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1节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1节

  江南苏州,吴门四家文家,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的二公子文嘉,十六岁年纪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因为文家要做海贸生意来到海上,亲眼目睹大明和日本的这一战,一腔豪情激发出来,高声大喊:“男儿当如是!”当即要去参军。
  堂兄文伯仁拍掌大笑:“为兄陪二弟一起。”
  大哥文彭微微一笑:“大明的将军多是文臣出身,老将军杨一清就是正经进士。而你们自幼学画,继承元四家画风,连当今画院也进不去,更何谈科举?”
  文嘉和文伯仁直接回答,异口同声:“从今天起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科举不成去武举,武举不成去锦衣卫!”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明的热血儿郎嗷嗷叫着要去参军当兵,大明的书生们,也有弃笔从戎、梦想着沙场秋点兵。
  福建泉州,一个普通的当地宅院,规规矩矩的闽地风格,一个体格彪悍的二十岁年轻人,老实地侍奉老师晨起用膳,自己读书的声音朗朗入耳,打拳也是虎虎生风。
  他的老师赵本学,赵宋宗室后裔,当今不出世的兵法家,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看起来五十多岁,天生的一副苦相,一生研究兵法,如今正潜心写作《赵注孙子兵法》。
  他的老师定睛一看,学生脸上的喜气还没收回去,打拳的架势更是虚浮,随即脸一板,语气严厉地训斥:“心不在焉!再来!”
  学生一听,立马老老实实地再打一遍拳。可他满心都是水师大胜的喜气,哪里沉得下心?
  他的老师看着看着,更为生气,一张苦相脸变成刻薄脸。
  “你要参军,你看看你的手,问问你的心,可能稳得住?”发现他呆头呆脑的听训,火气甚大,“你以为现在沿海百姓的日子苦,老师告诉你,你要好好地朝北京三跪九叩,谢皇上大恩。
  若是这次朝廷关闭福建浙江市舶司,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多少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沿海倭患骤然加剧,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才是真正的水深火热!”
  声音震耳发聋,透着他独有的愤世嫉俗的无奈和无力,更显得刻薄寡恩。学生听了,动动脚,上前一步孝顺地给老师顺顺背,还真的面朝北京的方向,“咚咚咚”的三跪九叩。
  他的老师便知道,这个学生的心早就飞到大海上了,拉不回来了。随即恶狠狠地说道:“为师听闻,良钦李公,机宜超越,相貌魁梧,生性秉忠,操行端严,文韬武略,武艺超群,勇猛过人,尤其一身棍法出神入化,闽浙沿海第一英雄也。”
  “你去找他,他若收你为徒,授你荆楚长剑,为师准你赴京赶考。”
  学生肃手听完,他也知道李公正率地方百姓族中弟子,组织武会,设教四方传习棍法,他也没起身,接着给老师三跪九叩,声音豪迈。
  “俞大猷,谢老师深恩。俞大猷,必不负老师所授,保家卫国,清除倭寇,海波平!”
  学生的声音回荡在小院,志存高远。他的老师瞧着他年少无知的模样,一声嗤笑,转身回去书房,继续写作。
  大明这一个胜仗,改变很多很多人的命运,比如文家的两位公子、赵本学的学生,也有人的命运又跳回原来的轨迹。
  安徽徽州乡下,穷书生汪直天生的侠义心肠不喜读书,正愁老母生病无钱医治的时候,通过大明这一仗打通任督二脉一般,满心欢喜地和他的母亲说:“既然读书我读不了,那我做生意总行吧!”
  他的母亲问他:“我儿焉知如何做生意?”
  汪直振振有词:“我听说那日本小国,什么也没有,偏偏诸侯林立,如今又变成战败国,我可以去日本做生意……这样……这样……”
  汪直和母亲细细剖析,最后说道:“大明的茶叶,瓷器和丝绸等等运到日本,以几十倍的价格卖出……大明打赢日本,日本贵族都信奉大明物事,天赐良机……”
  他母亲泪流满面。可又觉得,儿子几次考不中秀才,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子,一家人总不能耗死在读书上面。
  汪直获得母亲的同意,打听好日本人的喜好,卖掉自己的四书五经笔墨纸砚等等,留下银子给老母妻子,孤身一身踏上“走私船”的道路,路上遇到另一个穷书生章怀举,还志趣相投之下拜了把子做兄弟,未来,会如何那?
  湖广兴王府,兴王得知大明水师大胜,五雷轰顶一般,就感觉口中腥甜,硬生生咽下去那口鲜血。
  他一个踉跄后退几步,狼狈不堪地跌坐在修道的蒲团上。
  内心深处一个模糊的认知冲击他的神志,他再也无法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
  可他才是天命所归!他重生而来,他才是上天注定的皇帝!
  兴王不甘心!兴王如何能甘心?兴王一抹嘴角溢出的血迹,状若厉鬼一般地“赫赫”笑着,眼神凶狠的要吃人,眼底猩红一片。
  他粗重地呼吸,平缓自己的情绪,起身,认认真真地整理自己收到的消息,一字一句地琢磨、思考——其实他也不能收到什么机密消息,就是那夏言,现在也不联系他了。
  兴王心里更是发狠。他这个人有个好处,越是处境艰难越是冷静,越是激发他的斗志,越是心思缜密、思虑周全。
  他沉下心来,痛定思痛地琢磨自己重生以来的一个个动作,一个个失误,腰杆挺直,清秀苍白的面孔上,露出几分“君临天下”的威仪、自负狂傲。
  一夜安眠。第二天一早,兴王斋戒打坐,念三遍念净坛咒,决定脚踏实地地培养实力,派人找来玩伴陆炳。
  少年兴王目光灼灼地注视着着身前,年仅十三岁的陆炳。
  如今的陆炳,“还”“只”是他奶娘的幼子,打小儿长在王府做自己的玩伴,和自己情意深厚。
  虽然年龄尚不大,但已经可以看出几分未来的模样——上辈子的兴王只是恩赐陆炳一个锦衣卫闲职,哪里能想到他有那般成就?
  兴王把陆炳从头看到脚,越看越满意。陆炳身材修长高大,肤色健康红润,走路的样子像仙鹤散步,天生的优雅从容——作为一个王府奶娘的儿子,真真是投错了胎。
  今天,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
  “陆炳,本王给你安排一个去处,你会喜欢的。”兴王乾纲独断很久了,一出口就是命令,问也不问半句。
  第12章
  兴王疏通湖广地方官,通过民间选拔的方式,安排玩伴陆炳进锦衣卫做缇骑,也就是锦衣卫备选,陆炳给王爷和父母磕头,进了缇骑训练营,刻苦训练。
  此外,兴王另安排人去南京接近严嵩、严世蕃父子,弘农杨家家主,顺着记忆里的“亲信大臣”名单,挨个思考……
  日暮时分从斋房出来,长长久久地泡一个热水澡,换一身青色常服很有翩翩少年郎的风采,踱步庭院,和王妃说说话儿,也很有少年夫妻恩爱情深的味道。
  同一时间,北京城,西厂大太监张永和锦衣卫指挥使徐景珩,同时收到飞鸽传书得知兴王的动静——和江南文家合作,送一个玩伴进锦衣卫选拔,送下人乔装打扮改名换姓去南京——很有默契地一声冷笑。
  “夜里想来千条路,清晨依旧卖豆腐。兴王现在,也要和这些江南世家合作,要造私船,出海赚银子了啊/呀。”
  两个老冤家,除了尾音的调子,说的话也是一样。张永敦厚地笑,徐景珩灿烂地笑,一琢磨一琢磨,非常有默契地找到对方合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九月初的月牙儿从天边升起,繁星点点闪烁夜空。小娃娃在梦中上了天,和星星一起做月亮船,脸上带笑儿,小肚子一鼓一鼓的,睡得特香甜。
  东厂大太监江斌最近焦头烂额的,实在顾不得兴王这一头。大明和日本的海战大胜有他的功劳,可也抵消不了他的大错处。他这一个多月每天夜里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生怕哪天醒来就是最后一天。
  可他又不敢去打扰皇上。更生怕这次撑不住一些文臣的口诛笔伐,掉了脑袋,处理完送人出洋做间谍的事儿,整顿市舶司事务,安排人去宁波市舶司接任……自觉这样下去他自己能把自己吓死,一咬牙,一大早的一身普通太监服饰跪在清宁宫门口。
  “太皇太后,您老人家明鉴啊。那宁波之乱,和几个太监贪污受贿有关,可杀人的是日本人啊。那起子人,不去和日本人拼命,只念叨着下面几个犯事厂卫的错儿,其心可诛啊。
  太皇太后,他们这些人,一心要夺取海贸权利,他们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大明,不是为了皇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您明鉴啊——”
  江斌跪在地上唱念做打的痛哭流涕,冤屈的仿若六月飞雪,一边哭一边上眼药。
  太皇太后不管朝政,只牢牢地记住儿子正德皇帝的嘱咐,不管宦官们怎么贪污受贿怎么祸害,也要保住东厂,保住江斌,更要加大朝贡海贸力度,给皇上和国库赚银子。
  太皇太后细细地品完一口六安茶,放下茶盏,一开口,慢吞吞的。
  “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你放心就是。”
  江斌没想到太皇太后这么好说话,还没来得及谢恩,听到后半句。
  “但是江斌,你手下的人,你要管好了。你总要,给自己百年后,积善行德一些啊。”
  !!!
  !!!
  太皇太后面色慈悲,声音里充满“佛门慈悲”。
  可是对于江斌这样的“非全乎人”来说,对“下辈子”的执着,不是全乎人,不能理解万分之一,更何况太皇太后?
  一瞬间,江斌的眼前又是那少年的自己被卖进宫做太监的情形,牙齿咬舌头出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忙不迭地发誓磕头,脑袋和地砖一碰“哐当哐当”响。
  “太皇太后放心。奴婢一定管好他们。奴婢要管不好他们,奴婢死也不是一个全乎人!”
  江斌发了狠,额头红红的,眼睛红红的,恶狼一般。
  这要是平时,下面的人贪污一些银子贪就贪了,谁能不贪?
  他自己也贪,太皇太后也知道他贪。可贪和贪不一样,运气和运气不一样。运气不好闹出来这么大的事情,将士战死,百姓遭殃,文臣跳出来唾沫横飞的,他自己都差点儿位置不保,他还能护着谁?
  太皇太后对他的态度满意,江斌在这两年的朝贡贸易里贪污不少,可他也实打实地给皇家和朝廷赚了不少银子。
  他对皇家忠心耿耿。
  太皇太后第二天就亲自出面,犯事儿的宁波市舶司的几位太监论罪,此事到此为止——
  文臣们愤怒跳脚。
  宦官们惹出来这么大的乱子,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群情激奋,然其他人也就背后咒骂几句,夏言的好友张璁,冒死闯到杨廷和的府里,要论一个是非曲直。
  “阁老请容下官说一言再知罪。下官不明白。自古以来,哪有宦官当政?昔年永乐皇帝教授宦官们识字学武,其初衷乃是要他们协助皇帝处理日常琐事……”
  “……今有我大明的宦官们在京城横行霸世、以权谋私;在地方上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招摇奢靡行为无状,民间流民不事生产自阉进宫,极大地败坏民风……”
  张璁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说话不打磕绊,胸腔起伏中气十足一刻钟也不带换气儿。杨阁老就看着他的书生意气,听着他慷慨激昂的一通话,说了这么久也不带喘气的模样,小小的疑惑。
  他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么一个人才?
  张璁,正德十五年,应礼部试。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卒于豹房,他宣读遗诏,有小娃娃朱载垣继承皇帝位。
  新皇在奉天殿即皇帝位,颁诏大赦天下,开恩科,张璁于奉天殿补行殿试,中二甲进士,观政礼部,从此进入仕途,时年四十七岁。
  杨阁老从脑袋里调出来张璁的经历,再看他此刻闯进府里找自己论理,他只说太监们的祸害之处,只字不提当年永乐皇帝的纵容,如今太皇太后的纵容,他是真心的,没有觉得皇家人有错儿——
  养个猫儿狗儿也有感情啊,更何况是个人?皇家人做的没错儿,触犯律法的是宦官们。
  ——杨阁老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人,是个人才。
  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克己奉公的理学家,他还挺有分寸。
  刘健、谢迁……包括他自己,都老了,也需要培养继承人了。电光火石之间,杨阁老想了很多,不光没有生气地赶张璁出去,还掰开了揉碎了地,和他讲述朝贡贸易的由来。
  杨府的外书房里头落针可闻,杨阁老面色还有没有收回去的“回忆”之情,用一口茶解解渴,手摸胡须,低头就是一声长叹。
  “老夫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书香门第,大明的士大夫。老夫祖籍四川,不靠海,可也知道沿海世家的‘心事’。亮晶晶的宝贝啊,老夫一个俗人,说不动心,老夫自己都不信。
  可是我们不一样。我们动心可以,不能动手。
  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们不是坐在江南,天天望着大海求‘财’若渴,只负责想着自己家族的士人。我们身在京城,坐镇内阁,要对皇上负责,要对这个大明,对这个天下负责!”
  杨阁老的声音缓慢苍老,年龄大了,慷慨激昂也慷慨激昂不起来了。但他声音里的那股子气势还在。说到后面,他面色严肃,目光定定地看着张璁,浑浊的眼睛里好似有一道利箭,直直地射进张璁的内心深处。
  张璁人愣愣的,目瞪口僵一副受惊过度的样子,嘴巴一张一合,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答案太过震惊,他四十年的认知,全都打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很正常,只要不妨碍其他人,那就很好地接受。张璁一点儿也没有“才子神童书香门第……”的优越感,也从没想着借着那一套套的道德礼仪去要求其他人,打压任何人。
  身材高大,相貌秀美,出身中层书香门第仕途顺利。性情刚正,刚正到刚愎苛刻,自己清廉为官,还要求家人也不得做任何贪污之事,日常对朝政弊端毫不避讳,严词呐喊,短短两年不到,就成为朝中新一代清流之首……
  可他的内心深处,是天真的,那是一生顺畅之人对世界最本真的热爱之心,不去苛责任何人,宽厚地容忍任何不同,求同存异。
  可,可是……事实,是这个样子吗???他大受打击之下入了迷障,杨阁老见状,只微微一笑。
  想当年,自己也是这样不带换气的舌辩群儒,还有情绪对世事不满……杨阁老也不催张璁,宫人送上来好茶,他端起茶盏用一口新得的蒙顶甘露,赞叹满足地眯眼享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