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都市>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_第152章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_第152章

  然而火眼金睛的粉丝们,却试图从各个方面八出更多的东西——比如桌子(虽然没有反光但是成色造价不菲),比如餐具(图案简约),比如盘垫(木艺古雅),但又不能说明什么。大部分粉丝都接受了这样猜测:清风品味好,这是在他家里,人影是助理。
  只有小朦,又疯狂地脑补了一番她的邪教RPS,总觉得这些餐具桌椅的品味,和严老师很搭,嗯,四舍五入就当是在严老师家里,假装清风做菜是给严老师吃的吧。小朦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里什么都有。
  同时,白依依饰演的表妹剧情也逐渐丰满起来,开始天天做坏事,陷害北国的主和派。南国和北国有意缔结合约。然而合约大使在半路就被表妹领着的“血凌坊”鹰犬们杀害。东君骆琅宁与合约大使中的一位翰林有交情,主动探查此事,刺杀的手笔无一不指向大内。骆琅宁一气之下,踏金銮殿,撞钟鸣冤。
  剧集播到皇帝表兄屏退所有大臣,和骆琅宁面谈。他一直想让这位桀骜又武技高超的表弟为其所用。“只要你去考武举,状元就是你的。”“一旦有了功名在身,我立刻下诏给你封实职,另赐一座宅邸,你也不用待在你不喜欢的济昌王府了。”“这件事你也不必多管,皇城内有很多无主案子,如果你想为国为君分忧,不妨从那些事着手。”“你的朋友我会替你讨回公道。”
  这番软硬兼施的话,打动了单纯的骆琅宁。对方言下之意是支持他管民间之事,因为民间案子除了少有几位为民着想的清官之外,其他人都不愿意去管。这恰恰激起了骆琅宁的侠义心肠。帝王心术无所不用其极,成功地把骆琅宁对大内的怀疑,打消为“大概是以前皇城背叛出去的杀手”。
  这也催生了一批“邪教cp”,就是骆琅宁的皇帝表哥。很多人开始磕“霸道鬼畜帝王攻”。很多骨科兄弟党也纷纷催促“虞山海快掉马啊,不然你弟就被拐进皇宫金屋藏娇”之类的说辞。
  骆琅宁被他表哥忽悠上当,直到重新回到小院中,请教“虞先生”之后,才意识到不对劲。然而又陷入了情义纠结。“可叹这天家亲情,也如此凉薄。宗亲之间,本是骨肉,然骨肉间待我诚者,也唯有表妹一人而已。”而看官皆知,他表妹恰是血凌坊杀手。
  虞山海本就怀疑骆琅宁身世,听到对方说及“骨肉”时,内心受到感召,不由道:“王爷盛年,为何子息不旺,给你留些作伴的兄弟姐妹也好啊。”进一步深究骆琅宁的身世,打听济昌王爷的内幕。
  而这一幕的音乐背景,正是之前“丝竹音乐小筑”请教陶清风之后用《诗经·棠棣》咏叹兄弟感情的BGM,名字也改成了《棠棣》。普通观众只觉得情景动人、音乐悦耳,情不自禁沉浸剧中。发烧一点的剧粉在搜到这背景音乐名之后又激动了一波,骨科CP党触目之处都是粮。
  更别提那些原作党的“气质神秘读者们”了,这些很多年前暗搓搓开过脑洞的书粉们,那时候的阅读审美就已经不错了,否则也不会去看木飞客原作。很多年后,这些“新武侠圈”的小读者们,基本都已经长大成人,审美水涨船高,早就过了追星疯狂的年龄,也轻易看不下去什么小学生电视剧了。却还是被《乾侠东君魔女》重新勾起情怀,在豆瓣等评分制度的网站上,《乾侠东君魔女》平均七分以上,并且下面大片大片书粉真情实感……造成了人数似乎很多的假象,其实论数量来说倒是不占优势,恰好那部分人都非常能说会道,嘴皮子存在感比较高而已。
  周五第二集 断在虞山海试探骆琅宁身世这一幕戏上,下一集要等周一晚上。因为长鲸卫视周末是固定播放综艺节目。无数观众纷纷哀嚎,怒斥长鲸卫视的剪辑小哥:你们剪辑视频的是魔鬼吗??
  对此长鲸卫视的工作人员好心酸,本来想着能偷个懒,结果还是要被骂。他们无辜表示:“其实《乾侠东君魔女》每集断点,都是他们自己剪的样片。加上不怎么需要删减,基本上一刀未动。”又把锅给推出去了。
  陶清风无暇关注电视剧热播情况,这段时间,他天天在地里刨土。自从村支书传授脱贫经验后,他留心观察这个村和一开始住的贫困村对比情况,发现人家脱贫还是有道理的。
  在这个村里,看不到靠在门下抽根大水烟的懒汉子,早晨太阳不晒的时候,村子里的田埂上都是辛勤劳作的身影。基本上没有荒田,也没有废土。只在中午日头毒辣时稍微歇息。
  陶清风他们拍戏用的那几块田地,租借给剧组,可是田地主人都会守着,尽量让他们不要踩踏破坏,也不要荒疏农时,每天该施肥除虫照样做。后来陶清风和剧组工作人员商量,主动把这些活路揽过来做,也算是切身体验。剧组大家都很忙,也不可能每天都盯着田地。于是大家也想了个“合作化”办法,把田地按照“天数”“承包”给不同成员,大家轮着去照看。像陶清风两周轮到一次,他也趁机学习了很多农时知识,有些是他以前就知道的。
  陶清风发现,除却那种听闻的“机械自动化”(这要在大平原上才能实现,但是这是个山区小村,大型机械不现实),和务农工具的“改善”(比如钢铁的产生,使得工具足够轻便、坚固又结实。),但是耕作的基本思路,和农时分布,千年来并没有多大变化。
  这一天刚好轮到翟艳去照顾秧苗。六月中午日头毒辣,翟艳中午吃了饭过来一看,秧苗在日头下都蔫了,弯在田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她顿时急得不行,生怕这些经全组成员精心照料的小苗有个什么闪失,就想加大滴灌流速,多放些水进去。
  她赶到滴灌系统边,琢磨着怎么开阀,陶清风刚好在旁边看宣传板报。一看翟艳的动作,陶清风立刻惊了:“你想做什么?”
  翟艳仿佛看到救星,把陶清风带到农田边,急切道:“你瞧这该怎么办,我想给里面多浇些水……”
  陶清风连忙制止道:“千万别加。一加就涝死了。更不能泼水上去……”
  翟艳疑惑问:“为什么?”
  陶清风道:“天气热,水温会成雾,锁住它们。就像是人在高温里蒸桑拿。人可以蒸,植物蒸不得。而且适当控制,让这些秧苗处在一种‘渴水’状态,有利于早日变青……”
  翟艳惊异道:“你怎么什么都懂啊?”
  陶清风道:“我不是给你们说过……我以前真的种过地。”
  若他科举不中,没有功名在身,也就只能返回乡下当个耕读先生,几亩薄田了此残生了。这也是那个时代,没有成功鱼跃龙门的落榜学子们,很多人不得不走的生计之路。
  晚上剧组吃饭,他们吃饭都是桌饭,由村里“食堂”统一供应。说来这个食堂,是村支书为了改良“大办宴席铺张浪费”而造的。定下规矩,红白事才能办宴席,菜色也有标准,什么“抓周宴”“百日宴”“七天流水席”等巧立名目的请客项目,统统禁止了。上面领导来村里视察,学习经验时,也只能吃这里固定的桌菜。
  陶清风他们剧组大约有四十人,每天开四个桌菜。菜色七天不同。原生态味道吃着,陶清风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只不过剧组成员吃得久了,还是嘴馋想念城里的牙祭,毕竟这个小村子连个馆子也没有,再是好吃的菜,经过了同样口味的长久洗礼后,也会疲惫的。
  于是陶清风某天晚上,乘着凉风习习在田边散步时,发现田里耸动着两个身影。
  陶清风连忙用手机的电筒光线照向那边,道:“什么人?”
  原来是剧组两个摄影组的小哥,准备在田里抓田鸡(一种青蛙的别名)烤来吃。结果田鸡没抓到,他们倒是被水里的蚂蟥吸了不少血。这两人哭丧着脸,对陶清风说:“这些恶心虫子扒在腿上,怎么都拉扯不下来。”
  “别拉扯,那反而会越吸越紧。拉断了,它们口器可能还断在里面呢。”陶清风连忙制止,吓得那两个小哥脸色都变了。
  陶清风让他们把裤腿撩到膝盖上,还好每人小腿上就两三只,这里的水质不差,蚂蟥不算多。那两三只蚂蟥吸了不少血,撑得颜色都有些透明。
  陶清风把他们带回院子那边,取了打火机点燃一支蜡烛,靠近两人小腿部分,小心翼翼不让火苗烧到蚂蟥,然而靠在极近的地方,不一会儿那几只蚂蟥身体就软了,随即被热气熏得蜷缩起来,纷纷从两人腿上掉下来,被他们连忙一脚几个给踩死了。
  “谢谢,清风你懂的真是太多了。”两个摄影小哥心有余悸地看着他手中熄灭的羊烛。
  “举手之劳。”陶清风回到院中,继续裹着蚊帐背剧本,拍摄进程过半,明天他就要首次拍,剧本上赵辉无私帮助古菊,在她出工时,替她看着那几个小崽子的戏。
  最小的孩子才三岁,还需要人帮忙喂饭。找的群演也是这里村民的小孩子。陶清风没照顾过小孩子,倒也切合剧本里赵辉手足无措的情况——演起来,不,那种焦头烂额之感,不需要演,都可以呈现出来。
  孩子啊……陶清风苦笑着想,反正这辈子,既然断那啥了,这身体归属也是笔糊涂账,还是不必想了。
  第111章 蒙童训
  陶清风要演的内容, 是赵辉给小孩子做饭吃。古菊四个小孩子, 老大十岁, 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老二八岁、老三六岁, 都可以自己吃饭。只有小四还是个三岁的孩子,还懵懂不知事。
  这一场戏,小孩子只顾在地上爬来爬去玩耍, 赵辉跟个老母鸡似的追在后面,捧着个碗喂饭,却像打游击战似的, 根本一口都喂不进去。这是剧本上出来的效果。
  “借来”出镜的小四,是农村某户的小儿子, 三岁半, 顽皮得很。据爹妈吐槽也是个不会乖顺坐好吃饭。非得要饿狠了, 或者大人都不管他,他才最后会把食物咽下去。为了拍出效果, 剧组也选择饭点开拍, 大家都饿着肚子,这样待会小四就会配合演“乖乖吃饭”戏码。
  陶清风举起勺子(食堂里打的饭菜, 其实还蛮香), 递到小四嘴边, 镜头跟着移动,预备接下来拍小屁孩连滚带爬跑路的镜头。然而下一秒,他就很乖地就着陶清风勺子吃了一口饭。
  这小孩爹妈都愣了, 工作人员也面面相觑。陶清风也是一怔,因为他听说这个小孩子不听话,都做好对方会爬走的准备了。旋即又继续喂下去,心想这孩子大概是饿了。他喂饭的这一幕也不浪费,拍下来备用。
  之后现场出现了一幕哭笑不得的事情:陶清风喂饱那个小孩子之后,无论他再怎么作势,对方都乖乖地靠在他身边,哪怕是吃不下饭了,也只是轻轻摇头,根本没有表现应有的顽劣。
  “真是奇怪,他今天怎么这么乖。”他爹妈也甚少见到儿子如此温顺,猜测地对陶清风道:“大概他特别喜欢你。”陶清风无奈笑笑,最后只有轻轻拍了小孩臀部一下,他才扁扁嘴爬走,好歹完成了拍摄要求。
  这几天剧组其他工作人员也发现了,陶清风有种招猫逗狗喜欢,小孩子也爱的体质。农村很多人家养土狗,拍摄时不时就有几只在现场附近转悠,只要陶清风经过,它们纷纷欢快摇尾巴,就连村里看家护院最凶的那只也不例外。小孩子也特别给陶清风面子,不对他恶作剧,还有事没事给他捧块西瓜。
  大抵是陶清风身上有股天然的亲和力,无需言语表达,小孩子或小动物能靠直觉去分辨,潜意识里察觉出这人的温柔和煦。这在拍摄时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光是拍收服四个古菊家的小崽子那些戏份,基本上都是一两条通过,毫无违和。
  这天陶清风正在观赏村里定时更新的宣传栏海报,瞥到康学英满脸欢喜地走过,便上前询问:“康导?有什么好事吗?”
  康学英喜气洋洋道:“正要去和你们分享这个好消息呢,这个片子申报国家十三五影视基金项目成功了。”
  陶清风不太懂这个基金项目的作用,仍然道:“恭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