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轰动
妈呀。
真的请来了?!
简直不敢相信,那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啊,没想到罗中华和李友桂真的请来了。
倏时,整个生产队,不,就连隔壁的两个生产队都轰动了。
就那十来头猪,几百只鸡鸭也能请到市里的专家教授下来考察?!
哇,原来人家这么重视啊。
顿时,三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无心干活了,特别是那些生产队队长和干部,没忍住过来瞧个究竟。
罗中华赶到的时候,屁股后面都跟了一串尾巴了,还不能也不好意思赶走,脸上露着亲切的微笑,心里却气得不行呢。
“欢迎各位专家和老师,远道而来,辛苦了辛苦了。”罗中华笑眯眯的连连和他们握手,真心实意的说道。
结果,这些专家和老师们却极认真:“不要客气,这不仅是你们的事,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领域。”
一行人边客气边由李友桂带领着去养猪场,因为猪场是离得最近,又很顺路。
养猪场里的人这会儿也是只有两个在打扫猪圈,这时见到这么多人都有些惊吓,好在他们看到走在最前面的李友桂,慌乱中才能迅速的镇定下来。
这个小姑娘这会儿可一脸的笑眯眯,特别亲切热情,还一路向后面的人介绍养猪场。所以,这些人应该不是来针对他们的,或者不是来找他们麻烦的。
老黄和老薜年纪虽然大,但是脑子还在,只不过在见到这么多人心里很不自在,特别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干活。
很快,他们俩就知道这群人的身份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他们一样,只是现在又不一样了。
有些难以言喻的滋味,俩人都忍不住低下头默默的干活。
不是没人发现他们的存在,而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养猪场这俩人的身份,特别是那些专家老师们的心里,这就是他们的同行啊。他们在李友桂和罗中华的认真介绍养猪场的之后,顿时显得更加的热情热心了。
养猪场是脏臭,不够体面,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很不好的活,但是对于从来没有下地干活的人来说,养猪的活要比下地轻松得多得多了。
如果哪一天,他们也遭受无妄之罪,谁不希望能得到一丝的善待,或者一份轻松一些的活呢。精神和心灵已经重创,身体还要遭受重伤,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些猪养得不错,只要注意卫生,分开饲养,猪食跟得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明年,你们生产队可以再多养一倍,我们也会时不时的下来帮助你们,而且你们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找我们。”
参观完了养猪场之后,这些专家老师们非常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如果再养一批猪,那就得和这五个猪圈分开,最好是隔离些距离,这样要是有疫情,就不容易被一锅端。
这和李友桂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生产队极为重要的财富,可以说是全生产队的希望,她也是极为担忧的。
“各位专家老师,希望你们能半年下来一次给我们生产队指导工作,我们才更有底气进行科学的养猪。”李友桂忙不迭的诚恳的请求道。
这样的请求当然合情合理,那些专家老师们也没犹豫直接就答应了。
罗中华听了简直喜不胜喜,这样他就更有信心了,然后就像李友桂说的那样,他自己三个月又去市里请教一番,妥了,稳了。
养猪场不大,看来看去,就十五头猪,五个猪圈。很快,罗中华他们又领着这些专家老师们转道去鸡场和鸭场,这两个地方都是在一处的,不用两头跑了。
池塘边上,被渔网圈养了三个月多的头批鸭子已经长大了,再过个半个月就能上交公社了,这是最快见效的家畜了。而鸡场的头批鸡还得再养不到三个月才能卖呢,当然鸡鸭都比猪长得快。
得知专家老师们的到来后,鸭场的鸭子已经被捉走三只拿去杀了,鸡还不够天数,所以是先捉了队长家的两只鸡杀上,还要再去打几条鱼,摘些青菜,今天中午的饭就齐了。
鸡场和鸭场完全是按照猪场的模式,分开养,特别是池塘大,鸭子是分开了三个地方在水里圈养的,当好是一批批的成大,卖掉立马就能补上,很有顺序呢。
罗中华和李友桂他们当然做得极为的不错,完全都考虑到了瘟疫的问题,可以说很有先见之明,未雨绸缪了。
专家老师们都觉得特别好,大力的赞扬了第七生产队的工作,当然也提了一些建议。
“我发现你们生产队的池塘不少,如果有条件的话,对于大批量的养殖,最好还是再分开,分一批去其他的地方养。注意观察家畜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舍不得不要怕亏,总好过最后吃不能吃卖也不能卖。”
这个是很务实的忠告了,他们也不是万能的,可以随时随地替生产队解决问题,基本上只能靠他们自己。
罗中华他们当然都听懂了,不住的点头,乖的好像学生一样。
午饭是在罗中华这个生产队长的家里解决的,第七生产队的盛情邀请,摆了三桌,连其他生产队队长也要蹭吃蹭听还讨教,差点没把罗中华气得破了功。
李友桂也在这个陪同吃饭的行列,她倒不是想要吃这顿丰盛的午饭,而是她走不了,罗中华不让她走,就连那些专家老师们也让她留下,因为和这个小姑娘很有话说呢,小姑娘又非常的好学勤奋,特别受到他们的欢迎。
在人多热情气氛热烈之际,李友桂看着这些专家老师们突然福至心灵,激动的想起了一个她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垂涎了已久的美食。
那家伙可真的好养,个头还大,养得一点不费劲费力,就是费人而已。
费人是什么大毛病?完全不是问题,现在别的不多,就是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