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42节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42节

  “你不必担忧这个问题,在军中第一条就是服从军令。你只要做好统帅之事就行了。”
  “现在我宣布以下三道决定。第一条决定,由我领兵前往交州攻打南蛮,随行将领如下:于宸、蒙毅、纪泽、鲁成钧、顾宾……”
  “第二条决定:第二战线,潘步仪为统帅,祝君澜、周玉树、木野、施眉等为随行将领。”
  “第三条决定:由姚春暖代为管理幽州,坐镇后方,吴总管、朱老将军等人留守!许翀、章九祥、郭怀、朱永年、蒋欣等人辅助!”
  所有被点将的人异口同声地道,“遵命!”。
  接着,他们拟定了作战计划,第二条线做好战斗的准备。
  出征前,大将军单独召见姚春暖,大概一刻钟的时间。
  刑长风这次率军出征是秘密的,并没有大张旗鼓的举行誓师大会什么的,就清点兵马,悄然登船。这次的军粮主要以方便面,炒米等膨化即食的食物为主,可以随船一同运达,不用另派军队护送粮草。
  因为船只不够多,他们只能先运送最精锐善战的将士们过去,按照计划,先占据一地,有了登陆地点之后,再源源不断地增兵。
  先占据一地是很必要的,这样他们在交州才有落脚点,可以据城而守,防备南蛮的反扑,并且等待后续增兵。
  冀州,广阳
  “王大人,幽州军队似乎有异动?”王朗的属下有些迟疑地来禀报这条消息,因为他自已都不确定这是不是真的。
  王朗闻言,立即从公文里抬头,“有什么异动?”他很重视幽州方面的消息。
  属下摇头,“不知道,前面还有消息传出来,后面消息就传不出来了。”
  闻言,王朗有些失望,他思索了一会,道,“令下面的人加强戒严吧。”
  这段时间的三方骂战他也有关注,易地而处,王朗很能理解伊春城主府那些人对大梁恨其不争以及恨不得取而代之的心理,所以他近来都在防备着伊春出兵。
  没多久,安南王兵败的消息传来。安南王败了,并且率军出逃了。
  随后,朝廷昭告天下,大梁大军消灭了安南王势力,收复了益州南部失土。
  具体的消息姚春暖也收到了,安南王不敌朝廷大军,带走了两三万私军以及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出逃。可以说,这消息在她的意料之中,朝廷意在收复益州南部,樊冶樊老将军围三缺一,不会狠追的。
  消息传来之后,城主府难免议论了一番。
  “安南王这就败了?”
  “不奇怪。自打我们伊春、汝阴王、安南王三方起事起,朝廷一直在平叛,却一直都没取得有效的成果。后来不得不改变策略,趁着咱们伊春和青徐两州都闹水患的当口,最后集中兵力攻打安南王。目前大梁坐拥大半壁江山,安南王和我们伊春、汝阴王相比,最为势弱,大梁挑软柿子来捏,是一捏一个准。甚至连安南王自已也有预感要败,才会派人到咱们伊春来谈条件。”
  “大梁这完全是不管不顾啊,为了灭掉南安王,黔南水忠多严重啊,朝廷就是不予理会,一心一意对付他,甚至将赈灾的粮食都划给军队做粮草用了,宁愿对安南王继续用兵,也不愿意停下来,拿出一部分粮食来赈灾。”
  就是咯,不然也不会有他们伊春军团出征交州一事了。
  “对了,你说安南王出逃,能逃哪里去啊?”
  “安南王应该是投奔汝阴王去了。”
  在大将军带兵悄然出征的期间,南蛮首领阿各里还在隔空对伊春城主府叫嚣,问他们,“你们何时准备好银子,准备了多少银子赎人?”
  甚至还调戏道,“若伊春城主府是你姚大人亲自来会晤本王,来赎人的话,本大王还能给你算便宜点!”
  对此,伊春城主府并没有回应。
  因为伊春的沉默,让不少因为先前伊春城主府发声而满怀期待他们能拿银钱出来赎人的老百姓们失望了。
  就在三皇子春风得意,准备发个告示嘲讽伊春城主府言行不一时,伊春城主府再度发声了,这一发声,便是张红榜昭告天下,他们伊春军团攻下了南海郡的消息。
  伊春的这则消息,就在朝廷明发旨意宣告天下打败了安南王收复了益州南部后公布的,前后不超过两天时间。真可谓一巴掌甩到了朝廷的脸上,打掉了他们所有的得意。也一巴掌扇在南蛮阿各里的脸上,让所有的南蛮人错愕不已。
  第190章
  众人此时才恍然,先前伊春城主府回应说‘朝廷无能,解救交州老百姓的责任由伊春城主府承担’的意思,并不拿银子赎人,而是直接出兵驱逐南蛮,收复失地。
  伊春城主府表现出来的强硬的军事作风,让所有人为之失语。
  失语之后,便是热烈的讨论,对于伊春出兵一事,所有的大梁子民都是高度赞扬的。
  “幽州有多少兵马啊,竟然敢和南蛮干起来?”
  有人不服气地道,“幽州四五十万兵马肯定有的,南蛮不也就两百多万人口吗?怎么就不能和它干起来?”
  “你们发现了吗?幽州的四五十万兵马,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和北狄、西戎、南蛮都干过仗。”
  “是的,他们前后抵御了这三个外族的入侵。先是打败了狄罗族,后面又令西戎主动退出北境战场,如今更是不畏艰险前往交州与南蛮交战。”不是一国,胜似一国,国之仁心仁德,在伊春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伊春取大梁而代之,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伊春目前的所做所为,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国家的样子。
  这些都是事实,不容歪曲的事实。
  面对伊春的所做所为,就连大梁境内最迂腐的那些书生老顽固,得知了幽州出兵攻打南蛮,解救交州之后,都哑口无言了。他们在心中默默地道,再也不骂幽州那帮人是乱臣贼子了。
  徐州
  汝阴王面对伊春军团进军交州,拿下了南海郡的消息,也是满目的不可置信,“刑长风竟然出兵攻打南蛮?”
  司马贤坐在下首,也有瞬间的无言,虽然先前他已有猜测,但仍旧不愿相信它会成真。交州的情况,他在得知后,也曾思索过。但最终的结论是,等他们攻占了兖州、豫州后再南下攻打杨州,打完扬州之后,才会开始着手处理交州的问题。
  司马贤感叹,“伊春城主府此举,真的是剑走偏峰啊。”幽州真是敢想他们不敢想之事,做他们不敢做之事。
  莫怪乎他主公对此不敢相信,谁会想到伊春竟然会出兵交州呢?幽州在北,交州在南,两个地方,相距有三千公里吧。先别说打下来的难度,就说打下来后,治理起来也很麻烦。
  还是他们伊春就如此有信心,最终的胜利是他们的?等将整个中原打下来之后,土地重新连成一片,在治理方面就不存在相隔三千里的难度了。
  汝阴王甚是无语,“这会风头都被幽州给抢尽了!”原本,安南王的归附,以及兵合一处,他是想趁机宣传一下,为自已添点威望的。估计朝廷也是一样的想法,所以才会在打败了安南王之后就明发圣旨昭告天下。
  司马贤回过神后,无奈地摇着扇子道,“不仅如此,伊春此举,在朝廷不作为的前提下,老百姓的好感都被他们给拉满了。”
  想到伊春这次获得的偌大的声望,汝阴王不甘地道,“不然我们也出兵?总不能让幽州专美于前吧?”
  司马贤并不赞成这个提议,“不,我们此时出兵,得不到太大的好处,我们加入进去,反而替伊春分担了南蛮给予的压力。”
  汝阴王想想也是,头道汤已经被伊春喝掉了,他们再加入进去,在声望方面也不可能赶超对方,何必呢?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个问题,“等等,伊春的船和水军这么厉害了吗?竟然能横跨了那么长的海域?而且三十万兵马,不是三千人,更不是三万人,运送那么多兵马经过他们青徐两州的海域,他们竟然丝毫不知情?”
  “前面他们出兵的时候走的应该是外海域。”
  “算他们聪明!”
  “不过,依属下估计,接下来,伊春的船应该会改走内海域了。”
  汝阴王虎目一瞪,“现在他们就敢走内海域了?”
  司马贤解释,“事以密成,先前他们出兵,需要保密,好杀南蛮一个措手不及,现在不需要保密了,而且外海域不安全,肯定会改道的。”
  “我们青徐两州也是有水军的,他们就不怕我们截道?”
  司马贤连忙道,“主公,在这当口,咱们万万不能截他们的道。现在幽州军占据大义,咱们非但不能攻击他们,若是可以,还应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汝阴王再次瞪大了眼,“不能截道,让他们大摇大摆地穿过我们的海域,还要给他们提供帮助?”美不死他们!
  司马贤无奈地点头,当他看到自家主公长吁短叹之时,开始分析起目前的形势来,“其实,伊春这样子搞,对我们也不是全无好处的。现在伊春被牵制在交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伊春想要打下交州,估计得源源不断地增兵,否则,他们可保不住在交州打下的城池。主公,依你估计,伊春得抽调多少兵源前往交州?”
  说起军事,汝阴王熟稔,他很快就估算出伊春得投入的兵源数量,“保守估计,至少得投入三十万这样。毕竟南蛮驻交州的军队数量可不少。”
  司马贤又笑着问他,“伊春才有多少兵马?”
  汝阴王灵光一闪,“你是说,幽州空虚?”
  “嗯,我们能想到这点,朝廷肯定也能想到,以三皇子的疯狂,肯定会趁机攻打幽州的。”特别是在刚打败安南王的当口。
  汝阴王隐约知道他们能做点什么了。
  司马贤也不卖关子,说道,“现在伊春占据了大义,朝廷此时出兵攻打幽州实属不义之举。等朝廷一出兵,我们可以趁机发表檄文,然后出兵攻打兖州和豫州,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就是这样!”汝阴王附掌而笑。
  司马贤心中暗忖,等占据了兖州和豫州,再视情况,看看是北上冀州还是南下杨州,或者西进司隶,都是很好的选择。
  朝廷和伊春斗这么一场,若是朝廷弱势,他们就直接进军司隶:若是伊春被朝廷所压制,他们就可以北上:若是二者势均力敌,他们还可以南下扬州。
  皇宫
  正如司马贤猜测的那样,三皇子得知刑长风出兵交州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趁幽州空虚,大军直接压境,趁他病要他命!
  太子得知消息,拖着病体前来阻止,“现在伊春占据大义,朝廷这时出兵的话,会被天下人所骂吧。”
  三皇子不以为然地道,“不然你说怎么办,任由伊春坐大吗?至于骂名?因为伊春城主府那帮人,我们大梁朝廷背负的骂名还少吗?就拿交州来说,谁说我们朝廷不管了?事有轻重缓急,等我们收拾了安南王之后,自然就会处理交州的问题了,谁让他们多事了?太子殿下,现在是幽州最虚弱的时候,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消灭伊春势力的机会。本王就问你,面子和里子,哪个重要?”
  “咳咳——”太子一边咳嗽一边思考,这选择真是难啊。
  太子咳完之后,一直没说话,三皇子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子殿下,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只要能将伊春消灭,我们大梁朝廷的一切骂名,将来都不会存在。”
  朝廷这个时候发兵攻打幽州,令举国震惊。
  无数人惊呆了,无数劝谏和骂人的信件飞向朝廷,朝廷这是在干什么啊?伊春城主府攻打南蛮,朝廷不帮忙就算了,怎么还反过来攻打幽州,帮起南蛮的忙来了?
  他们知不知道这样做是在助纣为虐?
  他们这样做,根本就不顾交州四五十万大梁子民的安危!
  寒心,太让人寒心了!
  三皇子面对群情激愤的言辞,依旧不改其志,就是要在此时发兵平定幽州!
  就在这当口,京城太学的山长卢谦挂印而去,离去之前,他曾在书院鲜明旗帜地反对朝廷在此时发兵攻打幽州。
  他当时面对着所有太学的学生,“说实话,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朝廷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税收重,有贪官污吏,也不那么爱戴百姓等等,但是再怎么不好,一直以来它都护着我们不受外族的侵略。”
  “我不知道对人对国家对朝廷是如何要求的,但我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它可以不那么完美,甚至可以有些贪官污吏,但是但是,面对异族外族,是一点也不能退让的,因为民族大义不容退让!”
  卢谦的话,让在场的学生有人震惊,有人深表赞同。
  “但是近些年,我对朝廷是失望的。皇室一直在拼命地维系着自已的统治地位,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卢谦仍旧自顾自地往下说,“而伊春呢?他们这两三年为境内老百姓所做的事就不说了,就说幽州的四五十万兵马吧,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和北狄、西戎、南蛮都打过仗。可以说,幽州的五十万将士,代替了朝廷,镇守了大梁四方。故而,我不希望朝廷在这时候攻打幽州,强烈反对朝廷出兵!”
  说罢,他便挂印而去。卢谦很清楚,当着众学生的面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这山长是不可能再做下去了。而且,他本人也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死亡之祸。但是,他不在乎。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身为读书人,与身俱有的清正之气不能被现实所污。
  果然,三皇子听说了他的大胆狂言之后,极为震怒,当即下令让人将其捉拿下天牢,并细查他是否与伊春方面有勾结!
  没两日,卢谦身死,官方给出的对外的说法就是卢谦被伊春所收买,所以那一日才会面对众学生大放厥词,抹黑大梁朝廷,污蔑皇室。
  卢谦人虽死,成就了他不畏皇权的名声,进而得以青史留名!
  可以说,他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在声望上致命的一击。
  而且他的那番话流出了皇宫,无数老百姓听了心有戚戚。甚至有老百姓自发地组织到衙门前,想请求朝廷收回成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