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5)

  您说得对,不过估计最后连一年半载都不用。
  为何?
  那家人居然是北陈王最宠爱的小妾的娘家,虽然小妾算不上什么,但只要求到王爷那,这点小惩罚也就免了。
  北陈王他品味如此独特吗?
  听说那小妾貌美,又是新进府的,应该还是有点分量的。
  沈嘉吭哧一声,平时也就罢了,今天这案子可是皇上亲眼所见的,没那么容易做煳,北陈王真敢藐视律法,皇上那边大概会对他很失望。
  第七十四章 荣宠
  北陈王最初听到自己的宠妾父亲涉嫌杀人根本没放在心上,妾室的家人不算亲戚,是死是活跟他有什么关系?
  等那妾室求到他面前,北陈王也没应,大义凛然地说:既然他都敢雇凶杀人了,那就得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该如何就如何,难道本王还要为了你爹去求人?
  王爷,妾身的父亲真的没有杀人,他是被冤枉的,我那堂弟自幼身体就不好,脾气也差,谁知道怎么得罪了街上的混混,被推搪而死,我父亲这是受了无妄之灾啊,王爷您就算不念着妾身,也看在妾身肚子里的孩子的份上,救救我父亲吧!
  孩子?北陈王终于上心了,妾室的面子可以不给,自己亲生骨肉的面子还是可以给的,何况他让随从去问过案情,得知只是雇人捣乱,但那群混混失手将人害死了,真要说起来,还真不能全怪人家。
  去,给顺天府递个话,就说这个人是本王的家人,让他从轻处理。
  是。随从也以为这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放眼全长安,自家王爷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死一个人而已,难道还会搞不定?
  顺天府尹得了话也犹豫了,确实没必要得罪北陈王,何况真论起来也不过是刑拘,于是让人改了那几个混混的口供,只说是他们见这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所以才上门索要钱财,因为冲突失手杀了人。
  口供一改,府尹立即判了那失手杀人的混混斩立决,其余几个也判了流放,至于主犯提都没提。
  案卷送到刑部,刑部也没怎么深查,每年这种混混杀人的案件不知道有多少,虽然判的重了点,但数罪并罚,这几个都是有案底的人,流放就流放了,于是盖了章送往内阁。
  内阁自然也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失手杀人案,按照惯例上报给皇上,但多数时候皇上也不会管这种小事,基本是怎么送上去就怎么递下来。
  但那么巧,赵璋这回就看了,还找出这个案子仔细翻阅了,当看到结果时眉头狠狠皱了一下,吩咐杜富成:宣顺天府尹进宫见朕!
  杜富成低头退出去,打发一个小太监去喊人,言辞有些生硬,那小太监便知道这回顺天府尹要倒霉了。
  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最需要的就是揣摩圣意,像这样的情况,他们就得和顺天府尹撇开一点关系,免得被连累了。
  顺天府尹急忙忙进宫,心里忐忑不安,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没有大事皇上是不会单独召见了,历年来唯一的例外也就是户部的沈郎中,因此府尹大人心里打起了小鼓,寻思着最近自己有无犯了大错,想了一路也没想出头绪来。
  微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璋将案卷丢在他脚边,冷声问:将这个案卷从头到尾读一遍。
  这个命令莫名其妙,但府尹大人只能遵从,等他念完了,意识到也许是自己私自篡改口供被谁捅到皇上那去了,这事情说大也不大啊。
  可知错了?皇帝问。
  是,是臣错了,臣不该为了保全北陈王的面子私自改了口供,臣有罪!
  哦?此事是赵鄞让你做的?
  府尹大人心惊胆战,如果回答是,回头让北陈王知道了,他肯定会怪罪自己,可不说实话,自己就要担子下这滥用职权的罪名,该如何取舍呢?
  赵璋也不催他,继续看之前没看完的奏章,等了许久,府尹大人脑袋上的汗水滴落在地面上,明明没有声音,府尹大人却吓了一跳,用袖子擦了把汗,额头顶地回答:确实是王府的随从让微臣将那徐家大爷放了。
  朕第一次听说,一个王爷还能干涉顺天府判案,他以什么理由让你放人?他让你放你就放?你这个顺天府尹就是这么当的?那这些年你错判误判的案子有多少?赵璋一声比一声高,声声刺入人心,府尹大人连手都撑不住了,趴在地上喘气。
  皇上明察,臣
  不必说了,将你上任后所有案卷整理出来,朕会让都察院核查,若是有错案,你这府尹也就当到头了。赵璋挥挥手,两名太监上前拽着顺天府尹拖出御书房。
  赵璋未必不知道顺天府尹的难处,但既然处在这个位置上,就该有所抉择,既想讨好上官,又想要前程,哪来那么好的事?何况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顺天府尹判案随心所欲,否则也不可能改口供改的那么理直气壮。
  皇上,有陆指挥使的密信寄来。
  呈上来。赵璋放下奏章,接过杜富成递来的纸条,搓开一看,几行蝇头小字跃然纸上。
  他仔细看完,嘴角微微翘了起来,杜富成见状,忙顺势问道:可是陆指挥使传来了好消息?
  赵璋也不瞒他,点点头:土司王于上月底遭刺杀而亡,据说当时有不少目击证人证实凶手是土司王第三子的随从,土司王一共有五子,手握兵权的除了这位三子还有就是大王子,这二者原本斗的你死我活,出了这件事后三王子就没机会了,但他也没束手就擒,干脆一举杀了四个兄弟,如今正被土司的大将军孟起带兵追杀。
  如此一来,王之一脉就全军覆没了?杜富成了解赵璋的想法,这里头到底有没有陆指挥使从中作梗不好说,但结局肯定是利于朝廷的。
  孟起此人可以拉拢,朕会下一道圣旨,给他封官,由他抚慰土司全族,再提拔几个不错的文臣与他联手共治,接下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孟起的能力了。
  可是皇上,您就不怕孟起会成为第二个土司王吗?他只要振臂高唿,土人自然会认他为王。
  赵璋目光冰冷,冷哼了一声:那就看他有没有命坐稳王位了,一个不行就换一个,朕不缺耐心。
  皇上英明,那陆指挥使是否可以回来了?
  确实该回来了,如今的刑部尚书年老昏聩,碌碌无为,要不是没犯过大错,朕早就想换掉他了,正好陆翦擅长断案,朕准备将他调入刑部任尚书。
  杜富成心里暗惊,没想到皇上竟然是如此打算的,但如此大事皇上居然就这样告诉自己了,他心里有有些感恩,一旦陆翦成为刑部尚书,那锦衣卫的指挥使之位可就是凌靖云的囊中之物了。
  而且皇上未必不是为了凌靖云腾位置才调陆翦入刑部的。
  朝臣们很快也收到了西南的消息,听说土司王室一个后代都没留下,心里涌起一股寒意。
  稍微有脑子的官员不难猜到这次西南之乱皇上在其中出了力,但之前大家都猜不透皇上的意图,只当他想任由土司内讧,最后再一锅端了,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恐怕也快要到了一锅端的地步了。
  但结果出乎他们意料,朝会快结束时,杜总管宣读了一份圣旨,竟然要在西南设立云南行省,建安抚司,由孟起将军担任安抚司司长,统管土人内务,并且还给孟起赐了个忠诚伯的虚衔,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皇上对这位孟起的要求了。
  虽然不少官员都不赞同皇上给异族赐爵位,但想到只是一个虚名,又远在天边,大家也不会为了这个反驳皇上。
  皇上英明。徐首辅第一个站出来赞成这件事,毕竟皇帝是先告知内阁才拟的旨,他没理由反对。
  这件事没遭到任何阻力,赵璋一点不意外,在位四年,他也基本了解朝臣的想法了,只要不牵涉他们的利益,许多政令都可以迅速下达并且执行。
  可真正不涉及他们利益的政令又有几个呢?赵璋自上位后,被逼着残酷,被逼着果断冷血,若是稍微露出一点仁善与怯弱,那这些大臣们可就不会是今日这般面孔了。
  顺天府尹杨志,滥用职权,草率断案,且擅自更改犯人口供,包庇凶犯,朕决定罢免杨志顺天府尹的官职,贬为庶民,此生不得再入仕,府尹一职由曹瑞文暂代,刑部员外郎的位置由吏部尚书酌情指派,具体人选再议不迟。赵璋话音刚落,满朝文武都愣住了,削杨志的官没什么,毕竟他们已经听到风声,说是都察院正奉旨查杨志过往的案卷,就连锦衣卫也派了人相帮,这种查法,估计没人敢保证自己一定是清白无辜的,所以杨志倒台是必然的。
  但谁都没想到接手府尹这个位置的人竟然会是曹瑞文,曹瑞文如今在刑部任员外郎,入仕两年不到,升官的速度竟然比沈嘉还快,而且这一升可是连升三级啊。
  但曹瑞文毕竟是镇远侯之子,比沈嘉的背景深厚了不止一点点,众人哪怕看在镇远侯的面子上也不会当面反驳皇上,只是心里却想,镇远侯这一家子恐怕要再辉煌几十年了,就是不知道未来皇上是否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功高震主,曹家若走到那一天,岂不就是下一个蒲家了?
  第七十五章 自己吓自己
  曹瑞文并没有在大殿上,但圣旨很快就会送到曹家,这恐怕也是史上最年轻的顺天府尹了,曹家人估计又得再办一次庆功宴才行,如此荣宠,多少人羡慕不来。
  吏部尚书王长卿站了出来,一脸隐忍地说:皇上,此举恐怕不妥,曹瑞文年纪尚轻,又只入仕不到两年,皇上委以重任他真能担当得起吗?
  才能不分年纪,也并非阅历越深的官员做的越好,杨志的阅历不够深吗?他外放二十年,担任过数任知县,也曾执掌一府,靠着功绩一路升到了顺天府尹的位置,他实至名归吧?可是你们瞧瞧他办的都是什么事,十个案子里但凡有权贵上门说情,有九个都做了更改,若不是在杨家没能搜出贪贿的真金白银,朕就不单单是要摘了他的乌纱帽了!
  王长卿跪下说:可是皇上,阅历深虽然不能证明什么,但没有阅历却肯定是办不好事的,曹瑞文只是擅长断案,在刑部才能发挥他最大的长处,顺天府尹要处理的可不单单是案件,且顺天府接手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繁琐杂碎,人情往来更深,皇上既然想重用曹瑞文,为何不让他多历练几年,待他羽翼丰满再调派不迟。
  这话说的中肯,不少大臣都点头赞同,但如果皇上真要用曹瑞文,他们也不会反对,顺天府尹这个位置听着好,但其实是个人人都不想接手的大麻烦,正如王长卿所说,顺天府尹事情繁杂琐碎,涉案的犯人不是与权贵沾亲就是与世家有旧,怎么判都得罪人,所以杨志的做法他们也能理解,可惜他栽在了与北陈王有关的案子上。
  不少大臣都以为,皇上发作杨志是因为北陈王,朝廷重臣竟然受亲王指使,随意更改案子结果,这可犯了帝王大忌,瞧如今杨志被罢官,可北陈王却毫发无伤就能看出,皇上这是杀鸡儆猴呢。
  北陈王也是如此想的,自打知道杨志因为他的一句话而被皇帝罢官后,他就一直忧心忡忡,连太常寺也不去了,躲到了郊外的农庄里避风头。
  他希望皇帝过段时间就能忘记这回事,哪怕罢了他的官也无所谓,比起太常寺的官职,他更在乎自己的性命。
  王爷,您不必担忧,皇上若是为了这点小事就要您性命,天下人都不会答应的,皇上登基四年,已经过了最初动乱的时期,如今最需要稳定人心,也需要做些兄友弟恭的表相给世人看,如果杀了您,那这人心就没了。
  赵鄞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属官的话并没有安慰到他,赵璋确实不会杀他,但他想折磨他,法子太多了,自从皇帝透露出不想给他们封地,不放他们离京,他们这几个兄弟就知道,这辈子除了安安稳稳的当个闲散王爷,别的什么都别想,否则怎么到头来也是个死字。
  当初几位皇兄斗的你死我活,他们几个弟弟因为年纪小,母族又没有太大的势力因此没资格参与夺嫡,也因为此,他们逃过了一劫,赵璋登基后并未对他们痛下杀手,反而全部封了王爵,赐了王府,后来甚至还让他们参与朝政,看着是那么仁慈。
  可赵鄞不敢这么想,皇帝没清算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没威胁,就像养只阿猫阿狗似的,脖子上拴着链子,高兴了给块肉,不高兴了打一鞭,生死荣辱全看皇帝心情。
  而这次,就因为他要救一个妾室的父亲,赵璋竟然小题大做的罢免了顺天府尹,要说不是因为他的原因他都不信。
  北陈王又惊又怒,觉得赵璋表里不一,又觉得悬在头顶上的那把大刀终于要落下来了,这种任人宰割的感觉实在难受。
  王爷,您不如让王妃的娘家人去打探打探,皇上如果有意对您下手,肯定师出有名,下官觉得,您这次最多就是被训斥一番,以儆效尤。
  本王堂堂帝王之子,一国亲王,竟然因为这点小事就被训斥,传出去百姓如何看待本王?朝臣如何看待本王?本王在朝廷上还有立足之地吗?他这与赶尽杀绝有何区别?北陈王越说越愤慨,心里积压多年的一股怒气突然就爆发出来了,一脚踹在树干上,恶狠狠地说:本王倒要看看,赵璋能奈我如何,只要这次不死,本王
  王爷慎言!属官赶紧看看周围,确定没人能听到他们的谈话,才压低声音说:王爷,这种话可千万别说出口,万一被人听到可真会没命的,那位正愁没把柄处置你们,您可不能自己把头伸过去啊,而且这回的事情让下官说也是您大意了,一个小妾的父亲而已,又不是死罪,您根本没必要出面,就算真要救人,也可以通过某个朝臣牵桥搭线,哪能让自己的随从去与府尹大人亲自说呢?
  赵鄞也后悔极了,他以为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哪能想到竟然被赵璋抓住了把柄,为此,他连那个小妾都不想看到了,至于她肚子里的孩子,他又不是真缺孩子。
  不过想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困境,他突然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留住血脉的大好时机。
  你回府去,替本王带封信给王妃,一定要亲自交到王妃手中算了,那女人也未必靠得住,还是本王亲自跑一趟。
  北陈王急匆匆往京城跑,刚进府里就碰上来传话的太监,本能地想往外跑,到底忍住了。
  王爷回来了,皇上召您进宫觐见。传旨太监笑眯眯地说。
  该来的总会来,北陈王保持镇定,塞给他这个厚厚的荷包,小声说:本王刚从外头回来,先去换套衣裳再入宫,公公稍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