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耽美>[七侠五义]天策> [七侠五义]天策_分卷阅读_6

[七侠五义]天策_分卷阅读_6

  这个故事说起来真的非常离奇。当年先皇久未有子嗣,后来宫中有刘、李二妃齐齐有孕,中秋节时先皇设宴,酒醉后赐二妃刻字金丸,上书“金华宫刘妃”、“玉宸宫李妃”,并言道:“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
  刘妃对李妃早已暗怀嫉妒,听了先皇的话便害怕李妃先生下太子,于是联合自己的心腹太监郭槐定下毒计,要在李妃生产之时串通稳婆,用一剥了皮的狸猫将太子换出,污蔑李妃生了妖孽。
  后来李妃果然先于刘妃生产了,果然也产下了太子,稳婆用剥皮狸猫将太子换出,交由刘妃心腹宫人寇珠带走杀死。但是寇珠虽然是刘妃心腹,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不忍杀害太子,于是便将太子悄悄交给了首领太监陈林。
  赵祯说到这里,白锦城已经明白了,“那太子就是你?”
  赵祯点头:“陈伴伴将我偷偷带至南清宫交给了八王叔,八王叔本打算进宫禀报父皇,却迟了一步,太……刘妃早已向父皇禀报,说皇娘生下了妖孽。父皇震怒,马上便将皇娘打入了冷宫,加封刘妃为贵妃。”
  白锦城简直无语,那位先皇到底是有多蠢才会相信人能生下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在历史上呢,刘太后算是个不错的太后,但是既然原著里都这样写了,我就只好对不起她了,谁让我写的是七侠五义同人不是历史同人呢……
  ☆、第五章 耸人听闻!男子胆大包天竟调戏皇帝!
  对于那位先皇的思维,白锦城实在是不能理解,他还有一个更无法理解的问题:“就算是那样,你八王叔也还是能把事情禀明啊,那时候你还活得好好的呢。”
  赵祯苦笑:“如果当时马上禀报的话,岂不是打了父皇的脸?他前脚刚下旨将皇娘打入冷宫又封了刘妃,八王叔却马上告诉他其实他识人不明,你觉得他会信吗?就算他信了,他心里对我又岂会毫无芥蒂?是以八王叔便将我当亲子抚养,想等事态平息后再说。可是刘妃足月,又产下了一名皇子,父皇便将他封为太子,将刘妃册为皇后了。”
  “啧啧,”白校尉感叹道,“当皇帝的心真脏。”
  赵祯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也是皇帝啊!你不要把我也带进去好不好!而且那毕竟是我父皇,你觉得在我面前说他坏话合适吗?”
  白校尉笑嘻嘻地给他道了个歉,哥俩好地一搂他肩膀:“我们俩不是朋友吗?你不就是把我当朋友才会跟我倾诉这些小烦恼吗?”
  那倒是的,赵祯从来也没有一个能够无视他身份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朋友,对于狸猫换太子这件事,他其实有很多不能诉诸于口的想法和烦恼,一直憋在心里也怪难受的。所以刚才他才会拽住白锦城,想要跟他倒一下苦水,毕竟白锦城是头一个对他没有那种敬畏之心的人,而且与朝政什么的也没有牵扯。
  “算了,这种话你在我面前说还没什么,可千万别让别人听到,”赵祯叹气,“接下来的事你还要不要听了?”
  白校尉特别八卦地点头。
  于是赵祯便又说了起来。先皇封刘妃为皇后之后,过了六年,刘后所生的太子竟然因病而亡,此时先皇已经年纪颇大了,后宫又一直再没有过新生的皇子皇女,子嗣上有些无力了,忧心哀痛之下,竟然一病不起。八贤王入宫问安之时,先皇问起他家中的孩子,他说自己的第三子赵受益恰恰与刘后所生太子年纪相仿,先皇大喜,召赵受益入宫一见,发现这孩子竟然与自己长得十分相像,而且还很聪明懂事,因此一乐,病就好了。
  先皇认为这孩子与自己有缘,而且又是自己的亲侄子,便传旨将他过继并封为太子。太子入宫拜见刘后时,陈林引他去见了囚禁在冷宫的李妃一面,或许是母子天性,太子见到李妃时竟泪流满面。刘后见到他面有泪痕,又知道他见过李妃,兼之看到他长相与先皇极为相似,便怀疑他是当年李妃那个儿子,只好拷问宫人寇珠,寇珠为了不泄露这个秘密自尽了,刘后因为逼死了人,虽然心中怀疑,也不敢再深究了。
  但是她心中还是视李妃为眼中钉肉中刺,又向先皇进了谗言,说李妃日夜焚香诅咒太子,先皇大怒之下赐了李妃七尺白绫。谁知李妃素来为人宽厚正直,虽然沦落冷宫,但还是有素怀忠义的宫人内侍帮她的忙,一名长得与她十分相似的忠心小内侍竟然替了她自缢,李妃随后便被陈林与冷宫总管太监秦凤偷天换日送出了宫,随后流落民间。直到包大人数月前去放赈遇到了李妃,才得知了她的冤情。
  知道了李妃的冤情之后,包大人一面秘密将李妃带回来暂时安置在城外,一面通知了八贤王,八贤王见过李妃之后,便进宫禀告了赵祯,告诉了他当年所有的真相。
  “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完全相信的,毕竟太后这些年对我也算是尽心扶持,可是八王叔拿来了当年父皇赐给皇娘的金丸,同样的金丸我在太后那里也见到过,”赵祯神色十分低落,“八王叔抚养我长大,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害我的,但是为了确认真相,我还是扮作了王叔的世子,我的堂弟六合,去城外见皇娘,然后就遇刺了,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他说到这里,白锦城就很不解:“包大人带你皇娘回来是秘密的吧?那些人是怎么知道她还活着的?又怎么知道跟着世子就能找到她?”
  赵祯苦笑:“八王叔府中有太后的耳目,王叔得知消息后回去与婶婶商议时,有人听到了。但是那些人应该还不知道王叔已经告诉了我,所以我扮作六合的时候,他们以为是王叔派六合去见皇娘,觉得跟着就能找到皇娘在哪里……我与六合长得像,稍作打扮他们也没有分辨出来,但是我在快要到达的时候,侍卫发现有人跟踪,我们就半途折回了。”
  “为什么包大人当初没有在自己进城的时候就直接把你皇娘带进来?那样的话那些刺客也就没办法了啊。”白锦城还是觉得很奇怪。
  赵祯就给他解释了一下规定:“官员外出回来述职,要上朝面见我之后才能回府,带着皇娘太不方便了,而且那时候皇娘还生了病无法挪动,包卿只好将她留在城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白锦城点点头,摸摸下巴问道:“也就是说,现在太后已经知道你皇娘回来了,还进了开封府,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赵祯低下头眨了眨眼睛,半晌不语。
  “不管她会怎么做,这件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过了很久他才说,“她现在应该还不知道我已经见到了皇娘,我今天出宫也是秘密的,待会儿我就会回去,然后以安抚遇刺的包老夫人的名义,命陈伴伴与郭槐一起来给包卿颁旨,送些礼物。然后包卿就趁机将郭槐拿下,把事情审出来。至于太后……在宫中给她一处静室修佛就是了,她这些年总归对我不错。”
  白锦城看着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于是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
  赵祯都惊呆了——自从他登基以后,就连八王叔都没有再摸过他脑袋了!他傻愣愣地睁大眼睛看着白锦城,觉得他的胆子真是太大。
  他本来长得温文俊秀,又有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现在突然这样睁大了眼睛呆呆看人,竟然一下子变得颇有几分可爱起来——起码白校尉是觉得挺可爱的。
  白锦城把手拿下来,眉毛一挑不怀好意地笑了一下:“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到来自朋友的温暖安慰?”
  赵祯回过神来,无可奈何地叹气:“你的心也太宽了。”
  他这么一说,白锦城突然想起了之前看热闹的百姓们,也叹气:“你的百姓才是真的心宽呢,我在那里打打杀杀,他们竟然还有心情看热闹鼓掌叫好,完了还全都冲过来企图吃我豆腐,还好我跑得快,否则看情况一定要被扒光。”
  赵祯想象了一下那个场面,忍不住笑了出来。
  总算笑了,刚才那愁眉苦脸的样子看起来还怪不习惯的——白校尉默默地想:我真是太伟大了,贡献了自己的糗事来哄朋友高兴,简直令人感动!
  赵祯突然拿胳膊肘撞了他一下,问:“诶,我要不要给你封个官职什么的?现在大家虽然都叫你白护卫,但没有个官职在身,终归名不正言不顺。”
  “想得倒美,”白锦城哼了一声,“当了你的官不就被你绑住了吗?我说你怎么老惦记着把我留下来?我还想到处走走,看看大宋与大唐有什么差别呢。”
  赵祯看到自己见缝插针留人的计策没有奏效,只好无奈地放弃了。
  该聊的都聊完了,赵祯郁闷的心情也好了不少,便去找包大人了解了一下那些自尽的刺客的情况。
  公孙策已经验完了尸,有了几个发现:“这些人都当过兵,而且是经过长期训练的死士,来行刺之前,应该刚刚去过城东甜水巷。”
  “怎么看出来的?”白锦城觉得很玄乎。
  公孙先生鄙视地看了他一眼,道:“跟你们这种武夫说不清楚。”
  但是包大人的面色严峻起来:“城东甜水巷……太后娘家就在那里。”
  赵祯点了点头,道:“我先回宫去了,包卿,事情就按咱们商量的来。”
  于是这天下午,他的“安抚遇刺的包老夫人”的圣旨就下来了。
  陈林和郭槐两个老太监宣完旨,包大人接旨后大喝一声:“拿下!”
  四大捕头里最愣的赵虎立刻上前把陈林按倒在地,包大人扶额:“错了!另一个!”
  白锦城无语地上前把郭槐放倒,顺脚踹了赵虎一下:“还不把人放开!你没看见这位之前就跟大人眉来眼去的吗?”
  陈伴伴也很无语——这小子就是传说中威武帅气机智过人的白护卫?怎么那么二呢?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姑娘问为什么管陈林叫“陈伴伴”,我就解释一下,“伴伴“这个词是宋朝上位者对太监的称呼,当然也不是每个太监都有资格被称为“伴伴”,像陈林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才行。
  ☆、第六章 这无情的世界哟,让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
  郭槐即已拿下,包大人当即开堂审理,还在旁边设了一侧座让陈林坐了。
  本来也没白锦城什么事,他就是个来凑热闹的,于是默默站到陈林背后。
  包大人一拍惊堂木,喝道:“郭槐,还不将当初陷害李妃,偷换太子的过程如实讲来!”
  郭槐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当初李妃生的就是个妖孽。
  陈林淡淡道:“既然如此,为何叫寇珠将太子抱出,用裙带勒死抛到金水桥下呢?”
  之前赵祯给白锦城讲的时候没有讲得这么详细,白锦城现在才知道当日情况竟是如此惊险。如果寇珠不是个忠君正直的人,那么赵祯早就在出生当日便死了。
  郭槐依然不认,反骂陈林污蔑他,又抬出太后的名头来,说包大人拿住了他,必定要被太后下懿旨斥责。
  包大人冷笑:“你要以刘后欺压本阁?你不提她倒也罢了,既然提了,少不得可要得罪了。”于是吩咐左右上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