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_分卷阅读_766
万大姑娘是个急脾气,全家大姑娘却有几分心眼,套了半日话,才得出结论,说这消息,居然是从今日的主家,袁马监家里传出来的。
万大姑娘听了这话,直接就找袁家大姑娘,问上了脸。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源头
袁家大姑娘也不是个好脾性的姑娘,两人一时把话说岔了,一个觉得袁家管束不好下人,居然传这种没影的闲话,坏县令夫人的名声,若是传到宋大人耳朵里去,这袁家莫非能讨到好不成?
一个是气,平日里亲密的手帕交,今儿又是自己的好日子,一片好心请大家来聚聚,说两句知心话。却为个外三道的县令夫人给自己脸色看,可见是要攀高枝去了?
一时误会,倒是都气了个倒仰。
不过话倒是说清楚了,这话是从袁家传出去的,和袁大姑娘和袁夫人说没关系,也没关系,说有关系,也有关系。
因为这话,是从袁马监的二儿子屋里屋里传出来的。
袁家二少爷去年出门,半路买回来的一个丫头,长得妖妖乔乔的,说是什么读书人之后,将袁家大少爷迷得神魂颠倒,回来就名媒正道的还办了酒,当二房夫人给纳进屋里了。
还说了,这爱妾就是他的命,若是要嫁给他当正头夫人娘子,就得好好待这个个妾。
能跟他家联姻的人家,谁家姑娘不是娇养长大的?这还没成亲,自家男人就成了二手不说,还得忍着恶心,好好对一个妾?
人家姑娘嫁过来是做主母的,不是做缩头乌龟,上赶着将一个妾供起来当祖宗的。
因此,原先还有点意思的几家,都纷纷改口,给自家姑娘许了人家嫁出去了。
这袁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子承父业,跟在袁马监身边学习,打算将来接亲爹的班。
至于这二儿子,小时候有几分读书的天份,家里也指望他能高中,因此下死力的供着,到如今,也只得个童生,连秀才都还不是。
不过有了这个妾以后,倒是被这妾哄着,每日苦读。
又因为这二儿子护着,袁夫人也就捏着鼻子忍了。
只想着,等二儿子中了秀才后,就算有这么个妾,也不碍什么事了。
哪曾想,因为大姑娘眼看要出嫁了,到时候肯定要带几个人出门子,这家里使唤的人手就不够了,就买了几个丫头婆子回来。
老二心疼这个妾,说是给自己,实际是给那妾要了两个过去。
结果没过几天,就传出这话来。
袁夫人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一来她要忙着闺女出嫁,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管这个,只让人去申斥了几回。
二来,这宋重锦来,因为皇帝亲口说的,让宋重锦负责马场的所有事宜,一下子,就将几大马场的马监都给压了下去。
袁马监心头不服气,那平日里就带出几分来,袁夫人和袁马监夫妻一心,自然也对宋重锦和王永珠没什么好感。
心底其实还巴不得这话传出去,坏了他们的名声,心里才痛快呢。
不然,真要管,还能管不住?
这不,没几天不就传得沸沸扬扬了?袁家大姑娘是袁夫人的闺女,自然也知道自己母亲的打算。
她是没出阁的姑娘,不好说什么,只能装不知道。
此刻被万家大姑娘这么问到脸上,又难堪又有几分心虚,所以才跟万家大姑娘吵了嘴。
还是全大姑娘在中间打了个圆场,两人虽然嘴上说算了,心里却都还有气。
万家大姑娘也不是个能受气的,本来是准备将王永珠给的那银鎏金的簪子,来给袁家大姑娘添妆的。
可听了这些闲话,再看袁家大姑娘居然还生气,就觉得这簪子真给了她,只怕是辱没了这好东西。
因此只将自己平日里戴的镯子取下来,做了添妆,连饭也没吃,就气哼哼的要回家。
全家大姑娘到底跟万家大姑娘更要好,两人商量的是将那日一起得的银鎏金簪子一并给袁家大姑娘,见万家大姑娘没拿出来,她也知道意思了,也就从自己头上拔了根簪子做了添妆,跟万家大姑娘一起回来了。
回来后,就到各自的母亲面前嘀咕了今日的事情,也是让两人来给王永珠提个醒。
加上那潘婆子知道这消息传开后,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这话迟早要传到县太爷府里去,那日的真是情景是个什么样的,她难道不清楚?
若是真坏了县太爷夫人的名声,她就是有八个脑袋也不够啊。
潘婆子急了,想了想,打听县太爷夫人似乎对曲氏和陈氏颇为高看一眼,因此带着厚礼就来求两人,去王永珠面前给自己求个情,也辩白一下,真不是她说出去的。
而是那日里见过那一幕的,除了她还有剩下没挑中的那几个丫头婆子。
后来不是被袁家买了几个回去么,估计是那几个人嚼的舌头。
这不,曲氏和陈氏听了这消息,又得了潘婆子的求情,今儿不就上门来了么?
王永珠听完此事,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面上不显。
先是十分诚恳的谢过了曲氏和陈氏,见两人气得不行的样子,反而还安慰她们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倒是不怕这些闲话!谢谢两位夫人处处为我说话辩白!两位夫人待我之心,我都清楚明白——”
曲氏和陈氏见王永珠是真不在乎这个,松了一口气,还是提醒了一句:“夫人,论理这话不该我们说,只是,这人言可畏。如今虽然这些闲话传开了,也只在咱们这个圈子里,不是谁都跟袁家那样没个成算,到处传去。也就是自家叽咕一会子,是绝对不允许外传的!”
“夫人和大人还是早做区处的好,免得被有心人听了,传得县城里都知道了,坏了夫人的名声。这女人的名声要紧!”这是贴心贴肺了。
王永珠知道这两人是真心为自己好,才肯交浅言深,说出这番话来。
想了想,王永珠才笑道:“多谢两位夫人提醒!我倒是有个法子,到时候恐怕还需要两位夫人帮忙——”
曲氏和陈氏忙不迭地拍着胸口:“夫人放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开口!”
王永珠只笑说,过几日就知道了。
曲氏和陈氏见王永珠胸有成竹,也就放下心来,要告辞家去。
王永珠也不虚留,只给立夏使了个眼色,让她取出两个荷包来,递给两人,两人还不收。
王永珠只说是送给两位大姑娘的,谢她们为她公道说话,还打听出这源头来,这是她的一点心意。
两人才道了谢收下了。
回家递给万家和全家两个姑娘,打开一看,荷包里面各是一对金镶红宝的耳坠,一看就价值不菲。
万家大姑娘和全家大姑娘爱不释手,去出来就要戴,被两个母亲给抢了回去,给包好了,才骂道:“这样的好东西,留着将来做嫁妆都使得,戴出去丢了怎么办?娘给你收着,将来你出门子再给你。”
这都是后话。
王永珠送走了曲氏和陈氏,脸色就沉了下来,先吩咐人去前头院子里,看有谁在前头,给叫到后院来。
没一会子,石头就来了,见王永珠脸色不对,立刻躬身问有什么吩咐。
王永珠简单的将事情说了一遍,石头的脸色就变了,这一段时日,他们全部的精力都在马场那边,还真没注意这些事情,这是他的失误。
当场就跪下来请罪。
王永珠也没想到,一个红丫还能惹出这样的事情来,她和宋重锦都没想到,也不怪石头。
因此只吩咐,马上去查,这袁马监一家的底细,尤其是袁家二少爷的那个妾,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是在哪里被袁家二少爷买回来的?一切都要彻查个清楚!
石头领了命,也不多说,立刻出门去了。
王永珠这才往张婆子屋里去。
张婆子见王永珠气色不对,忙问:“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情?听说今儿个京城来信了,可是信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王永珠这才想起来,京城的信还没拆。
不过此刻也不急,她将曲氏和陈氏说的话,说与了张婆子听。
说完,张婆子就沉下脸来,母女俩对看了一眼,才开口:“莫非那个妾是金钗?”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放心去闹!
不怪张婆子和王永珠母女都想到了金钗。
实在是这闲言碎语针对性太强了,若只是说王永珠善妒,估计她们都不会多想,顶多只会觉得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没找到王永珠别的毛病,只能拿这个说事。
可从袁家二少爷那个妾那里传出来的话,就变了味了,直指王永珠心狠手辣、见利忘义、对亲人十分苛刻,见死不救。
这里头意思就多了,要么这背后传出这话的人,是心思恶毒,为了一己私怨,不管不顾的往王永珠头上泼脏水。
要么就是,这背后的人,跟王永珠以前有恩怨纠葛,觉得王永珠对不住她。
再综合听到的袁家二少爷那个妾的情况,从外头买来的,读书人之后,年纪听说也不大,对自己有敌意。
想来想去,王永珠自认为所有的亲戚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当年高进事发后,被发卖不知去向的金钗了。
毕竟对金钗来说,王永珠没能听从王永安的安排,给高进当妾,以至于王永安将她送到了高进手里。
后来高进的覆灭还有王永安一家的凄惨,的确都跟王永珠有关。
当然,这只是猜测,一切还要等石头那边的消息回来才能确定。
张婆子猜测是金钗后,忍不住就恼了,一拍桌子:“肯定是金钗那个贱丫头!跟她爹一样,外表看着像个人样,却成天鬼鬼祟祟心思歹毒,就跟那阴沟里的蛤蟆一般,冷不丁就跳出来,毒不死人,膈应人!”
“还有脸说别人心狠手辣,见利忘义?我呸!也不看看他爹是个什么货色!害得当初咱们一家子都差点没了活路,她那个时候咋不骂他爹不是东西,心狠手辣了?”
“都是针不扎到自己身上不疼呢!这一家子怎么就这么阴魂不散呢?当初甩不脱他爹,如今怎么咱们都到赤城了,还能碰到她?真是晦气!”
王永珠也没拦着张婆子骂人,知道她心里升起,这么发泄出来倒还好。
等张婆子骂完了,才上前道:“娘您别为了她们气坏了自己的身体,不值得!”
张婆子哪里不气:“你是不知道,金钗这个丫头心思才歹毒啊,这话要是穿出去,你这名声可就毁了!只怕她就是存着这个心思,知道你是县令夫人了,她沦落到给人当妾了,自己日子不好过,也不让你好过呢!”
“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凭啥让她这样说你?那袁家也是死人啊?让这话传出来,这不是跟咱们女婿过不去么?”
“咱们现在就去袁家!老娘得看看,那嚼舌头的到底是不是金钗那个死丫头!要是真是她,看老娘怎么收拾她!”
“要是不是她,老娘也得骂骂那袁家的夫人,刚给我闺女使绊子,当老娘是死人啊!”
说着一边喊人进来,给她换衣裳,就准备要出门。
王永珠一想,来赤城县这一两个月了,因着天气冷,自己事情多,她也就办了个宴会,和官眷认识了一下。
态度和和气气的,并没有想仗势欺人。
没想到她省事了,倒是让人欺到头上来了!看来这做人还真不能太好说话!
也好!如今宋重锦这边听他说,马场这边的事情他大致已经摸清楚了,这里面多年来盘根错节,陈腐的规矩,还有一些什么利益纠葛,几乎已经根深蒂固了。
马场为什么这些年新生骡马的出生率大大降低,说来说去,不过是事关有些人的利益罢了。
选育优良的公驴和母马,才能杂交而生成马骡来,这样的马骡吃得比马少,对饲料要求也不高,耐劳苦,抗病性强。
因此才被朝廷选为负重转运粮草。
可这些马场的马监们,多年经营,这马场似乎已经不姓朝廷,而改姓他们的名字了。
为了捞好处,捞利益,每年拿着朝廷下拨的款项,不选育购买优良的品种,而是随便敷衍的买一些价格更低廉的老母马或小型公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