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援兵天降
这些武器都是将火药和毒药混合在一起,尤其是万火飞沙神炮,用烧酒炒炼石灰末、砒霜、硵沙、皂角等14种药料,制成飞沙药,盛于瓷坛内,加入火药点燃投掷。这种用火药抛洒的毒砂凶悍异常,尤其是喷入眼睛或者口腔,数分钟内就会因为毒素入体而亡。
这种堪比后世化学武器的防守利器,着实让蒙古人吃了苦头,但他们凭借着悍勇之气,仍然在拼命的冲锋。一些蒙古士兵开始将云梯搭上城头,向着城内拼命冲去。
蒙古士兵们认为,只要爬上了云梯,明军那些犀利的武器就没用了,只要注意躲避礌石滚木,就能够安全冲上城头了,然而情况没有这么简单。一支支梨花枪伸了出来,随着砰砰的喷射声响起,绑在枪头上的火药筒猛然喷发,将碎铁片和石子喷向了正在埋头爬城了蒙古兵。
如此进入距离的霰弹发射,将靠近的蒙古兵打成了筛子,那些当先的士兵哀嚎着摔了下去。而那些梨花枪在喷射之后,枪头处的钩子一转,直接将云梯推到了墙外。一群群蒙古兵哀嚎着摔落城头,第一次进攻山海关的蒙古士兵从来都不知道,守城武器还有这么多花样。猝不及防之下,他们遭到了惨重伤亡,最后不得不停止了轰击。
“炮击,炮击。”这次连济尔哈朗也急了,大炮冷却的差不多了,他立刻命令全力开火。然而明军已经熟悉了战术,打退蒙军之后,立刻转入藏兵洞躲避炮击。尽管因为沙袋逐渐被耗尽,让城头遭受了不少损失,但总体上城墙却依然巍峨不倒,气得满蒙将军们七窍生烟,偏又毫无办法。
攻城整整进行了一天,满蒙军队没有取得丝毫进展,看着疲倦欲死的蒙古士兵,济尔哈朗只好命令全体休息,等到明日再继续攻城。
入夜之后,叶永刚不敢放松警惕,在城头打起火把安置了巡逻哨和瞭望哨,以防止对方偷城,他自己也睡在城楼内随时可以应付突发事件。刚刚鼓打二更,睡梦中的叶永刚就被一名校尉叫醒了。
“总兵大人,有人扔了一个纸筒入城,上面写着亲自交给大人。”校尉递过去一个纸筒。
叶永刚接过来一看,发现果然写着“亲呈总兵叶永刚阅览”这几个字,他连忙打开发现里面是纸卷。将纸卷展开一看,发现上面写着:“立刻在城中找最大的空地,边缘处燃起三堆火,援军立即到达。”下面的落款赫然写着刘体纯。
叶永刚心中一动,他知道唐军的援兵可能已经来了,当即命令城内士兵把校场腾出来,并在周围燃起了三个大火堆,将这里完全照亮了。很快皎洁的月色被遮蔽住了,一条条大绳从天空中垂下,落在了校场之中。
“有敌人,快戒备。”有士兵被惊动,当即喊道。
“所有人不许高声,不许走动,这不是敌袭,是我们的援军。”叶永刚当即平息了众人的慌乱,很快一个个人影就从绳子上滑了下来。这些人身穿黑色衣衫,身上背着各种武器,一看就是精锐之师。很快一个青年滑了下来,他到了地面立刻喊道:“叶永刚大人在哪里?”
“是刘体纯刘将军?叶永刚在此。”听得声音熟悉,叶永刚连忙冲了上去,借着火光仔细查看果然是刘体纯无疑。
“想不到啊,你亲自来了。”叶永刚激动地说道。
刘体纯哈哈笑道:“你我当年那是并肩作战打出来的情意,如今你求救我如何能不来。看看吧,我可是带着唐军最强的血狼团过来了。”
“啊?”叶永刚被吓了一跳,当年他曾经听刘体纯说过,这支部队是八贤王手下最强大的战力,只不过他从来没有见过。
很快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对着叶永刚拱手道:“想必这位就是刘体纯常常提起的叶永刚大人了,在下陈王廷乃是血狼团的团长。”
“幸会幸会,久仰大名啊。”叶永刚拱手回礼道。
“怎么?这些都是援兵?”一个声音传了过来,原来是祖大寿、何可纲两人到了,他们在左右翼城,听到有援军就骑马赶来,此时才刚刚抵达。叶永刚赶快给大家作了介绍,听说眼前的青年就是刘体纯,祖大寿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一番,却是看不出什么特意之处,只是吃惊于他的年轻。
“大家不要在这里站着,我会安顿这些人的,大家都到我府上去休息吧。”叶永刚亲热的招呼着众人。
“哦,还需要等一下,飞艇上的士兵已经下来了,等一会儿热气球会降落,将重武器和弹药放下来。”陈王廷解释道。
原来飞艇因为使用氢气,夜间照明又需要用火把,为了避免火灾,他们采用绳降的方式。但绳降只能运送人员,重武器是无法运送的,所以他们的武器都是使用热气球运送的。
刚才他们利用城头火把进行定位,给城内扔了个写好密信的纸筒,让叶永刚以三堆火把指明降落地点,主要就是为了热气球降落的。
飞艇在输送完人员之后,很快就离开了,热气球开始陆续降落,将火炮和弹药补给都一一放了下来。一个个热气球交替降落,士兵们不断将武器弹药拖出来运走。看着各种从未见过的精良武器,祖大寿也是惊得张口结舌,而热气球还在不断的降落着,祖大寿忍不住问道:“你们这个能飞的热气球有多少啊。”
刘体纯笑道:“这次叶永刚大人求援,我们可是非常重视的,我北方军中的所有热气球和飞艇全都被集中起来了,光是热气球恐怕就有三百多个吧。”祖大寿听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能飞的热气球他曾经有过耳闻,那是在崇祯二年建奴入侵的时候,朱聿键用来侦察敌情的,没想到几年下来数量提升了这么多。
实际上刘体纯也没有说谎,这次的确是倾巢而出了。在大沽寨接到叶永刚的求援信之后,这封信很快被利用刚刚建好的海底电报线输送到宁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