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农家小福女> 农家小福女 第143节

农家小福女 第143节

  刘氏问,“你叫什么名字?”
  他没回答。
  刘氏也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是道:“要想我不杀你,除非你拿出足够的筹码来。”
  “你的问题……”
  “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可以让你选择死法而已,是死得轻松点儿,体面点儿,还是死得痛苦点儿。”刘氏道:“你怕什么呢,反正你们已经失踪了,在你主子那里,你就跟个死人差不多。我是不可能放你回去的,而如果我传出话去,说你在我说了些话,你猜他们会不会对你家人动手。”
  那人瞪圆了眼睛,既怨恨,又恐惧的看着刘氏。
  刘氏道:“我不是恶人,但为了我孙儿,为了我仅剩的家人,我愿意成为一个恶魔,所以你不要逼我。”
  放屁,明明是你一直在逼我!
  但这句话他骂不出口,因为他不敢激怒了刘氏,这对他没有一点儿好处。
  刘氏很有耐心,陪着他沉默。
  许久,许久,他才哑着声音道:“我想喝口水。”
  刘氏对大吉微微点头,大吉便拿起地上的水壶,给他喂了口水。
  他贪婪的喝了好几口,倒在地上缓了好几口气才道:“我的主子是益州刺史闫大人。”
  刘氏眯起眼睛,“不是益州王吗?”
  他嗤笑道:“要是益州王的人,你们早没命了。”
  此话一出,屋里的三人都沉默了下来。
  刘氏后退两步坐到了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他。
  已经开了头,下面也就没什么不好说的了。
  “益州王的人去了陇州,知道你们搬到了绵州,这才让我们三人先来查探一下,其实还是要找六年前的那对夫妻的身份。”
  刘氏涩然的问道:“当时为什么没找?”
  这句问话一出,对方便知道,刘氏原来一直知道有一对夫妻的存在,看来,当年的确有漏网之鱼。
  东西说不定早在刘氏手上了。
  他苦笑一声,道:“当年我们的人也死伤惨重,那对夫妻中的青年会些功夫,去追他的两个人死了一个,还有一个重伤。幸存的那个当时就找了,他们身上不仅没有我们要找的东西,连能代表身份证明的东西也没有。”
  “他重伤,能把同伴的尸体拖回去就算不错了,自然抽不出手来当场就去调查他的身份。”他道:“我们的援手第二天才到,当时找去时,尸体已经不见了,现场很混乱,才下过雨,很多痕迹都消失了,我们只能去山下各个村子里打探。”
  他来这边查找当年那对夫妻的身份,自然要把当年的线索了解透彻,所以刘氏要是问他其他的事,他或许不知,但问那对夫妻的事,恐怕除了当年的人外,他是最了解的了。
  “其实我们没怎么怀疑七里村,因为这个村子太穷了,”他道:“当年那对夫妻身上虽然丁点财物也没有,但身上的衣服质量不错,男的虽掌心有茧,但其妻看得出没做过什么活儿,家境应当不错。”
  “如果那对夫妻真是这附近村子里的人,那最有可能是大梨村,或是白马关镇上的人。”
  也因此,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大梨村和白马关镇上。
  尤其是白马关镇,那是一个大镇,来往人口较多,七里村,当年的人只来了一次,没有消息后就走了。
  直到得知白家举家搬到了七里村,大家对七里村的怀疑才大起来。
  这次他们来此,不仅仅是为了找那对夫妻的身份,也为了盯住白家,如果真的有怀疑,相信上面的几个主子是不介意剑南道里再多几个冤魂的。
  毕竟这次死的人已经太多了不是吗?
  见多了生死,他对人命也没那么看重了,可真轮到自己要死了,他才感觉到那股恐惧。
  他想活着!
  刘氏问,“你说他们身上一点儿财物也没有,那位娘子身上也没有饰品吗?”
  “没有。”
  刘氏没有再问,起身离开。
  大吉跟着出去,不一会儿,就有家丁送进来食水给他。
  刘氏去了隔壁,以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差不多一样的供词,这才离开这个院子。
  大吉跟在身后,“老夫人?”
  刘氏停下脚步,道:“这和二吉说的不一样。”
  “当年二吉说起那对夫妻时说俩人一看便家境富裕,那位娘子不仅头上有朱钗,手上也带着玉镯,怎么会没有财物呢?”
  “那就是唯一幸存的那人说谎了?”
  刘氏点头,可想想又不对,摇头道:“也不一定,若是他们自己把东西藏起来了呢?”
  可刘氏一想又觉得哪儿不对,摇头道:“也不对,若是他们知道自己逃不过,东西藏起来又有什么用呢?藏那要命的东西也就算了,为何连财物也藏起来?”
  “等少爷去学堂了,小的便带人去山上找一找。”
  刘氏点头,虽然很大的可能找不到,但总要试一试。
  魏知一行人现就住在罗江县了,七里村的情况并不太严重,傅县令当然不可能带着魏知去那里,他带魏知去的,全都是罗江县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魏知看了微微一叹,便道:“此事我已知晓,待我回京,一定上书陛下,将绵州一带也纳入减免赋税的区域。”
  一直跟着的乡绅土豪们感激不已,纷纷歌颂圣人的仁厚和魏大人的为民之心。
  绵州刺史却敏锐的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大人要回京了?”
  魏知点头,“赈灾已完,此次主要是来看各地的灾情的,现已看完,自然要回京了。”
  第245章 答应
  魏知要从这里回京,当地的官员当然要给他办一场欢送宴,本以为魏知会拒绝,谁知道他竟然应下了。
  不说绵州刺史,就是傅县令都高兴起来,尽心尽力的在县里最好的酒楼订了几桌酒菜,白老爷下午赶到的县城,刚和魏大人见过一面,他诧异的看了魏大人一眼,但没有说话。
  这一场酒宴,不少人都喝多了,白老爷面色也有些潮红,他没住在县城中的别院里,而是选择和魏知住在同一家客栈中。
  夜深人静时,白老爷出现在魏知的房间里。
  魏知将跪在地上的白老爷扶起来,道:“本官既然答应了你,自然会做到。你明日送完我后,先行一步在转道上等着。”
  白老爷闻言松了一口气,躬身退回自己的房间。
  但他心里并不平静。
  今天下午他从家里赶到县城时,魏知刚从最后一个严重的受灾村里回来,他上前求见,对方却似乎一点儿也不惊讶。
  随行的这么多乡绅土豪,他不仅记得他的名字,还能叫出他现居的地方,甚至在他说出邀请他单独前往七里村做客时,他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然后没有多问的就答应了下来。
  当时白老爷就觉得这位魏大人知道了什么。
  现在,他更加确定了。
  向外说要回京,却要悄悄的与他去七里村,虽然这很符合他的利益,但这是不是说明,魏大人他一开始什么都知道,甚至这两日七里村发生的事他也全都看在眼里?
  他值得信任吗?
  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便微微安下心来。
  应该是可信的,他连圣人都不怕,难道还会怕益州的这些官员吗?
  在益州,最大的也不过是益州王而已。
  除非魏知要造反,不然他有什么理由会勾结地方官和藩王呢?
  白老爷这样安慰着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魏知的队伍就整装待发,魏知坐上马车,朝大家道:“夏收在即,灾后又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就不耽误你们的时间了,都回去吧。”
  这是不可能的,以绵州刺史为首的官员一定要把人送到十里长亭去。
  父母官都送了,跟来的乡绅土豪们当然不会落下,于是特纷纷跟随。
  浩浩荡荡的队伍就这么上路了,上了官道,又到了十里长亭,魏知就沉了脸,道:“再送下去,本官可就走不了了。”
  绵州刺史闻言有些尴尬,他可不喜欢这位瘟神留下,于是停下脚步,在十里长亭与魏知告别。
  白老爷跟着众乡绅土豪目送魏知走远,然后便与绵州刺史既各地县令告别。
  傅县令转头想和他商量些事情都没找到人。
  白老爷快马回村,在县城转入山道的那个转口等着,不过小半刻钟,魏知便带着两个侍卫骑马从另一条路赶来。
  白老爷松了一口气,就要上前行礼,魏知就挥了挥手道:“白老爷不必多礼,我们还是先上路吧。”
  “是。”
  俩人快马朝七里村赶去,骑着马当然不久,两刻钟不到就到了村口。
  而此时,大吉刚把画押好的供词交给刘氏,“除了右边房间的那人,其余俩人都愿意在口供上画押了。”
  刘氏颔首,将供词用油纸包起来,然后放在一个盒子里。
  她正想说什么,管家在门外汇报道:“老夫人,堂老爷带了一位贵客到了。”
  刘氏立即起身,道:“把人都打发到后院里去,约束好下人,让他们别乱走动,请堂老爷他们到前堂,我这就去。”
  刘氏这次连嬷嬷和身边的大丫头都没带,只带了大吉。
  刘氏到时,魏知正背着手站在门口看着院前的花卉,听到脚步声,转头去看。
  白老爷立即介绍,“大人,这是我婶娘,娘家姓刘,我堂弟是大贞元年的进士,后出任蜀县县令。”
  前厅里只有白老爷,魏知及他带来的两个侍卫,还有刘氏和大吉。
  刘氏行礼过后没有立刻说话,大吉看了一眼魏知带来的侍卫,先一步退下。
  魏知这才对他两个侍卫微微颔首,厅里一下只剩下三人。
  “老夫人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刘氏便当场跪下。
  魏知连忙伸手去扶她,刘氏拒绝,抬头问他,“大人,此次犍尾堰本不该决堤的,死在大洪下的几万冤魂也本不该死的。”
  魏知叹气,紧紧地抓住她的胳膊将她扶起来,然后后退一步道:“本官知道。”
  一听这话,刘氏和白老爷就知道他们赌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