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那年,桃花雨下
林沐雪却觉得,歌曲的唱法,那像卓文君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多少带点挽留的柔软。不像朱淑真休了丈夫回娘家的决绝,不留一点余地;也可以一会儿粗犷唱秦腔,一会儿吴语软哝哼昆曲。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而艺术的人,自有一种魅力,由内而外喷礴而出。
林沐雪看着这个长像平凡的女生,魅力却在她的歌唱着四射,显示出一种另类的妩媚和吸引力。
好看的人,看久了也就习惯了。而人的魅力,却会经久不衰,弥久愈坚,时不时给人一些惊喜。
在惊喜中你会发现一种美,一种好的感受,让人觉得舒坦,让人产生一种喜欢的情愫。
她,她的邹老师、游老师,只有在钢琴旁,在歌唱中,在唱法的讲授下,生出的那种美丽,那种气质,那种魅力,让人一见倾情,沉醉不起。
林沐雪想起了那个背影……..
有一次去合江法王寺,与她擦身而过的那个年轻和尚。
落入她眼内的他的背影:长身玉立,青衣布衫,独自行走在禅房石径,道两边花木扶苏。脑内记忆中,只有他礼佛颂经的声音在缥渺中回荡。
只有钟鼓蘖蘖、梵音袅袅升起时,矇眬仿佛中,如辩机沐着唐风宋雨走来;如仓央嘉措乘着风马旗而来;如苏曼殊捧着一钵无情泪,踏过樱花桥走来的身影。
如一杯清凉的酒,让人沾唇即醉。
他只有一个背影投影在林沐雪的眼波中,他的面容就如雾霭沉沉,迷离而神秘。
你可以为他编撰一个凄美又感天动地的故事,也可以为他投影玄奘的“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排练结束后,林沐雪立马找出不知哪个户外群友偷拍到的那个和尚的照片:只有,他的背影!
她把在一个周末下午画的白描古典仕女画拿了出来,画中的仕女云鬓高挽,斜斜地插着一根饰有苹果绿翡翠花瓣的檀木雕花簪子,长长的耳线上吊着两丸白冰种翡翠小水滴,一袭粉衣飘逸轻飏。
她站在桃花树下,四周粉色花瓣如雨飘洒,落在她的衣襟,沾上她的发梢.......
林沐雪为这幅画杜撰了一个故事,女主就是这个仕女。
而男主,她终于找到了,就是照片中那个和尚的背影。
她把故事发到美篇,配图就是仕女、背影、还有网上找的三四张寺庙青砖黛瓦、雨雪风霜、很贴合故事描述场景的图片,背景选用“赏花”中的桃花瓣动感飘落而下,再配上一曲《三生三世》里的“凉凉”作配文音乐。
偶尔,林沐雪会翻看自己的美篇,留恋在自己的字里行间。美篇中加精的虽然不多,好在她并不在乎。qq、微信、美篇,哪里似乎都存在着一种套路:你为我点赞,我给你转发,相互点赞,相互关注。良莠糁杂其间,也没几人认真去读、去看。
好在,她把码字只当是一种爱好,一种寄托,闲时的一种消遣,就好!
那年,桃花雨下
某日闲散,临摹白描,虽为小白,却意兴勃发。恰寻的三两张图片,加在一起,杜撰取乐。如下……
那一年,你一袭白衫,
长身玉立,风清月朗,飘逸如仙。
那一年,桃花树下,
你抚古琴而坐,
拨动纤细的琴弦,音韵在指尖流淌。
那一年,你灵动如猿,
剑气如虹,舞动一树花雨旋飞。
这一年,你僧衣褐黄,
孤愁寂冷,凄清寡淡。
这一年,闲池阁旁,
你静坐青石,清澈明净的水,
独洒一池愁。
这一年,风霜浸湿青色的瓦,
你礼佛诵经的声音,
穿透庙堂厚重的墙,
却忧伤了谁的心?
那一年,
桃花雨下……
谁续???
最初林沐雪是发在qq空间里的,上面部分杜撰完,发说说甩了出去。
过了三十多天那么久,发出去的桃花令没人接,也没人续下去。
她叹了口气,没人有她这么无聊的吧?
可有一天夜晚,外面,下着无声的细雨,万物沉浸在云山雾雨中。室内,从精致的盘香铜炉里升腾起缕缕檀香,在袅娜的清风中起舞。
林沐雪慵懒地窝在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古装穿越剧,驱散了一个人的世界的冷清。
长杆转折台灯下,林沐雪抱着本白落梅的散文,留连陶醉在她的字里行间。
偶尔她去看一眼电视剧中美仑美奂的场景,布置得精巧雅致。雕花木窗棂、木门,茶具、茶盘、茶具,室内布局、插花艺术,色彩搭配……..很是典雅,养眼。
让观众有耐力大概了解下又臭又长又啰嗦的故事情节下,也让人享受一场视觉大餐来作为耐心的补偿。
静静的夜,安静的环境中,qq提示音可以划破夜静寂。
有新消息或有新的留言?
她打开,居然有新的留言,她感到欣喜,也充满好奇,别人的故事会是怎么样的续写?怎么样的心思?
却是江著续的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