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被擒
当陶宏醒来时,只见杨凌、胡莉和薛冰站在面前,自己浑身被绑。再看看四周,很明显已经不是刚才的房间。陶宏眉头微蹙,脑海中快速的思索着。再回想先前晕倒的情形,事到如今,陶宏焉能不明白?
分明就是胡莉在茶水里下了药,他不疑有它,喝了下去,结果就昏迷不醒。而且,被他们换了地方。毫无疑问,他们三人是同伙。只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胡莉会是卧底,这怎么可能呢?
而且,他百思不得其解。就算胡莉和薛冰都是卧底,她们又怎么会跟杨凌凑在一起?杨凌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警察会跟杨凌这样的人来往?
“醒了?”杨凌微微一笑。
“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啊?”陶宏强作镇定。
“陶宏,你是聪明人,我想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吧?”杨凌淡淡的耸了耸肩。
陶宏蹙了蹙眉头,“你也是警方的人?”
“我不是。可我却绝对不允许火凤为非作歹,丧尽天良。”杨凌说道,“陶宏,读书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的人,你有理想有抱负,也很善良,为什么你会变成这样?难道权利、金钱真的对你那么重要,重要到你竟然不惜做出这样的事?你想想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些话,那还是人说的话吗?”
“哼,你不用教训我,你也比我好不到哪里去,不用在这里装什么圣人。”陶宏不屑的哼了一声,眼神里满是怨毒之色。接着,转头看向胡莉,问道:“胡莉,你也是警方的卧底?”
“是。”胡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呵呵!”陶宏惨然一笑,痛心疾首,“想不到你隐藏的这么深。为什么?难道我爸对你不够好?难道我对你不够好?我那么爱你,你竟然出卖我?”
“这是我的职责。再说,我跟你本就是水火不容,你不用拿你那所谓的爱来恶心我。像你这样的人,你懂什么叫着爱吗?一个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己良心的人,有什么资格说爱?如果你真的还有一点良知的话,我希望你能把火凤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说出来,我答应你,我会跟上面求情帮你减刑。”胡莉义正言辞的说道。
“减刑?”陶宏不屑的笑了笑,“这是忽悠三岁小孩子的话吧?我做的事情,就算是杀我十次都不为过。既然都是死,我又何必做那种无信无义的卑鄙小人去出卖我的义父?落到你们手里,我无话可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完,陶宏闭上眼,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显然,他已经豁出去了。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就算全部交代,最后也是死路一条。更何况,如果他出卖了火凤,出卖了凤南天,火凤的人也一样不会放过他。
只要他什么也不说,那就还有机会。一旦凤南天知道,必定会派火凤的人营救他。这也是他唯一的机会。
“你以为你什么都不说就行吗?胡莉跟我已经收集了关于火凤的犯罪资料,我们随时都可以行动将你们火凤一网打尽。就算你不说,火凤也难逃法律的制裁,你义父凤南天也一样难逃一死。”薛冰喝道。
“你们知道我义父在哪里吗?你们能抓得住他吗?哼,如果可以的话,又何必等到今天?又何必要问我关于火凤的资料?你们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我已经说的很清楚,我什么也不会说,你们也休想可以从我口中知道任何的事情。”陶宏轻蔑的笑着。
“你……”薛冰怒不可遏,举起手就欲动手。
她的脾气火爆,可不想跟陶宏说些废话。陶宏能够想到从她口中逼问卧底的消息,她也一样可以大刑伺候,不信陶宏不交代。
杨凌拦住了她,微微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
像陶宏这样的人,严刑逼供根本就问不出什么。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的口供也根本就不作数,反倒会给陶宏有强词夺理的机会。
“陶宏,你不为自己想想,你也应该替你的家人想想吧?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妹妹。如果你真的被叛了死刑,他们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犯罪的消息传到老家,他们还能抬得起头吗?恐怕,他们会被别人戳脊梁骨吧?你跟火凤讲义气,对你义父仗义忠诚,可你想过没有,他们都做得是什么事情?如果有一天被抓去的是你妹妹,如果是她被人把器官割下,你会是什么感受?做人要将心比心。”杨凌柔声的劝解道。
陶宏微微一愣,表情似乎有些松动。显然,杨凌的话有点戳中他的心。
“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把火凤的事情全部说出来,我担保你不会判死刑。只要你表现的好,三减四减,在你父母有生之年,也许你还能看到他们。你自己可要想清楚,为了凤南天值得吗?”胡莉附和道,试图配合杨凌攻破陶宏的心理防备。
然而,听到胡莉的声音,陶宏却是愤怒不已。
什么人都可以说他,可他觉得胡莉不能。在他看来,胡莉不仅仅出卖了火凤,更加欺骗了她的感情。
冷冷的笑了一声,陶宏阴冷的盯着胡莉,说道:“你以为你们这样说就可以让我相信?哼,我陶宏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好汉,可我也有我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胡莉,我对你那么好,你竟然欺骗我。千万别给我机会,否则,我一定不会放过你,我会让你躺在我的身下,让你生不如死。”
说完,陶宏放纵的大笑。
杨凌眉头微微一蹙,“砰”的一声,一拳狠狠的砸在他的鼻梁上。顿时,鼻血迸射。
“真是冥顽不灵,死不悔改。”杨凌愤愤的哼了一声,“就算你什么也不说,也没有关系。可我告诉你,你不可能有机会出去。还有,胡莉是我的女人,你如果再出言侮辱她,我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我会让你尝尝我的手段。就像你说的,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