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直播GL(穿越)_分卷阅读_118
唐迎并没有将焦黑的部分裁去,而是笑着道,“选定木料之后,便是选择古琴的样式。琴谱中古琴的样式多达五十余种。不过我们既然正好有幸拿到了一截烧焦过的木头,不做焦尾琴就说不过去了。”
选定样式之后,就是制样板。审核确定之后,才开始正式的制作。
古琴的声音,来自箱体震荡产生的共鸣,所以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面板和底板的厚薄,内部的槽沟处理,都需要斫琴师根据自身经验来掌握。这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文艺的说,每一把古琴都是不同的,而这个步骤就能决定古琴的灵魂。
因为是正式节目,自然不能像直播那样从头到尾拍摄,剪辑起来,节奏上会更快一些。同时穿插着五位嘉宾的制作过程,有种紧迫刺激的感觉。
在快节奏的剪切之中,唐迎的箱体制作完成,进入下一个步骤,灰胎。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出现了一条红色的加粗弹幕。
——一把古琴制作短则几个月长则两三年吧?这个女嘉宾一周就能做好,真不是来哗众取宠的?
作者有话要说: 3000收藏的加更,很久没加更了所以还多了七百字,么么哒~
☆、第79章 秘密武器
这条弹幕如此显眼, 即使满屏幕都是字, 也让人不能忽视。
网络上多段子手, 也多有急智的人, 因此对唐迎有好感的观众倒是迅速反应过来,开始反驳。
——麻烦红字动动脑子好吗, 这五位嘉宾要做的东西都不是一周能做好的,明显是节目组故意设置的障碍, 肯定有办法解决。
——千工床也要做两三年, 王师傅岂不是要哭晕了→_→
——施师傅那个楼船两三年都不一定做得出来吧, 就算是以前朝廷出钱出人也要很久,何况他一个人?
沈知期本来还义愤填膺, 看到大家反驳得这么有理有据, 也就放心了。世界上还是聪明明理的人更多,至于少许智障,这个世界需要他们来衬托正常人的正常, 也就不用太在意了。
但她还是转头去看唐迎,生怕她的心情会受到影响。
不过唐迎面上仍旧是淡淡的, 大部分时候她都是这样, 看不出喜怒。不过沈知期跟她相处的时间长了, 多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确不在意,便笑着问,“要不我们把弹幕关了?”
“不用。”唐迎摇头,“既然上了节目,就少不了被人评论, 关掉了不是也在吗?”
这倒是,再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看对方说什么,也好提前有个准备。相信这事儿不会在弹幕这边就完了,后续估计还会继续发酵酝酿。关了倒是清净了,但也失去了一个了解对手的机会。
再说,看直播弹幕就是一种氛围,为了一个差评就关掉,未免因小失大。
就像弹幕上说的那样,其实节目组定下一周的时间,本来就有考验的意思,毕竟这是综艺节目,不是纪录片,要的就是那种克服困难的紧张感。所以不止唐迎时间紧张,大家的时间都不充裕。
所以也有一部分观众被那条弹幕影响,他们倒不是觉得唐迎肯定做不到,而是好奇她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因为古琴是用木材制成,而木材质地松软,放置久了之后还容易开裂,因此为了保护琴胎、避免开裂,箱体制作完成之后,要经过灰胎这个工序。
所谓灰胎,与福建脱胎瓷器所用工艺“夹纻”相同。乃是先在木胎上裱褙一层夏布——也就是细麻布,也称纻布。然后再用调和了特制鹿角灰的大漆一层一层刷上,形成厚厚的漆胎。
漆在古琴制作工艺之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大漆,又叫国漆,是天然木漆,将漆树皮割开,流出来的漆液过滤之后,就是清漆。虽然现代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出无数种化工漆,却无法取代大漆在传统工艺之中的作用。
灰胎不但能够保护琴体,对古琴特殊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要上多少层灰胎,则需由木胎来决定,从初灰到中灰到细灰,少到四五层,多到二三十层都有。
每一层灰胎上完之后,要放置阴干,打磨找平,然后再上下一层。
这就是制琴工艺之中最为耗时的步骤,最精细的可达数月之久。
不过唐迎这是在节目里,当然不可能有那么长的时间。所幸节目组这边从节目效果的角度考虑,也允许他们采用折中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施师傅和王师傅做的就是船和床的等比例缩小版模型,而唐迎也在上灰胎时,拿出了自己的底牌。
节目组只对他们所用的原料做了限制,其他方面则没有要求。这个天工阁又是唐迎亲自设计,沈知期负责修建,所以她十分顺利的得到了一间经过特别设计、安装了很多机器,专门用于阴干的房间。
这就是她的秘密武器了。
影响漆的干燥速度的条件,无非是温度和湿度,所以只要打开机器,让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自己需要的程度,就能极大的提高干燥速度。再加上灰胎之中添加了易挥发的化学溶剂,放入房间里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干透,可以继续下一个步骤。
这个解决办法,也是弹幕上大多数人没想到的。因此看到唐迎完美将之解决,都十分兴奋。
——现代科学的胜利233333
——感觉之前那个黑子估计脸都肿了【没想到吧.jpg
——开了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莫名感觉有点爽是怎么回事?
很显然,唐迎这种做法,也是其他人都没想到的。不但主持人很震惊,其他四位本来在低头忙碌的嘉宾也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过来参观了一波。
主持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复杂,立刻抓住机会上前采访。
施师傅的表情很复杂,像是激动,又像是惋惜,最终什么都没说。
方师傅最干脆,摇头叹道,“我们年纪大了,思维固化,不像年轻人这么容易接受新东西啦!”
王师傅表示还是有点不太能接受,这手艺活儿怎么还能这么做呢?他并且有些担忧的说,“这自然风干的木材更不容易脱胶,能保存更久。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走捷径,结果东西放了一阵就坏了,这是砸自己的招牌!”
“话也不能这么说,”旗帜鲜明的表达对唐迎的支持的,只有沉迷根雕的秦师傅,“任何一种改良,都要经过千百次的试验。那爱迪生发明电灯,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呢!而且他用的也不是现在的钨丝,是碳化竹丝。怎么能因为自己失败了,就将改良斥为捷径呢?”
在这几位嘉宾之中,秦师傅可能是最纯粹的一个了。他沉迷自己的技艺,也认为一切有益的、为技艺服务的改良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确实有效。
“要是当时的人都认为碳化竹丝是最好的,也就没有后来的钨丝灯了。”最后,他这样说。
这段采访唐迎是不知道的,直到现在才看到,闻言在惊讶之外,还有些欣喜。那是一种漫漫长路踽踽独行时忽然看到同路人的振奋,即使最后并不同路而行,但知道还有这样坚持的人,便已足够。
屏幕前的观众显然也对秦师傅的话很赞同,纷纷出言支持。
——秦师傅是明白人!
——就是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本质上都是工具。人类发明工具,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