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节

  他伸出干瘦的右手,摇晃两下,说道:“文优,不要和田丰计较,他是在激将你呢。想让你一怒之下杀了他,你若是对田丰下手,正好中了田丰的计谋。这厮人老成精,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虽然脾气像一坨臭狗屎,能力还是不错的。”
  田丰听了贾诩的话,嘴角不停地抽搐,眼中闪烁着熊熊怒火。
  臭狗屎?
  这样有辱斯文的话贾诩都能说出来,令人不齿。田丰瞪大了眼睛,怒气冲冲的盯着贾诩,喝道:“贾诩,你欺人太甚!”
  贾诩轻笑道:“我就欺负你,你能奈我何?”
  田丰捋起袖子,猛地往前踏出一步,大声喝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哭声冲霄,可谓是天地同悲;士人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你这样激怒我,莫非是想和我一同赴死么?”
  说着话,田丰直接往贾诩走去。
  贾诩冷笑两声,手一挥,士兵立刻冲上去拦住田丰,不让田丰上前。
  田丰喝道:“贾诩,无胆鼠辈,无耻之徒!”
  贾诩慢条斯理的说道:“我是无胆鼠辈又如何?我是无耻之徒又如何?可你呢?一个愚忠之人,我和你站在这大厅中,都感到羞辱。你这样的人活在世上,简直是浪费粮食,有辱祖宗,早该去死了。”
  李儒愣住了,不解的看着贾诩。
  他们要劝降田丰,怎么变成刺激田丰去死了?
  田丰心中存了赴死的想法,他们要做的是开解田丰心中的郁结,而贾诩不断地刺激田丰,这不是火上浇油么?
  田丰脑子也不傻,直接问道:“我要死,你为何不杀我?”
  贾诩冷笑两声道:“杀你这样的人,脏了我的手。”
  田丰彻底的愤怒了,喝道:“贾诩,我让你杀死,你却不杀,是何道理?”
  贾诩淡淡的说道:“我没说要杀你,是你自己口口声声要寻死,我这一辈子最看不起你这样的人,打着忠义的幌子,其实不过是自己骨子里的懦弱罢了。一个懦弱的人,想要借助他人的刀成全自己忠贞的名头,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的人,一介懦夫,一介懦夫。”
  “懦夫!懦夫!”
  田丰失声大笑,摇头叹息几声,说道:“你懂什么,你不懂啊!”
  说完后,田丰再也不搭理贾诩和李儒,直接走出了大厅。
  李儒见田丰不说话,而是自己走出了大厅,顿时一头雾水。他看着贾诩,说道:“文和,田丰受了刺激,不会自寻短见吧!”
  贾诩摇头说道:“田丰胸怀韬略,一代智者,怎么可能自己去寻死呢?他是聪明人,虽然骨子里面愚忠,但也不是不懂变通的人。只要我们操作得当,主公麾下肯定能多一个谋臣,不过是让主公头疼的谋臣!”
  李儒眼眸一亮,问道:“文和,你有什么妙策?”
  贾诩说道:“妙策没有,笨办法到是有一个!”
  李儒一翻白眼,又是这句话。
  贾诩笑说道:“刚才你有没有注意到田丰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你懂什么?你什么都不懂!’这句话其实表露出田丰心中的想法,综合袁绍的性格来看。你认为田丰若是归顺了主公,袁绍会放过田丰的家眷么?”
  李儒摇头道:“以袁绍的性格,肯定不会!”
  贾诩点头说道:“这就是田丰最大的软肋,他虽然被袁绍抛弃了,可家中妻儿还在冀州,这是让田丰赴死的重要原因;其二嘛,也就是田丰的性格所致,田丰就是一块臭石头,死忠于袁绍,即使袁绍将田丰当做弃子,田丰还是忠于袁绍。”
  李儒搓了搓手,说道:“如此说来,只要将田丰的家眷接到长安,就可以劝说田丰投降了,看来也并不难啊。”
  贾诩摇头道:“以田丰刚强的性格,我们肯定不能说服田丰归顺主公的。我们传信给王越,让他派人去接田丰的家眷,同时把田丰交给主公,让主公头疼吧!”
  李儒笑道:“文和,你可真够奸的啊!”
  两人相视一笑,大厅中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
  两日后,大军休整完毕,而探查袁绍动静的斥侯发现袁绍率领士兵马不停蹄的后撤,证实了袁绍的确是往冀州撤去。
  故此,贾诩和李儒也领兵往长安撤去。
  大军离开泾阳县,驻守泾阳县的县令也松了口气,这帮大爷终于离开了。
  两天的时间,袁绍大败的消息飞快的在关中传播开来。这样突如其来的结局让许多人为之惊讶,因为一开始贾诩和李儒连战连败,分明是袁绍占据优势的,可瞬间之后,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变成袁绍被打败了。
  此战,已经展现出贾诩和李儒顶尖谋士的水准。
  一连串的算计和诈败,最终击败了袁绍。
  ps:四更之一,
  第十一卷 群龙无首 第720章 曹操的无奈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1:10 本章字数:2741
  贾诩离开泾阳县,往长安撤退的时候,袁绍派去通知曹操的士兵已经抵达了函谷关外,将袁绍撤退的消息禀报给了曹操。
  和袁绍败退的消息相比较,袁绍的士兵传达速度更快。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中气愤不已。
  许褚守在曹操营帐外,听见书简掉落在地上的哗啦啦声音,以及宝剑出鞘的铿锵声。随后,营帐内就陷入了寂静当中,再也没有传出半点声音。约莫半个时辰后,曹操略显沙哑的声音传来,说道:“仲康,将戏志才、曹仁和夏侯渊请到营帐中议事!”
  “诺!”
  许褚回答一声,立刻去执行命令。
  不多时,戏志才率先来到曹操的营帐中,曹仁和夏侯渊紧随其后。
  这三个人,是曹操麾下最具有谋略的人。
  曹操将三人召集过来,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戏志才坐下后,拱手问道:“主公,卑职听军中的士兵说袁绍派遣使节过来了,不知带来了什么消息?是否是袁绍已经击败李儒和贾诩,发兵攻打长安了。”
  此前,袁绍一直打胜仗,而李儒和贾诩一直打败仗,所以戏志才才会有此一问。
  而且袁绍兵败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所以戏志才等人都不知道。
  曹操叹了口气,说道:“志才啊,若真是袁绍打了胜仗,那就好了。我也宁愿让他先行一步,先进入长安也好啊!”
  戏志才闻言,脸色立刻发生了变化。
  夏侯渊和曹仁暗道不好,知道情况有变,否则曹操不会是这样的语气。
  曹仁忙问道:“主公,莫非是袁绍败了?”
  他询问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的,而且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袁绍起兵进入关中后,所向披靡,没有能够挡住袁绍的士兵,袁绍一直都是常胜将军,未曾败过一战,不可能如此这样不堪一击啊!
  “唉!”
  曹操叹了口气,说道:“袁绍撤军了!”
  “啊???”
  戏志才、曹仁和夏侯渊同时惊呼一声,袁绍撤军的消息比袁绍被打败更吓人,因为打了败仗还可以继续作战,人常说的屡战屡战就是一种极为强横的境界了。然而,袁绍连战连胜,如今只是失败了一次,就撤兵返回冀州,让人难以置信。
  “咳!咳!”
  戏志才捂着起伏不定的胸膛,轻声咳嗽。
  好一会儿后,戏志才才平复了激动地心绪,但他的脸上却升起一抹潮红。戏志才顾不得身体的病痛,直接问道:“主公,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袁绍仅仅是遭遇一场失败,也不至于突然撤军,这也太突然,太蹊跷了。”
  曹操神色颓败,将所有的事情说了一遍。
  戏志才三人听了后,都沉默了下来。
  四万大军,被打得只剩下七千余士兵,而且只有三千多人有战斗力,这也只有袁绍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公孙瓒竟然也蠢蠢欲动,这让袁绍有了借口返回冀州。
  其实曹操明白公孙瓒蠢蠢欲动是袁绍返回冀州的借口,因为袁绍离开冀州的时候,早就留下了审配和沮授留守冀州,应对突然事件。袁绍早就做好了准备,根本不惧公孙瓒攻打,可公孙瓒有一点动静,他立刻就返回冀州,这是找了一个借口罢了。
  曹操叹口气,说道:“如今袁绍退去,如之奈何?”
  曹仁目光闪烁,陷入了沉思当中。
  良久,曹仁说道:“主公,我们兖州和青州、冀州接壤。袁绍领兵退出后,就成了坐山观虎斗之势,若是我们强攻王灿而不成功,袁绍再挥兵南下攻打兖州,我们岂不是成了袁绍的掌中鱼肉了么?”
  曹仁的担心,是害怕袁绍作壁上观,然后攻打兖州。
  曹操摇头说道:“袁绍不会攻打我们的,至少暂时不会。他返回冀州后,一方面休养生息,另一方面肯定会抓紧时间攻打公孙瓒,平定北方的后患。等袁绍解除了后顾之忧,他才会挥兵南下,攻打兖州或者是攻打关中。”
  夏侯渊说道:“主公之言有理,兖州暂无危险。”
  顿了顿,夏侯渊却说道:“虽然如此,可我们一直被挡在函谷关外,只能望着函谷关叹息,该怎么办呢?”
  戏志才看向曹操,说道:“主公,袁绍虽败,但还有袁术、吕布、刘备,而且西凉马腾不也起兵了么?难道主公要后撤,返回兖州么?”
  曹操眉头一挑,说道:“王灿占据益州,又拿下了关中,已经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如今连袁绍都无法抵挡住王灿的锋芒,若是这次无法击败王灿,等王灿缓过气后,肯定会逐鹿中原,开始扫荡天下,这对我们非常不利,必须要阻止。如今各路诸侯讨伐王灿,是遏制王灿的最后一次机会,不容错过。”
  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说完后,曹操看向戏志才,问道:“志才,你有什么办法破掉函谷关?”
  戏志才闻言,摇了摇头。
  他不是没有使用各种办法攻打函谷关,可守关的郭嘉和荀攸都是顶尖的谋士。两人配合起来,足以看穿曹军的计谋,不管是主动搦战还是诱敌出战,亦或者是想抄小路进入函谷关后面,但还是被识破了,没有取得进展。
  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却没有取得一点成绩。
  荀攸和郭嘉,再加上赵云、黄叙、严颜、裴元绍,已经足以挡住曹操的大军。
  况且函谷关易守难攻,是名副其实的天险。曹操上次起兵奉迎皇帝的时候,守关的将领贪功,才被曹操伏击,然后诈开了函谷关。然而,郭嘉和荀攸不同,两人勒令麾下的将领追击,根本不打算击败曹操,只要将曹操挡在关外,就完成了任务。
  赵云的破军营骑兵也没有主动出击,而是留在函谷关城楼上。
  一排排的长枪兵在城楼上驻扎着,使得曹操的大军难以冲上城楼。
  函谷关挡在曹操前方,就如同是一座高山,无法逾越过去。曹操连续失败,心中也有些气馁,但曹操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想法,说道:“我欲强攻函谷关,你们意下如何?”
  戏志才也想攻克函谷关,却无计可施。
  他张嘴想要说话,可到嘴的话,却还是咽了回去。
  夏侯渊说道:“主公,我们无数次的引诱赵云出击,都没有成功。这次还要佯装不敌,引诱敌军住出击么?”
  曹操摇了摇头,说道:“强攻函谷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