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世界穿梭> 世界穿梭_分卷阅读_164

世界穿梭_分卷阅读_164

  这不,孩子大伯一听说有人想领养孩子,便立马答应了下来。
  之前,方立安只说了一个大概时间,所以两个孩子现在都还在老家住着,就等着她亲自来领人。
  韩云峰父亲的勤务兵带方立安过去的时候,黑心肝的大伯娘还想收一笔“卖孩子”的“人口转让费”。
  方立安冷笑,直接说了,孩子本来叫什么,以后还叫什么,不改名,不更姓,她负责给孩子吃,给孩子穿,供孩子上学,直到把孩子抚养成人。等她老了,也不要孩子给养老。她凭什么给钱?不愿意她就去领养别人,愿意的多了去了。
  她这想法在别人看来跟傻子无异,领养孩子却不给孩子改姓,竟然还主动说将来不要孩子养老,搞得大伙儿直接蒙圈。
  所以,这位同志,你领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给别人家养孩子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处?
  本来两个孩子的爷爷奶奶还是有几分不情愿的,毕竟是三儿子唯二的血脉后代,送了人,成了别人家的娃,百年之后他们哪还有脸去见儿子,只怕活着的时候连觉都睡不安稳。
  现在好了,这位军人同志说了,不改名,不改姓,娃还是他们老吴家的娃,便也不再阻拦,只希望尽快促成此事,不要再节外生枝。
  虽然大家都不理解为何会有这样奇怪的人,但事情还是很快办好了。请来当地有名望的老人、村长当见证人,双方签了领养文书,从此,方立安正式成为两个孩子的养父。
  临走前,女孩的亲大伯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娃过来,搓着手,憨笑道:“这孩子跟芸芸玩得好,要不您一起。。带去?”芸芸是方立安养女的小名。
  方“大傻子”心道:你有病我有病?然后理都没理这个面憨心奸的庄稼汉,带着两个孩子走了。
  户口什么的都是走的绿色通道,办的很快。方立安请韩云峰吃了顿饭,聊表谢意,当天就带着孩子们远赴西南军区任职。
  走的这么急,主要是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
  吴阳今年八周岁,自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几乎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大伯大伯娘只会嫌弃他们吃得太多,浪费粮食,又怎么舍得出钱送他上学。因此,别看他八岁了,到现在一天学也没上过。
  方立安想着早点过去,趁还有二十几天才到九月份,抓紧时间给吴阳补补课,最好能直接上二年级或者三年级。
  至于吴芸,先上一年学前班,明年上小学。但上学前班之前,也要补一些幼儿园常识,不然到了新环境,什么都不懂,容易受欺负。
  三人乘火车,方立安买了两张硬卧下铺、一张硬座。从羊城到昆城,全程长达二十八个小时,她自己从头坐到尾没问题,但孩子不行。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白天的时候,逗两个孩子聊天,顺便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常识,晚上就坐在走廊一侧的凳子上睡一夜。
  两个孩子第一次坐火车,还是长途,难免有些兴奋,大晚上的,睡不着觉,但是火车车厢十点钟熄灯,两人就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眨眼。
  黑暗中,方立安仿佛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有星光。
  二十八小时的路程本该是枯燥无味的,但因为有了两个孩子,方立安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不仅不无聊,还有点小忙。
  要带孩子吃饭,带孩子玩,带孩子睡觉,带孩子上厕所。反正,不能让两个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上厕所也不行。
  索性孩子们还有点认生,再加上之前过了两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性格有些内向,在她面前有点拘谨,一点没有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闹腾劲儿。
  虽然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才是小孩子该有的状态,过早的懂事、成熟意味着童年的提前结束,但方立安并不打算让他们重返天真岁月。
  他们本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父亲牺牲,母亲弃之如敝屣,既然已经经历过人间的苦楚,尝到了其中的苦味,那么便早日让自己强大起来,早日成为一个别人无法抛弃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让那些知事的成年人自由选择,估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选择提早懂事,因为很多道理都是越早知道越好。
  算上晚点的时间,火车咣当了整整三十小时,终于在第三天清晨五点到达昆城。
  这一次,方立安是有人接的。新官上任,又是团级干部,该有的待遇一样不少,勤务兵开着吉普车在火车站出站口等候。
  路上,吴芸晕车晕的厉害,小脸惨白,头晕想吐。吴阳这个做哥哥的不知道脑补了什么,吓的泪眼汪汪,但又怕自己哭唧唧的样子惹得方立安不快,硬是忍住了,没让眼泪流出来。
  方立安也无奈,是她大意了,没想到孩子晕车的可能,早知道应该提前准备两个橘子或者晕车药。一边给小闺女掐虎口,一边安慰大儿子,“没事,只是晕车,趴着睡一觉就好了,你要相信爸爸!”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方立安一家三口终于在七点出头到达西南军区空军航空兵训练基地。
  作为新上任的政治部主任并航空兵师参谋长,方立安在第一时间到组织报到,然后才由后勤部主任廖勇军带去家属院安顿。
  按照方立安的级别,在这个训练基地,除了几个大佬排在她前头,她也是个说话响当当了人物了。不仅能够分到一栋独立的二层土楼,在土楼的小院里,还有一片菜地,极好的待遇……
  第268章
  昆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三面环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宜居宜人。
  方立安平时的穿戴都是部队发的,不缺衣服。但是两个孩子当初跟她走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除了身上穿的两件打了补丁的破烂衣衫,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至于孩子父亲的抚恤金,孩子妈改嫁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都进了大伯和大伯娘的口袋。
  方立安自是不会要这个钱,但是写字据的时候,话说的非常清楚,那些钱是孩子亲爹孝敬孩子爷奶的,以后吴家这边的人就不能再对两个孩子有任何要求。不改姓是不想让孩子忘记亲爹,但有些关系,该断还是得断干净。
  爷三个来到新分得的院子,廖勇军给她介绍了左邻右里,左面那栋小楼住的是朱副政委一家,右边那栋小楼住的是装备部李部长一家,章师长和胡政委住在前面一排。现在这个时间点,只有嫂子和孩子们在家,可以等几位领导下班回来再上门拜访。
  家属区这边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压井。电倒是不缺,每个房间都装了灯泡,一楼客厅竟然还有个吊扇。家具是部队统一的制式,桌椅床柜,一样不缺。
  楼上有五个房间,三间朝南,两间朝北,面积基本上都在十五平米左右,餐厅、厨房、卫生间都在楼下,每层大概一百多平,所以客厅面积还挺大的。
  看外观和墙面,房子不算旧,房龄估计也就七八年左右。方立安觉得,按照她的任职任期,在这边呆上十几年总是要的。
  距离调令安排的上任日期还有一段时间,组织上让她先休养几天,熟悉下周围环境,安顿好家人,然后再销假。所以,她现在仍处于休假期间。
  方立安带着两个孩子将楼上楼下跑了个遍,记下家里缺的东西,回头去后勤部领。又让廖勇军给她安排的勤务兵小侯开车带他们去趟城里,打算给两个孩子添置点东西。
  刚到新家没多久,就听新爸说要坐车出门,吴芸的小脸白了又白。不过新爸爸已然有了充分的准备,车子先绕道医务室,领了晕车药,让吴芸服下后才出发。
  有了晕车药的帮助,吴芸一路上的感觉比来时好了许多,没了头晕犯恶心的烦恼,跟哥哥吴阳一起,对新环境表现出了小孩子应有的好奇、兴奋、紧张……
  到了昆城市里,刚十点出头。这个时间点挺不巧的,早饭不剩,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们爷三个早上几乎什么都没吃,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
  方立安让勤务员小侯直接将车开到百货商店,在卖糕点的柜台称了一斤鸡蛋糕,拿回车上,让两个孩子就着军用水壶里的水吃了个饱。
  刚出炉不久的鸡蛋糕,金黄松软,油光发亮,散发着浓郁的蛋香和奶香,香喷喷的热气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从四面八方袭来。
  吴阳、吴芸兄妹俩两双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吃的蜜口香甜。内心os大概是“鸡蛋糕是比火车餐还好吃的饭”。
  八十年代的鸡蛋糕绝对是金贵吃食,在多少人的世界里,那就是“不生病几乎吃不到”的系列之一。
  勤务员小侯在一旁看的口水直往心里流,觉得他们新来的参谋长真是宠孩子。晕车又不是病,吃啥子鸡蛋糕呀。(新来的参谋长:???)
  至于方立安自己,忍忍吧,马上该吃午饭了。
  两个孩子吃饱喝足,方立安开始带他们逛街,不是闲逛的那种逛,她的目的性很强,先买缺的东西。
  她自己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的东西,糙汉子一个,怎样都能过得好。主要还是为了孩子,孩子上学得有小书包,得有文具,得有衣服鞋子,还有零嘴和玩具。其他生活用品大多可以找后勤部解决,比如瓢盆碗筷,拖把扫帚,床单棉被。
  在外面吃过午饭回来的时候,经过驻地旁边的农贸市场,买了两只老母鸡和四只小鸡仔,外加一大把蔬菜种子,西红柿、土豆、茄子、青菜、萝卜,不一而足。院子里有好大一块地,一小块圈起来养鸡,剩下的用来种菜,不然浪费了。
  长期随军家属在部队食堂吃饭是要交伙食费的,一般在军人的津贴工资里扣。虽然会非常优惠,远比在外面吃要便宜的多的多,但是大多数军属都会自己买菜做饭,只有比较“懒”的军属图方便才会去部队食堂。
  方立安家里除了她自己一个大男人,就只有两个几岁大的毛孩子,没人操持家务,带孩子吃食堂完全没有问题。但小孩子毕竟跟成年人不同,总吃大锅饭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家里的菜地就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们换换口味。
  回到家属院的时候,家门口站了一个小兵,原来是廖勇军派来问她需要领什么生活用品的。结果家里没人,这已经是人家跑的第四趟了。
  方立安:“照我那一套东西再来两套就行,顺便再来一套拖把扫帚,家里得收拾一下。锅铲之类的厨具可以领到吗?还是要到外面买?”
  “碗筷瓷缸都有,厨具要去旁边的农贸市场买。”意思就是不会发。
  方立安让他去领东西,她自己带两个孩子去农贸市场买厨具、米面。
  两拨人的速度都挺快,总共用了二十几分钟,厨具和其他生活用品都集齐了。
  方立安让他们把东西放下,剩下的事情她们爷仨动手收拾就好。她和两个孩子刚组成一个家庭,正好可以借着搬新家的契机让他们参与进来,加深对新家庭的归属感。
  光看两个孩子做事的利索劲儿就知道,他俩以前没少给家里干活。当然,方立安也不忍心压榨小孩子的劳动力,给他们安排的都是些轻快的活计,比如,帮忙递个抹布,看护小鸡仔之类的。
  翻地,种菜,围鸡圈,打扫卫生,铺床。。方立安的战斗力那绝对是杠杠的,等天黑的时候,一家三口已经围着四方桌一起吃饭了。
  上得了战斗机,下得了厨房的方立安做了三菜一汤,土豆烧鸡腿、西红柿鸡蛋、青椒土豆丝、紫菜蛋花汤。
  吴阳&吴芸:星星眼.jpg,新爸爸真厉害,比妈妈做的还好吃……
  晚饭过后,两个孩子的肚子都鼓成了球状,方立安带他们去散步——拿着之前准备好的西瓜拜访左邻右里,一个西瓜,一家一半。
  先是左边的朱副政委一家。
  方立安捧着半个西瓜,身后跟着两个小尾巴,站在院子门口敲门。朱副政委一家碰巧正在吃饭,听见敲门声,来开门的是朱副政委的儿子,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
  这小子明明是第一次见方立安,却一点也不认生,看着方立安手里的西瓜,笑嘻嘻地叫人,“叔叔好!”一边迎她进门,一边大喊大叫,“爸,爸,来客人啦,是隔壁新来的叔叔。”
  四人还没走到小楼门口,朱副政委就迎了出来,后面还跟着一大家子,有男有女,年纪大的妇人是嫂子,年纪轻点的是他儿子、女儿。
  朱副政委看起来四十有余,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同样的副师职,年仅三十三的方立安自然显得更有前途。他个头不高,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壮中带胖,可能是做文职工作的原因,平时疏于锻炼了。
  对于方立安上门拜访,朱副政委自然是高兴的。不说这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至少人家态度摆的很好,让人舒服。
  方立安见人家一家子正在吃饭,不好多留,放下西瓜,介绍了自己的一儿一女就告辞了。
  她前脚刚走,朱副政委一家后脚就议论起来。
  “这小伙子真是长得一表人才!”朱大嫂一脸姨母笑,“我下午看他在家忙里忙外,所有活儿都是他一个人干的,能干哩!”
  “爸,他是什么级别的?干什么的?”朱副政委十九岁的大儿子朱堂堂问道。
  “是新来的政治部主任,兼我们航空兵师参谋长。”朱副政委郑重介绍道,言语中满满的后生可畏。
  “参谋长?他看起来也就二十几,还不到三十吧,真的假的?”一家子都觉得不可思议。
  “看着脸嫩而已,其实已经三十多了,没看人家孩子都挺大了?”朱副政委也唏嘘不已。
  “别看他长得好,两个孩子倒是挺磕碜的。”说话的是朱副政委的闺女,今年十五岁。
  “可不是吗?两个孩子确实不像小周,可能像孩子妈多点。”朱大嫂开始自动脑补小周媳妇的模样,估计不太好看,跟小周这么俊的人一起都没把孩子生好看点,可惜了。
  “哎呀!小周走的太匆忙,忘了问他媳妇怎么没来。”朱大嫂怒拍大腿,懊恼极了,为自己刚刚错过得到隔壁小媳妇一手消息的机会。
  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隔壁叔叔身上,朱正正已经拿起铁勺独占周叔叔的见面礼。他本不欲出声,想着最好等自己囫囵吃饱再说。可是周叔叔刚刚说的话里有个非常明显的信息,一大家子都没发现,他才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妈,你没听见?周叔叔刚刚说他儿子叫吴阳,女儿叫吴芸。”
  “这怎么了?”问话的是朱芳芳,她跟朱正正一直不对付。
  朱正正翻了个白眼,一边表演大口吃瓜,一边嘲讽道,“说你蠢你还不服气?周叔叔姓周,他儿子女儿为什么姓吴?”
  朱芳芳:你才蠢,你全家都蠢……
  “吴阳、吴芸就不能是名字吗?人家不能叫周无阳、周无云?”朱芳芳大声反驳,这个弟弟真讨厌,一天到晚说她笨,他又聪明到哪儿去了。
  已为人父母的朱副政委和朱大嫂第一反应就是,不对,哪有给孩子起这名字的?无阳?但又总不能像儿子说的,老子姓周,孩子姓吴吧?这个想法明显更不靠谱。
  不知道朱副政委家已经为了他们家爷仨的姓氏展开了一波涉及人参公鸡的热烈讨论,方立安回家抱了另外半个西瓜,来到右边小楼的李主任家。
  李主任家人口少,饭简单,吃的也早,方立安到的时候,李家大嫂正在收拾碗筷,给方立安开门的正是李主任本人,他对方立安的到来同样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李主任比朱副政委看着要年轻一些,但比方立安看着又年长一些,年纪应该在四十上下。
  方立安来到客厅沙发坐下的时候,李主任隔空对着厨房吩咐:“小玲,家里来客人了,上壶茶。”
  方立安忙道不用,借口家里还有事,放下西瓜就要走。李主任挽留两句不过,便任她离开。
  方立安说家里有事,也不全是借口,刚搬过来,要忙的事情肯定不少。尤其是两个孩子,他们不仅是新搬来昆城,更是新搬来这个家,多了一个陌生的父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