波斯,莫卧儿,英国等敌人时,共同进退!”
  英国人被豪格在孟买干了一票,这口气肯定咽不下去。
  加尔各答总督府的力量不足以报复回去,英国人只能向本土求援,英国本土的增援应该快到了。
  不过刘易估摸着,英国应该也没能力派遣大量兵力报复满清。
  最起码这几年应该是不行的。
  三十年战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刘易记得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这几年爆发的。
  具体时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刘易给忘了。
  资产阶级革命一爆发,克伦威尔那哥们要登台亮相了!
  英国的保王党和革命军,封建贵族和资本家,就要狗咬狗一嘴毛了。
  英国本土就要同时面临内战和外战,打死他们估计也没能力来印度报复满清。
  英国人想要展开报复,最起码也得等三十年战争和英国本土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但是,这一点整个东方也就刘易这个穿越者知道,满清方面是不知道的。
  所以,答应和满清一起应对英国人,便成为了大汉和满清谈判的重要筹码。
  赵顺臣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对于大汉方面的要求,我大清无法全盘接受。”
  “我大清皇帝不可能自去帝号,承认大汉为宗主。”
  “不过改现行满文为汉文,以及对大汉商贾开放全境展开贸易,却是可以的。”
  开放贸易不用说,对双方来说都有益。
  即使双方不结盟,贸易其实也一直没断。
  满清需要大汉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用于维持高层奢侈的享受,还需要大汉的布匹,毛纺产品,五金用品,甚至是食盐,白糖,药材等东西,维持日常所需。
  大汉也需要打开印度这个市场,既然海路暂时走不通,那满清占据的印度西北部,便是最好的入手点。
  这件事双方算是各取所需,没什么好说的。
  而改满文满语为汉文汉语,其实也是不用大汉说,满清就开始着手去做了。
  满文是怎么来的?
  其实满文就是一种拼音文字,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野猪皮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
  …………
  第四更,各位读者老爷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