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再次招揽
殷洪盛看了几眼刚才大出风头的唐军血狼团士兵,心中盘算着对方还会出什么绝招,不过在他看来已经没有多少反败为胜的机会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对方爬上城墙之后,展开近身肉搏。
血狼团的战士们却还有后招,只见他们从手榴弹袋中掏出手榴弹,拔开引信后反手甩出城去。这个动作难度比较高却是最为安全的,对方的羽箭再密集,面对这样的投掷也难以压制。
轰轰的爆炸声在城下响起,山东明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对着城头的射箭压制也停止了。趁着这个机会,血狼团战士们纷纷起身,用暴雨枪对着城下的敌军就是一次火力覆盖,将大量弓箭手杀死。
见到唐军如此强悍,守城的护卫队和青壮也受到鼓舞,他们勇敢的站起身来,将擂石滚木扔下城去,砸得攻城士兵们鬼哭狼嚎。本来气势汹汹的攻城虎头蛇尾,灰溜溜的逃了回去,而山东明军光是弓箭手都死了五六百,让刘泽清元气大伤。
“殷先生在何处?”殷洪盛还在看着铁血团的战士发呆,忽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殷洪盛转头看去,发现十几名满身戎装的女子正簇拥着一个身穿蟒袍的人走了过来,他仔细一看发现竟然是在应天府徐佛画舫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朱聿键。
原来邱方在与朱聿键攀谈中,无意中说起自己的师父殷洪盛也在此地,而且此时正在城头守御。本来邱方认为自己的师父也算在明军中任过职,与朱聿键搭上关系自然能够仕途无忧,所以顺便提了一句,想要给师父脸上贴贴金。他哪里知道朱聿键和殷洪盛是老相识,当年殷洪盛决定入京而放弃了偷笑朱聿键门下,还让他着实唏嘘不已,如今听说这个人到了扬州,他自然要过来看看。
见到是朱聿键来了,殷洪盛连忙上前跪拜道:“草民殷洪盛拜见王爷。”
朱聿键连忙将殷洪盛打起来笑道:“殷兄怎么越来越客气了,你我也算是老熟人了。”
“当初拒绝王爷招揽,实在是殷某不识抬举,还望王爷赎罪。”经历了官场的磨练,殷洪盛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报国想法有些天真了,如今想来或许朱聿键这样的上级才是最好的。
“殷兄说哪里话,本王可是从来没有怪过你啊。当年本王不是说过,无论殷兄何时来我的封地,本王必扫榻以待。今日一见本王还是要说一句,殷兄可有与我共事之想?”
“这……”殷洪盛不禁有些脸红,朱聿键盛情款款,让他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可是多年官场历练,让他厌倦了官场上的一切,实在不想当官了。
旁边的邱方和胡德帝等人都看的睁目结舌,他们刚知道原来自己师父在八贤王这里还有如此大的面子,几个弟子都禁不住暗暗佩服。那些雇佣他们的盐商更是惊讶,他们哪里知道这些接受雇佣的护卫,竟然还与八贤王有关系。
看了看周围注视着他的人,殷洪盛点头道:“如果王爷能答应殷某三个条件,殷洪盛愿意为王爷效力。”众多徒弟听到师父如此说话,却都是暗暗着急,别人被八贤王看重高兴还来不及,师父却要提条件,万一惹恼了八贤王,恐怕就是一场大灾祸了。
“殷兄请说,只要本王能够做到必然答应。”朱聿键却是还不以为忤,直接答应了下来。
“第一,刘泽清所部已成匪军,还请王爷能够帮助将其击退。”殷洪盛说道。
“当然可以。”朱聿键点点头:“大批援军正在路上,一两日内就可抵达。”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人都兴奋不已,想不到大批唐军快要到了,看来扬州城已经没有了危险。
“第二唐军也算是大明官军,入城之后请勿骚扰百姓。”殷洪盛又说了第二个条件。
“殷兄说哪里话,我唐军乃是百姓之军队,军中每一个人都深知为民而战的道理,又如何会骚扰百姓。”朱聿键这番话却是做不得假,当年吴之番增援中都凤阳的时候,全军奔驰数天又经过激战,夜间却宁可淋雨也要将帐篷让给百姓,这件事情在南方也是流传极广的。殷洪盛没听过这个事情,但他对朱聿键的保证却非常放心,他点了点头又说出自己的最后一个要求。
“第三,如今扬州城风雨飘摇,虽然繁华无比,但也受到各方势力的垂涎。刘泽清那样的人我很清楚,他若入城必然是疯狂劫掠掀起血雨腥风。我知道八贤王封地内兴盛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还请王爷能够应扬州百姓之求,守护一方安宁。”殷洪盛的最后一个条件,竟与朱聿键的想法不谋而合,让朱聿键感到有些诧异,想不到这个看似粗莽的汉子竟然会为了百姓留下来自愿守城,又为了百姓而做自己的下属。
“这个本王定可答应。”朱聿键点头道。
“如此殷某拜见王爷,愿从驱策。”殷洪盛再次拜了下去。
“好啊,殷兄既然愿意入我唐军就先担任总参谋部二等参谋之职,领左庶长职衔,等到战后返回宁波再另行封赏。至于殷兄的那些弟子如果加入军中,先领官大夫军衔,等到进军校深造之后,再入唐军正规部队。”朱聿键所给的官职并不是最高的,但对于一群白身来说已经非常可观了,而他也不会设立虚衔招揽人,所给的职衔都是实打实的。听道朱聿键如此说,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人皆跪倒称谢,就连邱方都跪了下来,显然做盐商的保镖可不如在八贤王麾下更有前途。
“太好了,如今咱们众志成城,就守住这扬州城,让刘泽清铩羽而归。”朱聿键的提议让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旁边的郝玉兰看着周围沸腾的人群走到朱聿键身边笑道:“王爷为何不修书一封,让刘泽清现在退兵,我看他也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