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妻_分卷阅读_58
皇帝的心思,悠悠荡荡地飘了一瞬,见母后还在看着他,等他一个答案,忙收敛心神,回答母后的问话。
他避而不答是否相信温羡,只迎着母后迷茫的目光,恭声回道:“温羡此人,品行才能俱是一流,对女子来说,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人选。”
太后闻言良久不语,直至夜色垂拢,殿内昏暗无光,方怔望着案上那张写满佳字的名字纸,声轻如烟道:“难道这是天意不成……温家替哀家抚养了一个女儿,所以哀家,要再还温家一个女儿……”
关于如何处理妹妹和温羡的事,皇帝自己心中,也甚是为难纠结,遂也没有立刻接母后的话,在心内暗暗思考着,他想了片刻,又听母后道:“明日你派人去明华街接阿蘅入宫,咱们一家人,明天中午说说体己话,商议下嘉仪这事,如何收场,把心里话说开,一家人,不能在心里留了疙瘩……”
原正为妹妹之事忧心的皇帝,闻言暗暗雀跃,立即答应下来,陪母后用完晚膳后,他人刚出慈宁宫,即命赵东林择好翌日午宴地点,吩咐底下好生布置,等到了第二日,下了早朝的皇帝,回御书房召见完重臣,匆匆处理完要紧朝事后,将余下折子都先搁在案上,留待晚上再看,人先离了建章宫,携亲近内侍,快步向午宴所在的御花园疏影亭走去。
疏影亭位处梅林深处,清幽雅致,四周设有可开合的琉璃花窗,端抵似一座建在香雪海中的雅静小室,既可赏梅,又不受寒气侵扰,皇帝原对这选址十分满意,但在往梅林深处的疏影亭走去时,踩在白石小径上,走踢了一颗细小的石子,眼望着那颗小石子圆溜溜地滚到一边,皇帝原本轻快雀跃的心情,立时往下一沉。
……若她不慎脚踩了石子,摔了怎么办?!!
皇帝想起前夜在建章宫,她脚踩了一颗圆润光滑的碧玺珠,向后摔去,若不是他眼疾手快地在后扶着,那样重重一摔,她定会伤着,而她腹中的孩子,或也会跟着受到伤害,甚至……流产……
仿佛已看到了她痛苦地摔倒在地、鲜血浸湿裙裳的可怕情景,将近中午的晴好天气,皇帝遍体发寒,眼望着这条长长的白石子路,眉头紧皱。
赵东林见原本兴致颇高、连辇都不坐、健步如飞往前走的陛下,忽然停下来不走了,不解地躬身问道:“陛下,怎么了?”
下一刻,他知道怎么了,挥挥手,令随侍的侍卫内监散开在这条白石路上,全都睁大了眼,仔仔细细,将所有或有的细石子,全给陛下踢飞干净。
第107章 棒槌
原本清静无声的梅林,一时提靴踢石之声,此起彼伏,通往疏影亭的白石径上,随行御驾的侍卫内监,个个低头弓腰,瞪大了眼睛,寻找散落在石径上的细石子,一一踢飞干净。
如此耗了约一炷香时间,赵东林趋近御前,“陛下,都清理干净了。”
皇帝边往疏影亭走,边吩咐道:“回头传话给司宫台,让他们安排宫侍,将宫中的这些石径,都一一清理干净,特别是入宫经御花园往慈宁宫的那条路上,更是要仔细些,一颗碎石子都不能有,小心人踩了跌着。”
机灵如赵东林,自然知道圣上话中的“人”指的是谁,他恭声遵命,随行圣上至疏影亭中,见圣上对着地上的一架铜镀金珐琅炭盆,又皱起了眉头,“怎就安排了一架?!天冷着呢!”
虽然还没出正月,冬日余寒犹在,但今日天气晴好,这会儿又是大中午的,亭子里设一架炭盆已经足够,再多,怕就会嫌热了……赵东林心中作如此想,但看圣上面色,比今日处理官员失职时还不好看,也就将心中想法,默默地咽了下去,只道奴婢该死,速速命手下内监,再在亭内,多燃一架炭盆。
皇帝细细打量完亭内布置、午宴陈设,再挑不出什么不好来,又问赵东林:“昨日朕让御膳房为今日午宴准备青州菜,都备了些什么?”
“回陛下,有凤尾虾、樱桃肉、狮子头、文思豆腐、白汁元鱼、水晶肴蹄……”
赵东林正利落地报着菜名,忽听圣上打断他问:“这些菜,有孕之人都能吃吗?”
赵东林能被圣上赞一声“机灵”,自然是真的机灵,他含笑回道:“奴婢昨夜问过郑太医,这些菜孕妇都吃得,其中肴蹄和虾肉,对孕妇和胎儿,都是极好的。”
皇帝赞赏地“唔”了一声,又吩咐道:“回头让郑轩详开个药食单子,派人悄悄送到明华街去,告诉碧筠,她既领着沈宅之事,夫人和胎儿的安康,就都担在她身上,若夫人和胎儿有何闪失,断不会如上次轻饶!!”
赵东林恭声应下,拖开靠桌的梨花木座椅,请圣上坐下歇等。
但特意提前来此的圣上,却歇坐不得,一直站在疏影亭外,双手负在背后,翘首眺看,在见到太后娘娘的凤驾,穿过梅林,迤逦而来时,忙快步迎上,手搀住太后娘娘,眸光却往楚国夫人身上飘,压抑着语气淡淡道:“夫人来了。”
楚国夫人微低了头,朝着圣上屈膝欲福,被太后娘娘制止道:“今儿就我们三个人,一家人之间,不必如此。”
圣上也忙接道:“是是,不必如此,夫人是有身孕的人了,平日得多注意些,往后见朕,不必行礼。”
楚国夫人什么也没有说,也未抬眸看圣上一眼,仍是微垂着头,扶着太后娘娘另一边手臂,与圣上同将娘娘搀扶入亭,请太后娘娘安坐。
亭内宴桌上,各式佳肴已经上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圣上扶太后娘娘在主座坐下后,即眸光示意诸侍离开、无需伺候,赵东林立领着内侍宫女,屏声垂首,退出疏影亭。
疏影亭内,皇帝亲自拖开座椅,微躬着身,和煦地对温蘅道:“夫人请~”
太后见皇儿先前说不必行礼,此时又亲拖座椅,十分热情,心中暗笑。
虽然平日口中总说有待详查,但行为上,却如此善待阿蘅,皇儿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罢了,应早将阿蘅视为家人,太后看得心中欢喜,见阿蘅微垂首站着不动,握着她的手笑道:“坐吧,今儿中午,也别把他当皇帝看,一家人,不必拘礼。”
温蘅心念着哥哥的事,也知道今儿这顿午宴,正是为此事而设,哥哥的性命,捏在太后娘娘与圣上手里,太后娘娘之前已同她承诺,信她哥哥,不会给她哥哥定罪,那圣上呢……哥哥的性命,就全在身前之人一念之间了……
虽在心里恨透了他,可皇权赫赫,为了家人,她总是不得不一次次地在他面前低头……温蘅忍下心中怨恨,压下满腹辛屈的无力感,垂着眼帘,安静坐下。
亭内无侍,皇帝亲自为母后布菜,为她夹菜,也借这机会,不动声色地将那盘凤尾虾与那碗水晶肴蹄,挪至她的面前,她有孕在身,不能饮酒,皇帝早想到这个,叮嘱过底下人,她面前的天青瓷杯,不是酒具,里头盛的是新沏的热茶,茶是湘波绿,她最喜欢饮这个,他知道。
她喜欢的,他都知道,最喜欢的茶是湘波绿,最喜欢的点心是枫茶糕,最喜欢的乐器是古琴,最喜欢的曲子是长相思,最喜欢的人,是明郎……
皇帝殷勤夹菜的动作,正因心中所想,而微微一顿,就听母后道:“怎地有些闷热?可是炭火太旺了些?”
皇帝自己也有些嫌热,但他原还以为近情情怯,是因为她在这里,他因内心的悄悄激动,而有些燥热,却原来,这亭中,真的有些闷热……
太后道:“开两扇琉璃窗吧,透透气,嗅着梅香用膳,也是雅事。”
皇帝依言开窗,风挟梅香穿入亭中,吹散闷热,也吹得她髻上的金步摇,在清冽沁香的梅风中,簌簌轻摇,细音如雨。
皇帝悄望着她沉静的侧颜,心想有孕之人,大抵不该受风,遂就借给母后斟酒夹菜,站在她座位的侧对面,为她挡着风。
太后哪有什么喝酒用菜的心思,今日这午宴,专为嘉仪与温羡之事而设,她草草用了些酒菜,准备提这件事,目望向皇儿道:“弘儿,你坐下吧,哀家有事要说。”
皇帝还想着给她挡风,仍是站着道:“儿臣站着听,也是一样。”
温蘅并不知皇帝杵在她桌对面是何用意,也没留意这事,她的心思,都在太后的话上,认真听太后一字一句说完后,暗暗松了口气,但仍不敢完全放松,毕竟,掌夺天下生杀大权的,不是太后娘娘,而是在她桌对面、杵站得像个棒槌的男人。
太后见温蘅不语,问她道:“阿蘅,你觉得这法子如何?若你觉得不妥,哀家再想想旁的,或者你有什么法子,说出来听听,一家人一起商量……”
……这法子,既能解了哥哥的危局,又遂哥哥的愿,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哪里还有别的办法呢……
温蘅轻道:“……我觉得此法可行”,抬眸看向对面掌夺天下生杀大权的“棒槌”,问:“……陛下以为呢?”
皇帝见她终于肯看他一眼了,愈发站得笔挺,口中道:“朕都听母后的。”
压在心中的重石,终于落地,但更深的忧惘,随之如潮水漫了上来,温蘅想着哥哥的“青云之志”,想着他所说的利用她,想着他日后的婚姻生活,一桩心事烟消云散,另一桩心事,又如云雾升腾,漫满了她的心头。
皇帝见他说了那六个字后,她的神色并不欢愉,依然有轻愁如烟,淡淡拢在她微蹙的眉尖,遂又补了一句,“温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当重用,不会令他蒙冤受罪,夫人宽心。”
他斟酌着语气,努力有点关切,但又不过于关切道:“夫人有孕在身,凡事都宽心些,不要多想,有母后在,有朕在,无人能伤害夫人及夫人的父兄,夫人安安心心地养胎就是,切莫因多思多想,累了身子,伤了腹中的孩子。”
这是温蘅第一次听皇帝提起她腹中的孩子,她听他语气诚挚,想他曾在幽篁山庄说过,他与明郎情同手足,明郎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他会对那孩子,视如己出……
温蘅暗想着心事,手也不自觉垂在腹前,轻抚了一下,皇帝暗看她眉眼柔和,眸中流漾着为母的柔情,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忐忑。
……他不敢让她知道这胎实际有两个多月,不敢让她知道他有一半可能,是她腹中孩子的生父,她说他恶心,若她知晓有这一半可能,是否不会再这般温柔轻抚,而会觉得,她腹中的孩子,是个恶心的玩意儿……
……她厌恶他厌恶到了极点,先前既已厌恶到连吃了三四个月的避孕药物,在知晓这一半可能后,她会不会为防万一,直接一剂药下去,永永远远地打消这种可能……
皇帝想得心惊肉跳,怕惹了她的疑心,不敢再就她腹中的孩子,再多说些什么,只是强迫自己移开关切的目光,尽心侍奉母后用膳。
阿蘅同意,皇儿同意,嘉仪与温羡一事如此终局,太后也算是定了一桩心事,心情略放松了些,暂将此事搁下,边同温蘅细细说些养胎之事,边慢慢用完了这顿午宴。
午宴已用完,可太后的“养胎经”还没说完,遂挽着阿蘅的手,边在梅林闲走消食,边继续讲谈,期间,还拿随走在旁的皇帝为例,笑说她当年怀皇儿时,皇儿在她腹中是如何作天作地,闹得她直至临产,几无一日安生。
“听说大长公主当年怀明郎姐弟时,虽是双胞胎,可从有孕到临产,都极顺利的,你怀的是明郎的孩子,想来性子也随他她父亲,不会叫你这个母亲多吃苦头的”,太后说着笑嗔了皇帝一眼,“不像哀家这个‘魔星’!”
太后只是随口说说,可皇帝听在耳中,却又暗暗愁了起来,若她腹中的孩子,随了他的性子,同他未出世时一样,成日尽在他她母亲腹中闹腾,那她得多受罪……
皇帝这样想着,都有点忍不住要趴在她的腹前,告诫她腹中的孩子,不许闹腾,但怎么可能,他正暗暗忧心,忽听熟悉婉音道:“臣妾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
第108章 密信
来人自是冯贵妃,她道是午后闲走,恰好见太后娘娘与圣上也在梅林,按仪近前请安。
太后知道冯氏是皇儿最喜爱的妃嫔,想着皇儿应希望美人在侧、与冯氏同行,遂命木兰扶她起身,邀她一道闲走散心。
冯贵妃婉声谢恩,眸光自太后与楚国夫人的亲密挽手处,一掠而过,依依走至圣上身边,柔柔轻道:“陛下……”
皇帝心不在焉地与冯贵妃说了几句闲话,眸光一直往太后身边的温蘅身上飘,冯贵妃暗暗看在眼里,只作不知,有一搭没一搭地同圣上说着闲话,将话题转到温蘅身上来,笑着道:“臣妾在家时,也常与母亲,似太后娘娘与楚国夫人这般挽手笑语,太后娘娘与楚国夫人这样好,瞧着真似亲母女呢。”
她这话说得声音不低,太后娘娘闻言笑看了她一眼,将楚国夫人的手臂,挽着更紧,笑问她道:“你看哀家与阿蘅,有亲缘吗?”
冯贵妃不知太后这一眼、这一句背后的真正含义,依原计划接着含笑道:“臣妾先前听皇后娘娘说,太后娘娘曾有意收楚国夫人义女,今日这般瞧着,太后娘娘与楚国夫人,确似一家人,若真收为义女,也是一桩美事。”
太后紧挽着温蘅的手,唇际微弯,笑而不语。
冯贵妃猜测太后娘娘应不知楚国夫人与圣上之事,遂谋划着令太后娘娘收楚国夫人为义女,与圣上定了姐弟名分,断了楚国夫人日后入宫的可能,她有意说了这一句后,见太后只是眉眼含笑,并不说话,还欲再设法撺掇几句,但话还没说出口,忽有一只雀鸟,直愣愣地飞扑了过来,冲向太后娘娘与楚国夫人,也截断了她的话。
那雀鸟堪堪从太后娘娘与楚国夫人中间穿过,令二人受惊分开,冯贵妃紧步上前,扶稳太后娘娘,抬眼见圣上已快步走至楚国夫人身后,手揽着夫人肩臂,助她站稳。
楚国夫人人一站定,即离了圣上怀抱,避走了数步远,圣上空悬半空的手,慢慢垂落,看向楚国夫人的眸光中,关切难以掩饰,“夫人无事吧?”
太后娘娘也紧着上前,手扶着楚国夫人,关心问道:“阿蘅你没事吧?”
楚国夫人摇了摇头,太后娘娘松了一口气道:“依哀家看,你身边得多添些人,平日出行,这些人得寸步不离地跟着,万一有个好歹,能有人及时扶着,不叫你摔着。”
圣上立即赞同,“母后说得对”,又道,“要不从内宫调些得力的侍女嬷嬷,安排给夫人使唤?”
太后娘娘想了想道:“从内宫调些有伺候孕妇经验的嬷嬷侍女给阿蘅,当年给你和嘉仪接生的孙嬷嬷,好像还在宫中,回头让她领着这些人,出宫到明华街侍奉。”
冯贵妃听到此处,心中浮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又见楚国夫人轻轻摇头拒绝道:“明郎已为我找好了有生养经验的嬷嬷侍女了……”
太后娘娘笑道:“外头找的人,哪比得上宫里出来的?!”
楚国夫人似心中有结,不愿接受来自宫中的侍女嬷嬷,仍是委婉拒绝,太后娘娘开着玩笑道:“你家里宅子那么大,还怕她们没地住不成,也不需你破费发月钱,她们仍领着宫中的薪俸,哀家让司宫台为她们加俸,等你平平安安生下孩子,哀家重重有赏。”
“听话”,似看楚国夫人仍想拒绝,太后娘娘叹了一声,握着楚国夫人的手道,“这是你的第一胎,万事求个稳妥,就当为你腹中的孩子,为了明郎和哀家安心。”
宛如一根绷紧的琴弦,“嘣”地在脑中猝然断开,冯贵妃只觉头皮发麻,怔怔地望向圣上,见他的眼中只楚国夫人一人,眸中的关切,再怎么尽力掩饰,也仍因满得要溢,而不自觉流露出来。
……难道……难道……
冯贵妃心鼓急敲,整个人如被狂风卷挟,惊惶凌乱地不知如何是好时,又见太后娘娘笑看了过来,“明郎就快做父亲了,也不知哀家的皇儿,何时能被叫一声‘父皇’?”
在太后心中,放眼后宫,最有可能诞下龙裔的,也唯有最受皇儿喜爱的冯贵妃了,皇儿登基七载,年已二十有一,膝下仍无一子半女,太后虽不问朝事,但也可猜到,朝野之间,必有非议,她将这诞下龙裔、打消非议的厚望,寄托在曾经有孕的冯贵妃身上,岂知冯贵妃听了太后这一句后,只觉讽刺荒唐。
……楚国夫人腹中的孩子,有几分可能是圣上的龙种,还是说,圣上已因某种原因,认定楚国夫人怀的,就是他的孩子……
……如果楚国夫人腹中真是圣上的孩子,皇家血脉怎可流落在外,何况圣上膝下至今仍无一子半女,这个孩子的存在,对圣上本人,对打破朝野非议,都至关重要,如果这孩子能平安生下,如果这孩子是个男孩……
……圣上已对楚国夫人如此宠爱,如果楚国夫人真生下了圣上的第一子,那她入宫之后,该是何等受宠,那孩子是否甚至会被立为太子,大梁江山的未来之主……
……不,都无需是男孩,圣上喜欢孩子,她当初有孕时,圣上曾说过,男孩女孩都好,楚国夫人纵是生的女孩,圣上也会龙颜大悦,这个孩子的存在,就是楚国夫人最大的砝码,有了他她,圣上应该不会也无法再满足于这样的地下关系,必要为孩子正名,为楚国夫人正名……
……要快……要赶在圣上设法纳楚国夫人入宫前……截断这种可能……
这场梅林“巧遇”,本是冯贵妃听底下人报说,圣上与太后娘娘和楚国夫人,在疏影亭附近的梅林散心闲走,特意赶来与圣上亲近些,并暗暗看看圣上与楚国夫人之间的勾连,却没想到,听到了这样一桩震骇人心之事。
冯贵妃心急如焚,却不能表现出半分,只能神色如常地陪侍太后娘娘,在梅林走了小半个时辰后,她送累倦的太后娘娘回慈宁宫休息,暗看圣上遥看离宫远去的楚国夫人,知道圣上也没心思在她身上,知趣告退,回到长乐宫中。
冯贵妃人在长乐宫中,可谓是坐立难安,越想越觉形势紧迫,不能再等着坐以待毙,急思良久,终于定了主意,示意心腹侍女盼儿上前,轻声吩咐。
哥哥的险事,终于落下帷幕,温蘅心中重石落地的同时,想到又有来自宫中的嬷嬷侍女,要如碧筠等人,被塞到她的身边,心中不快。
她原要坚决拒绝,可一来太后娘娘一片慈爱之心,难以推拒,二来那人刚为哥哥这事定了性,说哥哥无罪,日后要重用哥哥,她怕惹恼了他翻脸,又为哥哥带来祸事,终究沉默点头,接受了太后娘娘的好意。
马车缓缓驶离东华门,春纤问她可是回府,温蘅缓缓摇头,“去青莲巷。”
车马抵达青莲巷时,约莫申初二刻,这时候,哥哥人还在翰林院,来迎她的,是家中老仆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