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36.日本式回旋龙骑
在春日山荡了几天,受到了几位老熟人的热情招待之后,小平太圆满的骑着百段回乡。另外还多买了那匹起初就准备买的普通军马,做个替换,毕竟稍微激烈的战事一匹马就不够用了。
回了山内,很快秋收也开始了。
而小平太的那两支马上筒也做好了,小平太试了一下,居然也能二十米内精确有效杀伤,感觉很满意。赏赐了那名造枪的工匠一俵大米,并让他再打几个。
而后小平太就骑着自己的百段,拿着自己的马上筒去朝山内义胜炫耀了。
山内义胜的马也是上杉辉虎送的,很是神骏,倒也不是特别羡慕小平太的百段。虽然自己的马比小平太的略差一线,但是也不至于要觊觎小平太的。
可等到小平太为他演示在匀速奔驰的战马上持马上筒射击的时候,他敏锐的抓住了什么。他先是查看了小平太的马上筒,然后问小平太马上筒制造情况。
他所在意的是,信浓守护小笠原氏之前有流传的小笠原氏流镝马术。很多小笠原氏的武士都是弓马娴熟,甚至左右开弓。所以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在与村上义清的争斗中往往不断派遣流镝马武者往来袭扰村上义清的军阵,在村上义清的军阵出现破绽时弃弓换枪猛烈突击由步兵组成的方阵。靠这一手和村上义清在信浓很是撕了好几年,要不是后来村上义清拉拢了部分越后武士和上野武士与之对抗,也许小笠原长时还不会被他打跑去京都。
而处于南信浓的山内氏,当年第一代山内义明公御门下降,起初只有账面上三千贯文,实际五千余贯文的领地一乡而已。还要养细川和一色两个家老,以及维持自己公方之子的体面,根本没有从京都带什么有强力传承的弓马名家来。
这也是山内地方虽然也多少产一些马匹,领内的饲育所也发展了好些年。虽然大体上满足了山内武士对马匹的需求,但是却没有诞生什么人马合一,马弓精强的名武士的原因。
毕竟练习马上弓术,不是说自己瞎鸡儿拿个弓在马上放箭就好的。如果你只追求在马上能放箭那拉上几个武士一两个月就能有效果,可要追求准头就是千般苦万般难了。
而先前沼田合战时,山内义胜和小平太亲眼看到一百余骑越后骑兵,也是凭借流镝马战术不断扰乱北条方的阵型,等到北条方步兵出现动摇和破绽之后,再如波涛一般步骑协同冲上去车轮战。居然只用了区区一千人,就击败了北条康元四千众。这让山内义胜本人记忆深刻,这也是他倾向于结盟上杉氏的发轫。
培养一个步弓手也许需要三五年,培养一个马弓手却远远不止。当然如果你是游牧民族的话,就当我没说。以日本的国土地貌形状而言,日本根本无法产生规模庞大的骑兵,更不要说弓骑兵了。
以当前的状况来看,日本人肯定不是马背上的民族。(后来所谓的日本骑兵之父秋山好古打造日本现代骑兵,那可就不再是纯粹的骑兵了,那个日本有名的“敌后纵横三百里”故事里日军的骑兵一小半都是快速机动的骑炮兵和机枪兵。骑兵数量仍旧很少,一个完整的骑兵联队才不过四百四十二人而已)。虽然武士们大多会骑马,且很多马术精湛,但马上开弓却并非人人可以。
这和这些武士从小训练的步弓有相当大的区别(保元·平治之乱也就是源平合战那活儿武士到是大多习练马上弓术,传说中最为厉害的神射手那须与一骑着马奔驰在海水中,可以一箭射中水中船只上晃动的扇子,弓术之高无可比拟。以至于后来的日本游戏中将“与之一弓”设定为弓术神技),别的不说,在马背上与在地面上,着力点和人体重心完全不同。何况奔驰的马背上多么颠簸,还有乘马时不便于使用熟练的手开弓的问题,能左右开弓的人多稀少。
而马上筒就没这些问题了,虽然在有效杀伤距离上稍微差弓箭一些,但是装填铁炮只要学一个月甚至一个月都不需要,就能和用弓箭袭扰一个作用,还简便如此之多。
这个好处无限拉进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机动性火力和战场突击力量上的实力对比,欧洲地区鞑靼式的弓骑兵已经很难对用火枪武装起来的成规模步骑兵产生较大的威胁了。
小平太自然知道这是军事发展上的很重要一环,欧洲军队所使用的回旋骑兵,以马上卡宾枪不断袭击方阵,往来循环,直至方阵出现破绽,然后一拥而上。
这些骑兵一个人五六把火枪,上战场之前全部装填好,只要对着人开枪就行,近距离密集骑兵的齐射火力也不容小觑。
这也造成了这种看似能够一兵两用的兵种大大推广,整个欧陆几乎一多半的骑兵都转变为了这种回旋骑兵的情况。这就又造成了一种更不好的后果,大部分的骑兵失去了近身肉搏和冲击方阵的勇气(既然靠远距离火枪射击就能打死人,为什么还要冒险去硬拼呢?)?,最后退化成了只敢不断在外围射击的咸鱼兵种并最后遭到淘汰。
毕竟骑兵在当前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的二三百年里,还是军队的最重要突击力量,如果骑兵不敢突击,这骑兵还要他何用呢?
而当下让农民来做回旋骑兵代价太大,也不现实,马匹盔甲武器都要重头来。如果安排武士来做,装备倒是可以要求武士们自备,可是武士全日本才几个人,很鸡肋的。
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那就是不符合国情,与当下的社会环境不符,不能够硬搬生套。
不过山内义胜如今有了老婆的嫁妆,自己本身还能支用一点钱,还可以讹一点他老子的钱。他和小平太合计了,想要弄几十骑出来看看,试试水。
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