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终极战争> 第102章 文明之变

第102章 文明之变

  更新时间:2014-02-1809:00:10916.第916章文明之变
  如果说,持续了十年的查轮特战争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让殖民行动得已同步开展。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不但人类文明的殖民大军早已整装待发,各种与建立殖民地有关的工作都已到位,对查轮特文明母星系的殖民与开发工作也已开展多年,被挑选出来的五百亿查轮特人在接受了全面改造,也就是用克隆出来的肉体取代了质能体身躯之后,回到了他们诞生的星球上。查轮特星已经被人类的殖民者全面改造,拥有相当于人类文明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依靠可控核聚变与来自行星内核的能量,只要个体数量没有增加,查轮特人能够在母星上繁衍数千万年。
  此时,到达查轮特星系的人类殖民者已经超过三千亿,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那两颗很不稳定的行星的公转轨道已经得到调整,全部处在生命带内,而依靠科学技术的建立起来的生态环境也已基本形成,殖民点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要不了多久就能发展成永久定居点。
  其实,在改造查轮特星系的时候,科学家提出了两套方案。
  一是利用查轮特人建立起来,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依然存在的空间世界,将其建设成殖民地,然后扩大为永久定居点。二是改造生命带内的固体行星,使其产生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居住需求。
  相对而言,前者更有吸引力。
  在对查轮特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人类才发现,这个由两栖生物进化而来的智慧文明对生存空间大小与生存环境好坏的要求远远超过人类,前者几乎是人类的十倍,而后者意味着需要为生存耗费更多的资源。如果能够修复查轮特文明建造的三个空间世界,足够容纳三十万亿人!
  因为查轮特星系的资源更加丰富,所以确保三十万亿人生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只不过,修复三座空间世界本身就是个问题。
  在战争中,三个空间世界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还存在非常大的隐患,不但修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即便在修复之后,也很有可能对殖民者的人生安全构成威胁。比如,谁也不知道那里面还有多少查轮特人在投降之前安装的地雷。那些地雷,全部装填了星核,足够炸死只有质能体的殖民者。如果把清除这些隐患算进去,修复三个空间世界的开支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对管理当局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发放大量“贡献积分”,也就意味着殖民者非疯狂的繁衍后代。
  显然,这并不符合人类文明的根本利益。
  在征服了凯特创造的智慧文明之后,管理当局就通过了一项法律,即今后征服的所有殖民地都属于整个人类文明,而不是属于最初到达的殖民者。殖民者只有开拓权,却没有殖民地的主权。因为罗晋勇已经解决了空间桥梁的问题,所以殖民地也不可能利用空间距离脱离整个人类文明。
  既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那么每个人都有去殖民地定居的资格。
  为此,殖民地的人口数量就必须受到限制,即殖民者不能无限制的繁衍后代,以此充斥整个殖民地。
  当然,资源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修复三个空中世界,需要大量质能体,而获取质能体的唯一办法就是开采那些巨行星上的资源。在此之前,查轮特人已经开始开发巨行星,甚至导致一颗巨行星消亡,数颗巨行星的质量大幅度减少。在查轮特人战败的时候,其对巨行星的开发与利用,已经破坏了恒星系里的引力系统。
  如果人类殖民者继续开发这些巨行星,获取巨行星上的资源,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恒星系变得不稳定。要是恒星系的引力系统崩溃,导致某颗行星,哪怕是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脱离轨道,被恒星引力捕获,最终掉入恒星,结果也是灾难『性』的,因为从恒星里喷发出来的物质将席卷整个生命带,三颗固体行星与三个空间世界都将彻底毁灭,殖民者也未必能够侥幸逃脱。即便这样的灾难是可以防范的,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三个空间世界带来的好处。
  结果就是,管理当局最终选择了后者,改造那两颗行星。
  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这两颗行星的轨道非常特殊。除了一个在查轮特行内侧、一个在查轮特星外侧之外,两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也很独特,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一颗行星与查轮特星在恒星的同一侧。这样一来,设置在两颗行星上的监视站就能时刻监视查轮特星,监视那些残存的查轮特人。
  对查轮特星系的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开始,而对另外两个恒星系的开发工作也已展开。
  此外,对那四个没有完全毁灭的恒星系,人类文明也没有放过,只是没有在其里面建立殖民地。
  这四个恒星系,仍然有可以利用的价值,比如开采最重要的资源。
  为此,管理当局派出了最精干的殖民团队,并且给予那些自愿从事资源开采工作的殖民者给予丰厚回报。
  得益于空间桥梁,从这四个恒星系里开采的资源都能加以利用。
  虽然在攻打查轮特文明之前,对外扩张战争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对人类文明来说,过去的这十年,才是殖民时代的开端。
  在这十年里,几乎所有人都尝到了发动殖民战争带来的好处。
  不管查轮特战争的结果有多么糟糕,利益是明摆着的,没有人能够否认。关键不是那三个恒星系,而是对这三个恒星系进行的殖民行动,以及由殖民行动所带来的全面开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个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
  虽然参与殖民开发的只有大约五千亿人,所占的比重仅有百分之五,即每一百个人中才有五个殖民者,但是受益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五千亿殖民者,而是所有人。殖民行动需要足够多的资源,至少对最初的殖民者来说,来自第二家园的资源必不可少。生产这些资源,就需要足够多的劳动者,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劳动获得“贡献积分”。按照管理当局的估计,每一个殖民者,至少需要五个劳动者的支持。接下来,殖民者会在返回第二家园的时候花掉赚来的钱,也就是“贡献积分”,从而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劳动岗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整个人类文明都在围绕着殖民行动运转。
  经济上的变化,立即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殖民时代之前,管理当局并不提倡所有人都参与劳动,至少没有鼓励,主要就是没有办法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岗位。基本生存资源的生产,几乎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社会上的主要劳动岗位都与服务有关。即便如此,一对抚养了五个子女的夫『妇』,也最多只需要其中一个参与社会劳动。
  当时,对管理当局来说,问题不是缺少劳动力,而是劳动力太多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当局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把科学、艺术、文学等等无法通过科技手段直接赋予的劳动技巧的培训时间延长一倍,让公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也就推迟了参与社会劳动的年龄。绝大部分公民需要在学校接受五十年以上的学习与培训,才能获得参与社会劳动的基本技能。
  问题是,这些办法都无法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要知道,人类已经拥有了无限寿命,只要愿意,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在成年之后,一直从事社会劳动。更要命的是,绝大部分成年人获取劳动报酬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善生活,而是繁衍后代。
  只是,殖民时代,这一切都变了。
  劳动力紧缺,成为了管理当局遇到的大难题。
  为此,管理当局不得不鼓励人们从事劳动,甚至通过出台法律,强制要求所有公民从事社会劳动,并且制订了与劳动贡献对等的休假时间,更加严格的实施“贡献积分制”,迫使公民参加劳动。
  当然,涉及到文化的宣传、教育等方面,管理当局也没有放松。
  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公民在繁衍后代的冲动下,都意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整个社会文化也就发生了变化。
  也正是如此,人类文明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规模庞大的殖民队伍。
  楚天疆看到了这些变化,也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更加知道这些变化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
  当然,楚天疆知道,这些变化都与张小刚有关。
  如果只看个人,张小刚不算强大,他甚至比不上军团里最好的战士。可是,他的强大之处并不是个人能力。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人类文明,比任何人都了解人『性』,也就知道该如何控制人类文明。
  问题是,张小刚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变化,一定是好事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