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重生之民国元帅> 第二百六十七节坦克

第二百六十七节坦克

  德国人也在研制虎王坦克,而且已经研制成功,但是虎王坦克的生产实在是太复杂了,德国所有的机械设备都要求精准,所以在生产上就不可能大量的生产,跟美国的谢尔曼坦克一样,美国人为什么不研究重型坦克,大量的生产中型坦克呢,就是准备用数量干掉质量,德国人看不到这一点,就算是在战争后期,要求的东西也要尽善尽美,他们生产出一辆虎王坦克,美国人就可以生产几十辆,甚至上百辆谢尔曼坦克,一辆虎王坦克可以干掉好几辆谢尔曼坦克,好几百辆谢尔曼坦克,你可以吗?早就把你的虎王坦克给咬烂了。
  虽然很多华夏军官出于好心,跟德国人提过这个问题,不过德国人都是微微一笑,私下里他们还认为华夏人做事不严谨,稍微取得了一点成功,就要开始飘飘然了,竟然转过头来指导你们的老师,当年要给我们德国人帮助你们的话,别说你们国家的工业化了,恐怕现在你们国家连一个冒烟的烟筒都没有!在大清朝的时候,德国就开始向大清朝出口工业设备,那个时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国家,英法联军希望华夏继续衰弱下去,所以关于工业上的事情从来不给华夏出口。
  不过当时德国给华夏出口工业设备也是迫不得已,英法等国家已经在华夏取得了他们的地位,德国在世界上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当英法等国家把全世界都给瓜分完毕之后,德国只能靠着他们的高精尖技术在全世界进行掠夺了,只不过他们的掠夺方式不一样就是了,英法等国家是以殖民地的方式对全世界进行掠夺,德国是以出口工业品或者是工业设备的方式对全世界进行掠夺,不过德国也不是傻子,对于那种军事工业比较强悍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出口的,出口的全部都是一些民用产品,既能够赚了钱,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个难以打败的对象。
  本来保安团如果不出现的话,恐怕华夏想要扭转这样的地位很难,当保安团出现以后,毛远山要订购的东西全部都是一些工业设备,而且都是一些高精尖的工业设备,以往外国人都会用一些落伍的东西来欺负华夏人,仗着华夏国内什么东西都没用,对工业设备又不怎么了解,可毛远山派过去交接的全部都是克隆人士兵,他们经过短暂的升级后就可以变成工程师,别说是现在的这些工业设备了,就是比着先进几十年的东西,他们也会,外国人还想要在这种方面上搞小动作,估计就要失去华夏这样的大客户了,全世界出口工业设备的国家又不是只有你们一个。
  那个时候应该是毛远山最高兴的时候,在德国跟美国之间左右逢源,美国的工业技术虽然跟德国比起来稍微有些不足,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华夏来说,那绝对是足够了,况且美国的东西比德国的还要便宜一些,美国的东西并不是粗制滥造,只是在一些高精尖的方面比不上德国,但是普通的生产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在华夏国内的工业设备60%来自美国,30%来自德国,还有10%就是靠拆的苏联人的。
  另外华夏国内还有一大批的工业设备是没有国籍的,这一部分全部都是德国人在欧洲搜刮周围国家的,因为不太好写上去,所以这些设备都没有给他们标注出生地,就好像是一批黑货一样,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德国人抢来的,万一战争完成之后,这些国家全部富国,那个时候这些设备到底是属于谁的呢?不过按照毛远山的这个理论,反正这些东西老子是给了真金白银的,就算是没给钱,老子也是用武器弹药给换来的,你们要想把这些东西拉回去,就得给我足够的钱才可以,反正我是跟德国人做的买卖,跟你们这些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谈这个就有点说的远了,还是把眼光拉回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战役失败之后,希特勒就希望在苏德战场上能有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能够把德国的士气给拉上来,顺便把苏联的士气给打下去!战场上的士气尤为重要,善于蛊惑人心的希特勒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千方百计的要想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来让德国人的士气燃烧起来,就好像战争初期一样,日行千里,让苏联人跪在他们的面前颤动,所以他把目光盯在了斯大林格勒,由德国第六集团军为核心,再加上周围几十万其他仆从国军队,希特勒认为这些军队够了,可当战争打起来的时候,越打消耗越大,这些军队现在守卫都有些困难,更加不要说进攻了。
  陆军部的很多将军们都已经给希特勒说了,不要派遣那些杂牌国的军队上去,要把他们派上去的话,不是给德国军队提供支援,反而是来拽德国军队后腿的!德国军队以严谨著称,可是这些国家的军队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让他们来配合德国军队进攻,那是让德国军队距离胜利越来越远。
  很多陆军的将军都说了,如果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军队全部都是德国军队的话,哪怕全部都是新兵的,现在半个城市至少也在我们的手中,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进攻吧,打不进去,防守吧,挡不住,可以说干什么都不行,向前走不动,向后走不动,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步。
  这一切全部都是希特勒造成的,只不过希特勒身为德国国家元首,又是德国人民心中的神,把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阴影当中带离出来,这个错误是不能给我安插在他的身上呢,如果是安插在他的身上的话,恐怕会让整个德国人民失去信心,这也是德国当权者不想看到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