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61章 韩琦的做法很臭

第561章 韩琦的做法很臭

  官家在太原府停留,相公们以为是要根据北辽耶律洪基抵达弘州的时间,做到同步抵达的。
  结果不是。
  勘探团队不是一个人,甚至还有负责安保的军卒参与。所以,勘探团队确定丰厚成果的消息,很快在随同的臣工中传开了。
  金银铜铁铝,还是储量可观,这几乎可以称得上祥瑞了!
  赵曦很奇怪这时代的约定俗成。地下的资源,并不是属于朝廷的,也不是属于皇家的,而是属于先发现者。
  也就是说,那怕是一个农民,不小心挖到了石炭,那么朝廷也没权利收为国有。
  甚至是朝廷官员,在非公务时发现资源,也只是属于他的家族,而不属于朝廷。
  道理没法讲,那怕是赵曦很不理解,也只能这样了。若赵曦下令天地出产皆归朝廷,将会是除了他以外,天下人都反对。
  还好,只要是公务勘探,资源出产就属于朝廷了。
  但河东路这么大的利益呀…~随同的官员已经不再考虑什么谈判了。
  当北辽皇帝到达巴林左旗时,官家也从太原府起身北上了。
  苏颂归队,也成了随同官员。同时,整个勘探团队被安排在独立的一辆马车里,由护卫营军卒守卫,等闲不得一见。
  让随同官员那个心痒痒呀!
  “至于这般吗?”
  王安石见不得那些随同官员的嘴脸,因为他们已经不掩饰贪婪了。
  “官家遴选随同,把有心作为的都留守朝堂了。说白了,这帮人对于朝堂就是可有可无的!”
  富弼也觉得有点过了。
  当然,他们之所以有资格看不上那些人,是因为,不管朝廷最后采取怎样的方式开采,都不会少的了他们的利益……有点恶意了,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
  从广南西路的锰矿,东川的铜铁矿,再到河北东路怀州的石炭矿,官家曾经拉扯起来的产业,这几年已经有相当大的收益了。
  特别是自河东路开战以来,虽然朝廷几乎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可上年底,皇家代言人赵琴,分给朝臣的利润却相当惊人。
  因为战事,让工坊城制造军备的工坊忙碌起来了,也就提高了各种资源的需量,自然就产生了可观的盈利。
  这也是朝廷摆出一战到底姿态时,朝臣们没有多少反对意见的原因。
  富弼总觉得,官家好像在引导朝廷的野望、好战。
  没有多少物事比利益更能引导人心所向的,文臣也不例外。
  赵曦真有这目的,所以,并没有制止苏颂那个勘探团队向外透露消息,甚至他还授意将消息进一步扩大到地方州府,以及那些已经到达河东路的废物禁军群体。
  “我一直以为塞北是荒凉的,到处是沙砾、荒漠,荒山秃岭。没想到这云州一带也算是水草丰美之地了。”
  过了雁门关,轨道还没有铺设,只能恢复君王出行的仪仗。不过赵曦并没有使用辇架,而是乘坐着战车……再难的路,对于军伍来说都不是事,战车这样的利器,怎么可能不过雁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在《云中郡志》所言: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挹其芳澜,郁葱可冷。六百年,沧海桑田,已经没了旧模样。”
  听王安石酸文,赵曦好像也想起了这段文字。
  大同盆地境内的桑干河、浑河、御河,三条河流滋养着这块盆地,怎么会是荒漠呢?
  自古,大同盆地一带就不是以农耕为主,被游牧民族占据的时间要比农耕民族占据的时间长很多。
  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习俗,让这片盆地还能保持着水草丰盛的状态。
  让习惯了耕作的宋人,几万几十万的北迁,到底是对还是错?赵曦有些恍惚。
  可以断定,只要大同盆地成为汉人为主的生活区,他现在眼里看到的林木草场,会一律变成耕田……汉人对农田的执念,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想想后世崇山峻岭上那赏心悦目的梯田,就能深刻的体会,汉人与耕田到底是怎样回事了。
  像大同盆地这样的平原地带…~
  “如今云应四州丁口多少?”
  “回陛下,四州之地丁口总计五十七万余,大多集中在州府的城郭周围。汉人林牙军五万,属北辽西京守备……”
  官家过雁门后,韩琦就回归了。从这一刻,他的身份又成了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不再是对辽谈判主官。
  该谈的都谈妥了,就剩下双方的君王签字了。
  “俘虏交换的事谈妥了?”
  其他条款谈判都还是相对顺利的,就是在俘虏交换这块,双方僵持了。
  在离开汴梁之前,韩琦这边的奏报表示,还没有达成一致。
  朝廷对此并不担心。北辽不可能放任大宋处置这近十万的俘虏,北辽号称控弦勇士一百万,他可以不在乎这十万,可他们得考虑那两百万勇士的心情。
  “宫卫一名换一匹战马,斡骨朵三名一匹,林牙十人一匹。老臣清点过俘虏,真正的北辽宫卫军不足五千,其余的说是军卒,更像是民夫……”
  韩琦的毛病改不了,那怕对于胜战的赏赐已经结束了,他还是要拐弯抹角的降低这次大战的功劳……毕竟这是一次纯武将主导的大战。
  没有明说河东之战是冒功邀赏,可话里话外在怀疑河东路将士。
  狄青还好说,不说对韩琦的那种恐惧,就说他现在的身份……他是返聘,纠葛不多。
  可郭逵和种鄂就很不爽,脸憋的通红,还没法开口……他们知道,一旦开口,所有的文臣都会一致喷过来。
  其实,韩琦在谈判基本完成,官家北上之前,以各种理由把这一段时间治理云应四州的降臣全杀了,激起了几次民乱……
  把俘虏说成民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民乱的原因,而不是他治理不当。
  “北辽答应交换俘虏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让国朝不得限制云应四州的百姓离开……老臣以为无不可……”
  韩琦的前后两句话,赵曦已经完全明白了。
  不能说杀掉这些降臣不对,而是韩琦操之过急了,采取的方式也不妥当。
  他以为杀鸡就可以敬候,殊不知还有兔死狐悲的说法。
  韩琦不管治军,还是理政,好像除了杀还是杀,就没有其他办法。
  不得不说,韩琦在云应四州的措施上,不管是处置降臣,还是安抚民心,以及推卸责任,都处理的很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