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好女难嫁> 好女难嫁 第11节

好女难嫁 第11节

  宴上果然多是素菜,只给老爷子老太太备了几道荤菜,但架不住这两人疼孙子孙女,又分给众人了。
  吃了饭,颜四郎便带大娘子回家了,今日宴上,颜四郎吃了不少饭,一锅豆腐煲几乎全进了他肚子,席间没饮酒,他又用银芽豆腐汤里的汤泡着饭吃了两盅。
  大娘子也吃的尽心,一份蘑菇酱酿炸豆腐,她吃了七成,实在吃不下才放了碗筷。
  两人一走,邹氏和老太太两人就开始难过,这是馋狠了才有的样子,颜家也不缺银子使,如何两人就熬成这样子了呢?
  下晌红绫黄绢几个过来伺候时才说起:“红绡姐姐说,家里的吃用都是二奶奶在管着,每日的饭食只供应两个素菜三张面饼,一日两顿,多一碗汤水都是没的,言说家里守着孝,老爷又卸了任,需得节省些过日子。姑娘不知道,红绡姐姐原是圆润润的人,如今瘦的只剩一把骨头了,看着可怜。”
  三娘子不懈:“大姐姐前次来说,她婆婆不许她们守孝的,如今怎的又……”
  红绫说:“我的好姑娘,这原是颜太太赌气时说的一句话而已,若大娘子大姑爷不守孝,又叫他们如何面对颜大人?”
  三娘子又说:“即便如此,这苛刻的也太过了。”
  “谁说不是呢,总不能为着守孝,将人生生饿死吧?”
  “可这又有什么法子?大姐姐如今是颜家的人,我们即使有心也无力啊,守孝是人伦大事,若是处理不好,大姐夫就要损声誉了。”
  “大姐姐的日子,过的可真苦。”
  是很苦,可她回家来却不愿与父母说,也不知她是动心忍性上佳,还是觉得那样是应该的。
  为着大娘子的事,邹氏一正月心都是揪着的,她有数种法子帮衬女儿,可还是那句话,守孝是人伦大事,她不能让女婿身上留下污点,更不能给女儿招来诟骂,真真是一颗心都揪碎了。
  二月,官绩考评下来了,顾大伯的考评不出竟外又是一个全优,可惜今年仍不会调任。
  三月,收到顾父自徽南的来信,同样不出意外的,他调任了,调任苏北做布政司佥使,正五品实缺,且苏北地域富庶,自古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民谚的出处,这确是一场高升。
  方尚书,的确舍得。
  第13章 回与不回  茹婳的婚事
  这确是个好信儿,顾父在任上熬了这么些年,如今才算是终于有了施展之处。只这事放在玲珑这里就比较为难了,顾大伯原以为顾父会接玲珑回去,顾父却又托信来说,今年事多,一时头绪零乱,苏北那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景况,需得全家安顿下来才好接玲珑回去。又说顾大伯若是给玲珑挑中了某一户人家,不回去也无妨,省得两处劳顿,中途若遇着事就不好了。又说调职匆忙,免于将家里大娘子带去苏北再嫁回徽南,所以家里商议后决定,会在四月初八日先将大娘子发嫁后再赴苏北。
  收到信时已是三月中旬。
  玲珑看着茹婳寄来的信,心里有种虚洞般的难过,整颗脑袋都钝钝的。茹婳其实很瘦弱,个子也不高,在家里总是最安静的一个,写信来也多是报喜不报忧,总担心她犯了牛性子惹了伯父伯母不高兴……玲珑不敢想像,如果茹婳嫁入的那家人也像颜家那样不成体统,或者是她婆婆不好相与,又或是姑嫂兄弟们不好相与……如果她的夫婿不偏疼她几分,她那样安静的性子,受了委屈绝不会与父母兄弟说,只会悄悄咽下去。
  心里难过,玲珑没心情和三娘子四娘子说笑,一个人躲在老太太睡觉的里间,手上机械性的给老爷子缝制夏衫,眼睛里不停巴嗒巴嗒掉泪珠儿,看的老太太眼里也是一片湿润。
  如果有机缘,这姐妹俩以后还能见面,如果没机缘,许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老太太想起自家姐妹,以前在淮南时,三两年总能见一面的,自离了淮南,这二十来年,竟一次都没见过了。
  男人是雁,飞的再远,总有回巢的一日;女人是叶,离了枝头,就再也回不去了。
  老太太又想,玲珑这顿哭,或许不单单是为茹婳的,也为她自己,孩子快一年没见父母,肯定是想的,便开口安慰:“你父亲不是不管你了,是这日子赶的紧,顾不得接你回去,等他到了苏北安顿下来,必是要接你去的。我前儿听你伯父说,从这儿到苏北只坐船,几日就到了。你别着急,就算家里顾不上接你,等完了,让你二堂哥送你回去。我听说那里闹海匪,也不知你父亲那边是个什么章程。”
  玲珑抬头,那里要是太平安然,方家也不会将顾父调那里了。这年头,哪儿都不太平,海边有海匪,山里有山匪,河里有水匪,纵是没有人祸也有天灾,哪处才算是真正的太平呢?
  这一想,倒是不哭了,又惆怅起来,似她们这样平常的人家,不是在江湖随波逐流,就是在官场上随世沉浮,何曾真正为自己做主过?
  见她终于不哭了,老太太这才说:“明日你大伯家要给你姐姐添送嫁妆,你也别在这里躲着了,要稍什么趁早整理出来给你大伯母,让她一并送到徽南。”
  玲珑焉焉儿的起身,摆弄了两下衣裙,抬脚出去了。她一出中院门,老爷子就回来了,往里间一望,哎哟,可算是走了。
  坐下之后就挺纳闷儿:“我与你不是这样的性儿,二儿夫妻也不是这样的性儿,小娘子这扯巴犟的性子是打哪里来的?”
  老太太:“你问我?我哪里知道?”
  老爷子指指玲珑缝到一半撂下的衫子:“你看看,可还能成样子?”一件夏衫缝的七不成八不成的怪样子,前面都接到后面去了,袖子也是一只长一只短的,能穿吗?
  老太太瞅他一眼:“让针线上改改能穿。”
  老爷子:“她缘何每次起小性儿只拿我的衣物撒性子?”
  老太太:“……”难不成你是要她也拿我的撒性儿?这个事,可着一个人就够了。
  打包好要稍回家的东西,玲珑自己提了一包,黄绢提了一包,全是衣裳袜子,另外给顾母茹婳茹婉做的一些头花儿,为着茹婳的亲事,玲珑这两天熬夜做了几枝通草绒花,除此之外,她是真不知道该添什么嫁妆了。
  去了上院,邹氏也在命人将东西装箱,玲珑看了一眼薄子:有两只细颈梅瓶,颜色鲜亮的绸布八匹,密缎八匹,松江细布八匹,八套四季衣裳,银锭十个共计一百两,闺训一本,妆奁一套,绣针一套,绣线四十八色,绣花纹样一本,纯银顶针十只,银钗两个,镶宝石戒指五个,银镯一对,鎏金臂钏一对,珍珠璎珞一挂,红宝石璎珞一挂……
  玲珑一时觉的人穷志短,她准备的这些,有些拿不如手。
  邹氏却笑说:“你小人家家的,又没经过此种事情,如何知道这里头的门道,你身无恒产,缝了这些东西便是十足的心意了。”
  又说:“我听你祖母说,你姐姐是个心有成算的人,针线上出众,厨事也精通,也识字知礼,如此品性,必能将日子经营好的,你也不必太过忧心。归家之事也不必急,你若急着回去,多方辗转,你父母也是担心你一路颠簸,恐怕到了苏北身体上受不停,索性安顿好了,再来接你。你向来是个大方得体的孩子,且安心住着便是,闲来与姐妹们看看书做做针线学学理家掌事,或是玩闹一阵子也使得,只当这里与你家里一样。我与你母亲的心也是一样的。”
  玲珑颔首应道:“我都省得的,不曾对父母有怨气,只是难免会挂念他们几分。”
  邹氏摩挲着玲珑的背说道:“挂念父母兄弟才是人之常情,好孩子,别急,许是很快就能与父母团聚了。”
  玲珑乖巧应道:“我不急,只愿他们太平顺利。”
  “就该如此想着,且将心放宽了,也就安然了。你只管把东西放下,找你姐妹们玩去,下晌咱们一道儿吃饭。”
  玲珑见邹氏确是忙的顾不得和她多说,便放下包裹带着黄绢出了上院。
  回屋后,总觉得心里憋闷的不舒服,又不想和人说话,也没玩耍的兴致,在屋里进进出出了好几次,实在排解不了这种烦燥,干脆换了一身旧衣裳去了厨房。
  晚间吃饭时,几桌人看着桌上的饭食迟迟不动筷子。
  就……无处下箸。
  那红的绿的紫的黑的……能吃吗?
  老爷子挑了一筷子看着像是死不瞑目的绿色的鱼放嘴里,嚼了两下——
  “能吃。”除了苦了些。
  大家吃了一筷子。
  “唔——”
  这也太苦了,也不像鱼肉啊?
  “嗯,不是鱼肉,是用苦菜浆拌过的面团子捏成的鱼。这时候正是吃苦菜的时节,新出土的苦菜吃了能平春燥。养身。”
  大家齐齐沉默。
  苦就苦吧,一人吃一筷子也就没了。
  下一道,是酸的。
  “肝脏喜酸,多吃酸的食物,心情会好。”
  行,吃吧,别说,怪开胃的。
  韭菜馅的汤圆。
  “春吃三韭,韭能补肾气,助理气健胃,还能补脑。”
  也行,吃,看着渗了些,吃着味道还不错。
  黑芝麻萝卜饺子。
  这玩意儿,黑漆漆的,是真的很难下筷呀!
  小小尝了一个,唉?还挺香。
  好在别的饭食都挺正常。
  顾大伯呲着牙吃完一顿饭,然后和老爷子说:“侄女性子和善如此,父亲说的果然没错。”
  老爷子翘着胡子一本正经的:“只是有点儿小性儿,原就不是大事,瑕不掩瑜。”
  顾大伯心说:怪不得您几次三番的让我给她相看一户品性敦厚的人家,这种性子,去了有些规矩的人家,估计得把祠堂跪穿。
  这岂只是有小性子,简直就是胡来。
  “二弟可知他爱女有此习性?”
  “否则如何会将她订与平家?”
  “……”原来如此。
  “但今日为何……”
  “唔……许是你二弟的信,让她难过了。”
  顾大伯愕然,她难过就要一家子人都不好过?这是何种道理?
  第14章 情窦初开三娘子  玲珑的“怪”性子
  打从这回之后,前院的人回来吃饭时,必要先问一句:“二妹妹今日心情如何?”若回说:“二娘子与往时一般”,兄弟几个就安心的回来吃饭;若回说:“二娘子今儿又在老太太屋里待了一天”,几人就得心惊胆战,思量着今儿桌上又要出现什么了不得的吃食了。
  于是顾家上上下下都知道,家来的那位二娘子样样儿都好,就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怪脾气,爱折腾饭食。心情好了爱折腾,心情不虞也爱折腾,厨下的人一见她,打心里就发怵,每日都得思量一回姑娘儿今儿是高兴着还是不痛快着。
  老爷子实在无奈,不得不扔给玲珑一本字贴:“若实在闲的发慌,便练练大字,你年岁尚小,不必日日钻营厨事,手上技艺娴熟即可,钻营太过,反失其韵。”
  玲珑呆住,还有这种福利?这老爷子为了吃几口安生饭,可算是破大例了。
  做针线能静心,练大字也能静心,到四月初八那日,玲珑练了整一天大字,到晚上,胳膊都酸疼的抬不起来。
  二娘子来了又走,去中院冲老太太摇头,老太太摆手,只要别折腾,随她去。二娘子走后,老太太就长叹一声,想到茹婳自今日之后就得去别人家生活,心下也是难受的不行。
  只是生为女子,终究是要经这么一遭的,谁都免不了。
  ……
  五月,骄阳似火,厨下包了许多粽子也蒸了两锅曾瓦(其实是曾字旁一个瓦字,但不知道怎么弄不出来,念jing)糕,要过端阳节了。
  读书人对端阳节看的很重,南方有晒书的习俗,也有龙舟赛,北方没这习俗,即不晒书也不赛龙舟,但是会起庙会唱堂戏。
  邹氏同丈夫商量过,决定带家里的老太太和女孩子们去赶庙会。
  玲珑知道后很兴奋了一场,来了一整年,终于有机会出去看看了。然而出了门之后,玲珑就开始后悔,一家子小脚女人,只走了小半时辰,还没挪出二里地,然后就走不动了,临时找了一处唱戏的班子前,顶着大太阳坐下听戏去了。
  不仅如此,还拘着家里女孩们不许乱走,说大些的女孩子出去乱走就是抛头露面,小的几个又怕给拍花子拍走了,索性就在此处看戏才安生……
  有沿街提篮叫卖杏子的,艾草辫子的,卖米粽的,乱糟糟香喷喷卖羊肉汤的,还有担着扫帚簸箩簸箕的,卖画儿的,画糖人捏面人的,开摊的算卦的,俏灵灵卖面叶子冷淘沽酒水的,喷火顶缸舞大刀的……莫如此刻,玲珑觉的,历史皆是鲜活的,整个城里的氛围都是活的。
  南腔北调,如今是指戏曲的两个流派,南方爱听缠绵多情的昆山腔,北方喜听利落高昂的弋阳腔,戏台上是一出《打金枝》,老太太看的如痴如醉,也不知她是怎么听的,戏到哪一折,她只看上面演就能对几个小娘子说出个故事大概。
  戏演完了,老太太也做了总结:“公主娘娘下嫁后,也得守闺训,孝敬公婆,可见圣人是将天下女儿都一视同仁的。”
  言外之意,就是女孩子得守规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