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国号大清
听到皇太极的询问之后,范文程知道机会来了,他连忙整理衣冠跪倒参拜道:“启禀大汗,臣认为如今女真各旗皆损失不小,必须先提振士气恢复信心。臣认为不如改国号称皇帝,誓与大明不两立,这样才能提振民心士气。”
范文程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女真亲贵们的议论,这其中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支持的人大多与皇太极亲近的,希望他能够更上一层楼,反对的则多半是阿敏和莽古尔泰一系的人,他们害怕皇太极掌握了绝对的权利,反而会让己方受害。不过这一部分人虽然闹得很凶,领头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却低着头不敢言语,所以让他们的声势逐渐小了下去。
对于范文程这个时候提出建国称帝,皇太极感到非常满意,不过阿敏和莽古尔泰一系的人反对,他也是知道问题所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阿敏表态了。皇太极笑眯眯的看向阿敏:“二贝勒认为应该怎么做?”
听到皇太极叫他,阿敏打了个激灵,他知道这句回话关系着他的未来。他的父亲本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努尔哈齐,与皇太极等人只能算是叔伯兄弟而已。当年努尔哈齐企图分裂后金,结果被努尔哈赤幽禁而死。努尔哈赤感觉亏欠弟弟,就将他的儿子阿敏带在身边如亲生儿子一般抚养。
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早死,二儿子代善后来成了大贝勒,为了表示对阿敏的视如己出,努尔哈赤让他做二贝勒。这样一视同仁的做法,让阿敏掌握了极大的权利,这才让他成为四大贝勒之一。
作为后金的大汗,女真人的习惯与蒙古人差不多,向来是皇族亲贵之中能者居之,如果阿敏能够表现出比皇太极更好的能力和更大实力,他还有可能抢到汗位,但立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立国的传统,一旦成为皇帝,皇太极的地位就会非常稳固,就算将来传位一般也是他的儿子,兄弟们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而他这个叔伯兄弟就更加不可能了。
如今最有继位可能的多尔衮刚刚被恢复了贝勒身份,他自然是不敢出来与皇太极顶撞的,而另外一股大势力的阿敏和莽古尔泰也没法直接反对,可是现在皇太极问到他了,阿敏总要有个表示才行。
想想自己未来灰暗的前途,阿敏叹了口气:“我认为立国可行。”现在保命要紧,阿敏只能选择放弃未来可能到手的汗位了。
皇太极将这一军,让阿敏不得不表态支持,也完全打压了他手下那些人的气焰。见到阿敏都已经服软了,那些人自然就闹不起来了,皇太极这一句话,立刻让支持立国的一方占据了优势。
趁着今天在朝堂之上的优势,皇太极趁热打铁,立刻宣布将后金国更名为清帝国,他自己登基为帝并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将女真族更名为满族,以取圆满之意。范文程见到计谋得逞,他第一个跪倒山呼万岁,那些汉臣和支持皇太极的人也都跪倒。见到大势已成,阿敏的和莽古尔泰也只能无奈的跪倒,跟着所有人一起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登基大典还需要另行选择黄道吉日,不过范文程已经开始口称皇上了:“皇上,如今我大清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又该如何解此危难?”
这可以算得上是立国的第一次廷议,必须拿出个切实有效的章程来,尤其是满族的人口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皇太极思虑片刻说道:“如今大明必然防守严密,暂时不宜轻举妄动,好在袁崇焕已除,未来我们在辽东作战必然能获得更大优势。只是朝鲜情况未明,我们最好加以提防,同时派人前往打探。”
“皇上,我国各地损害严重,应该如何恢复?”岳托上前问道。
皇太极说道:“将咱们劫来的东西都分发下去,弥补各旗的损失,派人去与蒙古各部说,东西我先借用了,明年秋天还他们多加两成,至于人口问题就要劳动诸位了。”
皇太极扫射一下诸多贝子贝勒说道:“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何在?”
“臣在。”三兄弟连忙出列跪倒在地,对于多尔衮这个有野心的小兄弟,皇太极打算运用手腕让他为自己所用。不过多尔衮还稍微嫩了点,要想好好利用需要磨练一番,皇太极也愿意多让他担当些工作,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的重视。
“我命你们三人带领两白旗人马去北边,去抓捕生女真补充我们的人口。我打算休养生息一年时间,希望你们能抓到至少两万名生女真。”皇太极说道。
“遵命。”三人同时躬身答应着。
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们上下一心,必能让大清兴起,还请诸位尽心竭力,为我族之昌盛而努力。”
“谨遵皇上谕旨。”众人纷纷答应着,皇太极也暗暗下定了决心,朝鲜和大明暂时都不易再打,看来他最近的目标要放在蒙古方向了,林丹汗就是他必须清除的障碍。
已经在船上住怕了的朱聿键选择了速度慢的陆上行程,他们先沿着已经修好的水泥路,从汉城经平壤直达义州,然后再沿着鸭绿江畔北上,直达罗津港,这条路程不算近,但正好能让朱聿键了解一下如今朝鲜的境况。
宋献策沿路随行,除了跟着朱聿键一起去罗津港看看烈士墓园之外,他还可以跟朱聿键多商量一下今后的工作安排。因为要商量政事,郝玉兰就做到了另外一辆马车上,而朱聿键所坐的马车上就只有五个人了。朱聿键和宋献策自然在车上,此外还有一心去拜见兄长墓地的刘体纯,随行保护的骑兵团长吴之番,以及另外一个让朱聿键意想不到的人——周立勋。
周立勋是松江府人士,自自幼颇有才名,与陈子龙、夏允彝等人齐名,被称为云间五子,后来他以太学生身份屡试不第,遂死了科举这条心返回江南专心钻研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