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94章 文武的认知

第394章 文武的认知

  吕公著是真心不错,知道了这次的战略目标,到达广南后的第一时间,直接将广南、安南与大理的边境线封锁了。
  能考虑到这一步,让赵曦对这次战事更有信心了。
  工坊城衙门组成人员,经过多方博弈,也终于出来了。
  苏子元还真的成了工坊城衙门的官员,虽然只是推官……这职位在工坊城纯粹是闲职,好歹是进入了工坊城体系。
  赵曦在这里面第一次看到了沈括的名字。
  沈括,进士及第没几年,这时候的职位,不是御史台就是将作监,一般非三甲的进士,前几年都是在这些部分历练的。
  这时候他也该着调整岗位了,一般是到下州任副职,或者上县主官。
  没想到朝廷会把他安排在工坊城。
  “这沈括……”
  “回官家,沈存中乃自荐工坊城任职。他本该今年秋外出任下州贰官,或上县主官。”
  “自荐工坊城,经朝廷议定,便准了。原本在御史台,就任工坊城后,继续承担御史之责。”
  一个从六品,或者正七品的官员,还真入不了相公们的眼,最起码现在不够格。
  “把这沈括派到苏子正手下做事吧。”
  其他的赵曦没动,一并准了。
  好歹是后世有偌大名声的,号称科学家,这沈括发配给苏颂,应该也能帮苏颂一些忙。
  至于其他的,就那样吧。有韩缜主政,又有苏颂、薛向、李诫等人配合,工坊城乱不了,这些到工坊城任职的,只会被工坊城影响。
  这一次,潜邸的官员,是一次大丰收。
  朝廷也这样默认了。南征主帅是公开选拔的,而工坊城,算是朝廷第一次涉足,也需要潜邸旧臣的过度。
  对于朝堂,这也是一次进步。工坊城对国朝的重要性,这些年越发重了,朝廷能进入工坊城,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谁也没想着要彻底从官家的产业体系剥离出来。
  这种事这么说呢,要想彻底从官家这剥离,就意味着朝堂的多数臣工,也必须得把这部分利益舍弃了。
  这种冒大不韪的提议,没人去开口。
  吕公著,或者说南征军没有让朝廷失望。
  按行军时间,应该是南征军到达广南没多久……只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在成都府待命,等着广南那边的动静。
  也就是这三万新军,从特磨道快速进入了安南境……没出赵曦所料,安南确实在高邦一带布置了重兵。
  可惜,几乎是十多年前的重演,安南的队伍根本挡不住火药弹的轰击,更别说这一次更是带着战车和车轮炮了。
  根本就没像样的抵抗,就被国朝南征军击溃了,并一路向东推进。
  同时,在太平寨北部聚集的广南新军和禁军,开始向朗颂方向冲锋。
  还不到一个月,便拿下了安南的高邦和朗颂。
  之所以能这样摧枯拉朽般的取得胜利,并不是吕公著真有多大的军事才能。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怎么多年来,在护卫营与官家相处,与狄青交流,与护卫营校尉探讨。他知道,对于领兵作战,他还是个外行。
  能拿到南征主帅的职位,说白了,他投机取巧了,或者说剽窃了。
  他完全是考虑官家领兵会怎样做,尝试着以官家的想法去做事了,没想到结果真成了。
  吕公著也知道,他并不具备官家那种战略战术全能水平,但有一点他学到了,就是作战指挥部,或者说参谋部的做法。
  像官家那样,他把所有的都指挥使以上的武将,不管是新军西军,还是禁军,统一召集起来,让大伙一块来参谋如何作战。
  集思广益,他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
  《论战时参谋疏》……吕公著不是个敝竹自珍的人,在痛扁安南的第一时间,他便针对这次大胜的得失做了总结,很慎重的向朝廷递了折子,重点且详细的介绍了参谋部作战的利弊。
  从早期跟随官家南征,到上一次西征打西夏,再到这一次南征,客观公正的阐述了战前参谋的作用。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诲叔之言倒是给国朝征战提供了一种参考。只是,让众多武将来左右战事安排,真的合适吗?”
  吕公著不算是特别懂的变通的人,之所以将奏折呈于朝堂,也没有谄媚官家的意思。
  从奏折中也可以看到,吕公著是真用心总结了。
  文彦博做过主帅,韩琦也做过主帅,他俩都是那种一言而决的做法。
  别说是武将掺合如何作战,基本上在他俩面前,根本就没有武将吭气的份。
  可看到吕公著的这份折子,又不得不慎重对待。
  “也不尽然。明确目标,分清主次,对于朝廷而言,主帅指挥作战,胜败是主帅担着。而武将的功劳,基本在歼敌上……”
  富弼曾经因文武之别跟官家交流过。他还记得官家当时的话:
  文武只是职衔的不同,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应该有具体的文武之分。
  冲锋陷阵,文臣不会做,同样,武将到了一定的品级也不会做。
  有懂战略战术的文臣,同样也有熟悉经典子集的武将。之所以国朝文武如此泾渭分明,并不是文武有别,而是国朝文武的选拔方式,或者培养体系错了。
  把文武分割开培养,或者说摒弃任何一方单纯的成长,都是瘸子拐子,难以稳当。
  当时只是泛泛而谈,也是作为闲聊而已。当时富弼也没有真当回事去体会。
  这一次,当吕公著在推演对抗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了很强的军事才能。
  再想想这些年吕公著的履历,富弼由不得再次想起官家的那些随口话。
  吕公著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在护卫营,那纯粹就是一个军营。也是在那里,吕公著接受到了太多的军事方面的历练和观点。
  同样,护卫营的那个环境,也让所谓的军卒,不再单纯的是个莽汉了。
  据听说,护卫营军卒,任何一个人出来,都有能力做一次战前宣讲。
  用护卫营军卒训练新军,新军并不是单纯的作战能力提升,更多的是精气神的改变。新军相比于原来的禁军,多了一份信念,多了一种气质。
  这些,绝不是一个军汉能做到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