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耽美>谁与渡山河> 谁与渡山河_分卷阅读_9

谁与渡山河_分卷阅读_9

  他相信各位臣子跟北君没什么私人恩怨,可他想不到,只因着“利害”二字,一道从不轻出的“诛九族”,居然有这么多人赞同!居然有这么多人要逼着父王下大狱!
  ·
  天衍帝神色严厉,俯视众人的目光迸出冷厉的刀光。
  乐师不知何时停止了奏乐,内侍不知何时跪满一地,满朝大殿沉默俯首着,殿外大雪簌簌而下,所有人都在偷偷看这位天衍帝的脸色,屏息等着这位天下共主如何裁决!
  长久的沉默之后,是清凌凌地一把声音。
  辛鸾站了起来,以手触额,“父王,儿臣有话要说。”
  天衍帝严厉的目光转向他,辛襄在身后用力地扯他的袖子,就连济宾王也朝他缓缓摇头。辛鸾没有退却,他在父亲让人噤若寒蝉的目光中,用地地拂开辛远声的手。
  天衍帝眼神威压下来,“你要说什么?”
  辛鸾迟疑道,“儿臣想说,今日大喜,王叔刚刚凯旋归来,那些国政各位大人何不先放一放呢?”
  闻言,天衍帝面色稍霁,半个殿内都是喘出一口气的庆幸。
  紧接着,辛鸾毫不相干道,“宗法规定王族儿郎满十五岁便可以议亲,先与父母拟定一家闺秀,等年岁满二十岁便可成亲礼成,儿臣如今也满十五岁了。”
  满朝就听着这个孩子突如其来的一段话,不知他是何意。
  就听他接着道:“父王说过,儿臣虽然生于王庭,然婚姻、妻子乃是干系一生的大事,若我遇见倾心之人,大可不必拘泥于富贵门阀之见,不必左右于朝廷权贵之往来,只要是倾心相许,无论是谁,您都为我做主。”
  天衍帝神色难看起来。
  辛襄难以置信地抬头,似乎预料到他要说什么,急切地喊了一声,“阿鸾!”
  只见辛鸾没听见一般,自顾自走到玉阶的正中,以额触地,一揖长拜,“那儿臣现在就跟父王坦言,我倾心之人乃北君闾丘氏二女!望父王成全。”
  第12章 班师(4)
  辛鸾的话无疑像个巴掌一下子扇在了臣子的脸上。
  群臣前一刻还在想方设法地给北君定罪,太子这一刻居然就言之凿凿地聘罪臣的女儿,只见况俊、齐嵩等一众老臣都不禁浑身一僵,各个惊疑不定起来。
  辛襄紧缩着眉,他也知道辛鸾在胡扯,但是太子既然这么说了,谁都不能当什么都没听见,他心急如焚地盯着那小小的身影,不知道他后面要如何对答。
  而就在这样紧绷情绪中,外间忽地寒风大起,长信宫大殿在灯光中摇曳,更衬得这令人不安的静。
  知子莫若父,天衍帝目光锐利,眼缝里的目光刀一样的慑人。
  他道,“太子连女孩儿家是谁都没见过,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就说要娶人家?”
  辛鸾抬起头,没有闪避:“谁说儿臣不知道?闾丘忠嘉两个女儿,长女叫做闾丘仑灵,次女叫做闾丘西旻,在北方是‘春’与‘秋’的意思。”
  天衍帝眯起眼睛盯着他,“那你知不知道那两女是罪臣之后?”
  辛鸾眼波闪动,“儿臣知道。”
  “那你还说要娶她们?”
  父子在阶上僵持着,整个大殿像是绷紧了一根随时会断的弦。
  许久,天衍帝收回目光不再看他,冷冷道,“小儿不谙国事,还不下去!”
  辛鸾轻轻咬住嘴唇,失落地垂下眼睛。
  ·
  辛鸾孩子心性,他离席的时候并没有多想。
  一来是觉得“诛九族”的论处有些残忍,二来看不得大臣在逼着父王下旨,所以他就耍了个小聪明,亲自上前愤君父之慨,想要帮着父王挡了挡。
  只是他不知道这一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天衍帝十四年,北方狱法山异动,执掌北境十五年的闾丘忠嘉父子倒台,但出于种种复杂暧昧的政治关系,天衍帝倒闾丘,却未倒闾丘一党,闾丘亲族或论罪流放、或罚入奴籍,多数北君在位时的官员依然在位。所以才有天衍帝十五年,济宾王得胜还朝,齐嵩司空复况俊嘉祥策动大臣再度上疏,请旨株连闾丘一族。
  少年内心敏感,大致猜出这些人应该是另有打算,或站位某某君侯承继北方这大片土地,或联袂瓜分北君的军队、财富、势力。但他忘记了一个共识:即北君闾丘有罪——这是数个月前就定下的朝议,哪怕他父亲这个君王也是认同的。可他刚刚贸然的请求,不是罚,是赏。
  内廷宴饮,重臣十几位,那些话若不是他父亲来问,朝臣围攻起他来问题只会更尖锐难答,若是他父亲今夜一口应了他,明日外廷朝议,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波及更大,更不好收拾。
  ·
  可是辛鸾的年纪让他没法理解这些,他也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看自己好心为父亲分担,父亲没有领情还当庭斥责,他只觉得有点委屈。
  大抵是血脉传统,高辛氏的儿子都十分地恋慕和崇敬父亲,要是没有父王这一番责备还好,父王既然责备了,辛鸾心想他是没法这么草草站上来,草草说两句话,被当做是胡闹,最后草草退下的。他握紧了拳头,带着点不可理喻的执拗,也不起身,就顺着话说,“父王说的是,儿子年纪小,的确是不谙国事,但将心比心,闾丘一族驻守北境十五余年,也有功劳……”
  太子这般决绝的口气要说,谁也不敢真的上前去捂他的嘴。
  辛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已经不敢看王伯的脸色了,阶下臣工也没想到十五岁的孩子有如此胆色,也不由呆在一旁。
  “太傅讲过,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辛鸾回忆着叔父的话,缓缓复述,“北君自知大罪,王师到达狱法山浊浴水后,引八百骑兵单独出塞巡击蚩戎,深入蚩戎腹地两千里遭遇大兵,知道绝无生还可能,仍能命人埋下王旗、不使受辱,掩埋珍宝、不使资敌,战到最后自刎于敌军阵前,未有一刻想过叛逃偷生!”辛鸾也知道自己不能停歇,深吸一口气猛地站了起来,转身看向阶下依次道,“蔡斌将军,陶滦将军,巢瑞将军,您们都是征战沙场的老将军,若父亲今日真的搬出株连的罪名,阿鸾请问,若是将来镇守北境的是您,狱法山再遇异动,知道妻子女儿不得保全,您是战?还是叛?”
  辛鸾这番话,比刚刚横插一杠、玩闹般的许婚要有理有据有节得多,殿阁仿佛有凉风一霎,满殿的文臣武将都沉默了。
  辛鸾坦然回身,直视着金座上九旒玄服的天衍帝,“父王不是专横狠辣的君王,我相信,闾丘忠嘉也一定相信。父王问我喜欢谁家女儿,我的确没有想法,但是我怜闾丘两姐妹骤然丧亲的身世,真心有刚才那一求。”
  ·
  雪打灯笼,金钟九响,一声一声敲在臣工的心上。
  辛鸾站在金阶红毯上,噘着嘴,臣子看不到的地方,一脸委委屈屈受到气了表情。天衍帝低头看他,虽未说话,但神色已深自赞许,见状也只能略显无奈地摆摆手让他先下去。
  仍不死心的直臣谭建元、步安宜见陛下有转变心思的预兆,不禁动容。
  缓声道,“陛下……”
  “陛下……不能放啊!”
  天衍帝也清楚太子刚刚的话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分量并不够。
  从来朝堂廷议都是要靠众口捧着来的,资历不够的,群起一捧,便能捧上台去,而为人反对的,群起而攻,上了台也要垮掉——刚刚的连番上疏看着气势大,说来也只能慑住两个孩子和不常上朝的武将而已,在大朝会上根本也算不得什么大场面。
  他从容地将目光转向一直不言不语的济宾王,问,“琅辙,你怎么看?”
  济宾王姓辛,名涧,字琅辙,此次北伐他功劳最大,当然也最有发言权。
  同为王族,济宾王坐姿更挺拔,没有天衍帝那股帝王雍容的雅意,更多一分武将的骨重神寒,他一振衣袖,宽袍大袖振出战衣甲胄的气势。
  “王兄知道的,臣弟向来不插手内政,从来是王兄要我讨贼,我便跨马出征,要我打仗,我便披坚执锐,”济宾王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从来严肃的脸孔上忽然咧嘴一笑,他讽道,“不过刚刚谭大人、步大人说得热闹,不知道的还以为满殿人都出征去了呢。”
  ·
  济宾王说得含蓄,却好像给刚刚叫嚣的文臣扇了一个巨大的耳光。
  满殿只听他款款道,“王兄既然问我了,那臣弟就说说自己的看法。我想得简单,闾丘嫡脉里长子次子都战死了,只剩下个一直在神京为质的幼子和两个女娃娃,三个没有长到马鞭长的小崽子能有什么威胁?满屋重臣将军在王庭的宴席上合谋着怎么弄死他们,没来由的让人笑话!”
  济宾王做的并不是严谨的君臣奏对,偏偏他说来有股令人肃然的潇洒气度。
  天衍帝缓缓一笑,“那就这样办吧。诸位也都起来吧。”
  齐嵩为三公首辅,一直与济宾王交好,原本动的就是按军功资历北境该划归济宾王的心思,既然济宾王都没有贪这个便宜的意思,他也不执着纠缠。谭建元、步安宜资历未足,不值得忧虑,只是况俊嘉祥和几位臣子沉吟着,似乎还有些迟疑。
  “我知道各位在担心什么,”天衍帝拍了拍御案,撑着龙椅站起身来,“闾丘忠嘉被称为狱法山下’巨齿鲨’,作战骁勇,万夫莫敌,他与其他三君和我高辛氏打下了天衍的江山,诸位怕的无非是孤一直念着多年的功勋与袍泽之情,不顾祖宗法度会法外开恩。”
  众人闻声心中微微生寒,况俊嘉祥亦是垂下头去。
  “西君乃梓童【1】母家,南君墨麒麟,中君丹口孔雀,闾丘能以常人之身位列四君自然是有彪炳后世的功勋,十五年前河朔最后一战,我举着三足乌纛旗带领部下冲锋,五天五夜跑死了三匹马,是闾丘把马换给了我,随马疾奔一路护持!
  “我封四君,中土平坦四方戍卫,西方山川连绵守其险,南方踞江守其富,只有北方孤贫苦寒,偏偏邻近蚩戎,干系重大,非大将不能守也。谁都知道北境天珍地宝、奇珍异兽颇多,行径甚至广于我直属的东方棘原四千五百里,可为什么除了闾丘没有人愿意回去?诸位说要为我建造宫殿,说为君父解忧,说义不容辞,可当年北境空虚,又有几人敢说一句要守住我北境防线,叫蚩戎再不敢踏上我们的土地?”
  天衍帝声音并不激昂,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温温吞吞不辨喜怒,可偏偏一些大臣坐在各自的坐垫上听着,纷纷都有些不自在了。帝王的目光在将军和臣子的脸上一一扫过,目光所及,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整个大殿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动静。
  天衍帝娓娓道,“这殿上许多人大概是没有去过北方,北方的风不像这里这样的和软,刮在脸上是挟着风沙的刀,人在那样烈风中蹉跎,老得也格外的快,前年闾丘忠嘉入京觐见,他一身战衣还是当年出征时的甲具,可是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力战百人的勇士——孤原来想着,忠嘉他明年过了六十五,该赐他致仕了,北方苦寒,就叫他回来东方棘原养老,年赏不必多,禄米千石就够他这老头安享晚年,待他寿终正寝,自有我儿旌表他忠勇壮烈……”
  帝王低沉的声音带起宽厚的堂音,辛鸾心中一颤,敏锐的抬头:
  有那么一瞬间,他几乎要认为父亲老了。
  可天衍帝落在儿子身上的目光只有一刹,帝王便划开目光,走出御案。他威武的步伐风一般拉开他的锦袖黑氅,带出一种难以抗拒的威严。辛鸾攥紧拳头,目光灼热,只见父王对着满殿的臣子朗声,“祖宗的规矩,孤不会改,朝议的定罪,孤更不会改!就像太子说的,北境十五年强敌不敢南下,闾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闾丘已死,闾家军队覆没,河朔以他为愧,诸位,你们该放心了,也该收手了。”
  仿佛是金铁的低鸣,一席话卷起臣子心中猛烈的风暴。
  天衍帝没有再等群臣的议论,一手叩在御案上,“传我王令。”
  秉笔的内监于丹樨下跪倒。
  “闾丘嘉祥因狱法山之过,一脉籍没抄家,永不任北境之主,男子逐出神京,三代内朝廷永不录用。”
  帝王金口玉言,一字一句震得人心口激荡。
  紧接着,天衍帝道,“然孤念闾丘多年功高辛劳,以其‘忠嘉’之名赐名北境忠烈祠为‘悯嘉寺’,同时准太子所请,待闾丘二女成年,千金为聘,做我高辛氏的儿媳。”
  作者有话说:
  【1】梓童:王后
  第13章 手足(1)
  夜里雪下得愈发的大了,天地都混沌。
  王庭西苑因着是几十年的禁宫,入夜之后十分安静,只能听到落雪的簌簌声,段器陪同着辛鸾站在温室殿外的宫墙根儿的阴影下,安静地朝着东边儿望着,耳边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宫外铳炮的鸣声,想来神京的百姓兴致很好,宫里的宴席都散了,他们还在庆祝。
  这里是天衍帝入秋后移居的寝殿,辛鸾今夜问过父王的安,没有急得回东苑,而是没有声张的等在殿外,为了不引人瞩目,还特意选个个阴影死角。
  段器习武多年,目力极佳,他看着东边的御道眼波一动,“殿下,来了!”
  辛鸾哈着气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厚底靴踩着新雪向外张望,果然,他看见一列禁军一列内侍簇拥着一顶抬舆而来。内宫中有特旨赐乘抬舆的人不多,他认出人来,立刻面露喜色地迎了上去。
  而领着抬舆的小内监眼见着陛下的寝宫近了,冷不防僻静处突然拐来太子殿下,惊了一番,刚想行礼,只见那个被白狐狸氅子裹得像个丸子一样小人儿,一步一脚印地走上来,粉妆玉砌的小脸上忽地露出笑意,伸出手指先在嘴边嘘了一声。
  小内监的膝盖打着弯儿,喉咙里刚要唱出来的“殿下万安”忽然不能确定要不要喊出来了。
  抬舆里的人耳里极佳,闻声威严的声音顷刻间传来出来,“什么事?”
  内宫里的人似乎对抬舆里的大人物多有惧怕,小内监停下抬舆,瞪着眼左顾右盼。
  辛鸾笑嘻嘻地答,“叔父,是我。”
  抬舆里沉默了一刻,紧接着,刚刚不近人情的声音和缓起来,隐隐还带着融融笑意,“就知道你会在哪里等着。”说罢,轿帘被人从内部掀起,济宾王弯腰走了出来,甫一照面,他仍板着脸,“阿鸾,刚才在长信殿上胆子不小啊,在一班老狐狸面前耍心眼,你父王的话也学会顶嘴了。”
  辛鸾才不怕他,罩着宽大的风毛帽,嘻嘻笑着上前去扯叔叔的袖子,让他走过来些。
  济宾王看他这个样子还有什么不懂,立刻招随驾的钟叔来,钟叔会意,送上一包沉甸甸的小锦囊。
  那小锦囊里装的是实打实的金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