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相全功_分卷阅读_42
“不错!就是他!”阿罗厉声道:“老淫棍袁重渡!”
“啊?!”老二大吃一惊:“这,这都啥跟啥啊?!咋会是袁重渡?”
“哼,人心险恶!袁重渡也是一门之主,平时道貌岸然,谁知道他私下里是个蛇蝎心肠的**之徒?”潘清源说:“而我大哥又为人老实敦厚,性情内敛,所以最容易受人欺负!事情,也才闹到如今的地步!”
“是我连累了你们……”潘清琢的声音低沉落寞。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蒋明瑶没有听过阿罗讲那个故事,所以有些不明就里。
而我和老二,之前听到阿罗所讲的那个,也并非是事实的真相。
那只是一个流传在外的谎言罢了。
阿罗和潘清源,怀揣着极端愤怒的心情,把那一段已经过去了许久的,惊人的悲剧,又重新在这墓穴之中,讲述了一遍……
第54章 灭门之祸
在很多很多年前,潘家与袁家,都是江浙之地的大户人家,又都是术界中人,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很有些过往的交情,就像我们陈家和蒋家一样。
袁重渡当时还很年轻,也还没有做到袁家的家主,他跟潘清琢是同年相契的好朋友,甚至还歃血焚香拜过把子,义结金兰,成了异姓兄弟。
因此,在闲暇的时候,袁重渡常常到潘家里去做客,叫潘清琢兄弟,称呼宁楠琴为弟妹。
潘清琢是个很老实,很本分,还有些内向的人,很重感情,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也敬重自己的义兄。
可宁楠琴却是个不分的女人,用阿罗的话来说,就是水性杨花的荡妇。
她在年轻的时候也颇有几分姿色,并不甘于和老实的潘清琢平淡的度过余生,所以安稳的生活,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福分。
袁重渡倒也是个**的人,更是个不顾廉耻,不讲道义的恶徒,他和宁楠琴臭味相投,见过几次面之后,眉来眼去,就对上了。
两人时常避过潘清琢,在暗中互通来往,乐此不疲的花前月下,行苟且之事。
而且,据潘清源所说,就是因为宁楠琴和袁重渡通奸,在一起**作乐的忘乎所以,结果才丢了女儿——宁楠琴和潘清琢的亲生女儿!
潘清琢虽然很老实,但是却并非傻子,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他对宁楠琴和袁重渡的奸情,也渐渐的有所察觉了。
可是潘清琢对宁楠琴的感情很深,又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所以即便是他十分痛恨袁重渡为兄不义,也并没有把宁楠琴的丑事说出来,只是私下里提醒宁楠琴,让她不要太过于胡来。
除此之外,潘清琢又宣布和袁重渡断交,割袍断义,不再是兄弟。并严禁袁重渡从此以后再踏进潘家一步!
潘家的人对此都觉得十分奇怪,怎么好端端的结义兄弟就突然断交了呢?
可是,他们又从潘清琢那里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只当是两个年轻人闹了什么别的小别扭,过段时间可能就会和好了,因此,潘家的人也没有深究和细查。
这本来是潘清琢的一番好意,他自己既往不咎,给宁楠琴和袁重渡留下情面,希望他们知错能改。
但是,宁楠琴和袁重渡却都坐不住了。
老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宁得罪君子,别得罪小人。
圣人也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你得罪了君子,君子转脸就忘了,因为他们心怀坦荡,所以不会记你的仇;
小人则不一样,小人都是心胸狭窄的,不会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只会睚眦必报、落井下石——你得罪了他们,他们或许嘴上不说什么,但是能在心中忌恨你一辈子,想方设法的要报复你。
老爹还有一句话是,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非要得罪小人不可了,那就要往死里得罪!把他们彻底按趴下,让他们再也起不来!否则,便是打蛇不死,反会被蛇咬!放虎归山,反而贻害无穷!
因为那些小人是感化不了的,因此,即便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佛祖、菩萨,也会用霹雳手段斩妖除魔。
宁楠琴和袁重渡这种人,他们连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背叛,全然不顾养育之恩、兄弟之义、夫妻之情,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小人了!
潘清琢不提醒他们还好,一提醒就注定要坏大事!
宁楠琴唯恐东窗事发,在世上立足不住,竟然全不念潘家抚养她长大的旧情,更不念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分,去跟袁重渡狼狈为奸,暗中定下了一条毒计,来谋害潘清琢!
先是,宁楠琴痛哭流涕,在潘清琢跟前百般辱骂诋毁袁重渡,把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说是袁重渡太坏,用歪门邪道的手段勾搭了自己,自己因为年轻,因为太傻太天真,所以才一时不查,上了钩……
宁楠琴又说,自己现在已经知道错了,求潘清琢念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原谅自己,千万不要说出去,否则自己就没有脸面在世上活下去了……
潘清琢自然是不会说出去的,反而安慰宁楠琴,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以后好好过日子,以前的事情就不去提它。
两人因此重归于好。
那一年,宁楠琴央求着潘清琢,要潘清琢雇一艘船,带自己在太湖上泛舟游玩。
潘清琢自然是不会不答应,到了太湖上,宁楠琴又诱骗潘清琢下湖游泳玩耍。
潘清琢一片赤子之心,他哪里会想得到,在那个时候,他的结发妻子宁楠琴和他曾经的结义兄弟袁重渡早就在湖里布下了陷阱!
那个时候的袁重渡暗暗潜伏在太湖水下,偷袭杀掉了潘清琢!
而后,他又用事先准备好的,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假手,抓住了潘清琢的脖子和脚踝,控制着潘清琢的尸体,在水中忽上忽下。
船上的宁楠琴,则在此时配合着拍照,好让人以为是灵异事件,以为是水中的恶鬼下的毒手。
又因为潘清琢的脸上和头皮上,都留有了袁重渡下手的证据,袁重渡怕会被明眼的内行人看出来,所以就揭掉了潘清琢的面皮和头皮!
这样做,一来毁灭了证据,二来又恐怖诡异的假象,可谓是一举两得,更叫人以为潘清琢的死是鬼祟下的毒手!
两人做贼心虚,害怕潘清琢化作厉鬼报复,因此袁重渡用事先备好的葫芦困住了潘清琢的魂魄,不叫他的怨气伸张,不叫他的鬼魂来闹。
随后,就是宁楠琴在家中装痛不欲生的表演了——呼天抢地,终日以泪洗面,抱着丈夫失身,不愿意让其入土,口口声声要随他而去……表演的连潘家人都惭愧。
其实上,宁楠琴毫无戚心,在潘清琢尸骨未寒的时候,仍旧和袁重渡夜夜幽会。
只是他们的胆子太大了,做出的动静也太大了,终于引起了潘家人的怀疑。
尤其是阿罗,她对宁楠琴一直都看不顺眼,而且自己的大哥又死的莫名其妙,更让她怀疑这位嫂子了。
阿罗明里暗中,多次出入宁楠琴的卧室,更发现了许多可疑的蛛丝马迹。
这么一来,宁楠琴和袁重渡再次惶恐起来——潘家也是大户人家,一旦发现事情的真相,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怕事情败露,就又定下了诡计。
先是,宁楠琴每天都会把**铺弄湿,还故意弄出水草的残余,假做是太湖之水。
然后,宁楠琴又服用药物,把自己变得逐日憔悴,精神恍惚,好像是中了邪一样。
最后,等潘家的人来问,宁楠琴就说是自己连续几天,都在夜里遇到了潘清琢的鬼魂。
宁楠琴和袁重渡自以为假托是鬼怪,就能瞒住所有人的耳目,可是宁楠琴的肚子却一天一天的大了起来,这丑事终究还是瞒不住了!
潘清源受阿罗指使,偷偷潜身在宁楠琴的屋外,一连三天三夜不动声色,终于听清楚了卧室中的动静,更瞧见了袁重渡暗中来去!
这一下,潘家人是彻底震怒了,一切真相大白,谁都明白过来潘清琢为什么跟袁重渡断交了,也可以猜到潘清琢到底是怎么死的了!
潘家人秘密商议了许久,才定了一条计策,先不动声色,哄骗袁重渡来到潘家,出其不意把他拿住了以后,然后再做处置——要么绑了奸夫****一起去送官,要么私下里了账报仇报怨!
可是,坏人毕竟是坏人。
作恶多端的坏人,总有怕死的觉悟,更有一不做二不休的决绝。
所以,历来都有俗语说:好人不长命,坏人害千年。
潘家人假说宁楠琴中了邪,请袁重渡来看看,袁重渡却心里有鬼,自觉有不祥之兆,决定铤而走险,先行下手,杀人取命,斩草除根!
那天夜里,袁重渡有备而来潘家,他叫了几个十分厉害的帮手,潜入潘家,暗中偷袭!
一场恶战,潘时午和夫人寡不敌众,命丧黄泉,尸身都被烧成了灰烬!
但执念难消,因此留下了两具完整的魂魄,怨气冲天,飘到了潘清琢的埋葬地,也就是眼下的这个墓穴。
那时候的阿罗还小,正值十九岁生日,还没有婚嫁,她害怕受辱,无法逃命时,就跳水自尽了。
那**,恰逢是朔月之时,又是她的生辰,又在午夜冤死,种种机缘已是巧合。
再加上她的尸体漂流到东山附近,也不知道是触及了河童的秽气还是獭怪的秽气,终于发生了异变,成了夜尸,一灵不散,也来到了这个墓穴中。
至于潘清源,他的医术精湛,年龄虽然小,本事却是潘家最高的,在激战中,毒死了五个对头,还打碎了袁重渡的葫芦,放出了潘清琢的魂魄!
不仅如此,潘清源也重伤了袁重渡,让袁重渡半边脸中了他的烈毒,事后焦化,再也治不好了。
可惜的是,潘清源也受了宁楠琴的暗算,丢了几乎一半的身躯,落得至今半死不活,也逃到了这里。
第55章 奇怪的安全之地
潘家**之间被灭满门,尸骨无存!
名震太湖的医学世家,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千古以来,奸情多出人命,无论男女老少。
再说当年,大战之后,袁重渡和宁楠琴等收拾了现场,打扫一切痕迹,不留疑点。
之后,由宁楠琴对外宣称是潘家举家搬迁海外,而且还抛下了她这个举目无亲的**。
而袁重渡则大义凛然,声称要替结义的兄弟照顾身后事,把无处容身的宁楠琴接到了袁家去住……
阿罗先前讲的那个故事,就是后来袁重渡和宁楠琴编造出来的,用来哄骗世人,掩人耳目的。
宁楠琴最终为袁重渡生了一个女儿,怕人说闲话,便假称是养女。
这个养女,自然就是袁明素。
她认了袁重渡为义父,自然而然的得了袁家的姓氏和辈分名称。
袁重渡自己心中清楚,袁明素是他的亲生女儿,所以分外的**爱,教了她一身的本事。
也正是这个袁明素,在半大不大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怪病,差点性命不保!
最后,是宁楠琴杀了一个孕妇,救了袁明素,可杀了之后才发现,那孕妇竟是自己原来丢失的亲生女儿!
虎毒不食子,宁楠琴即便是再没有人性,也无法接受自己亲手杀害亲生女儿的现实。
宁楠琴的精神遭到了重创,不断的服食药物来控制,到最终,终于疯癫成魔,奄奄一息在袁家。
世人都以为宁楠琴死了,却很少有人知道袁重渡用邪术续了她的命,叫她和袁明素共用一个身体!
术界中,也很少有人知道,骇人听闻的红背蛛母就是宁楠琴!
这一段秘闻,除了潘家和袁重渡、宁楠琴之外,几乎是无人知道。
就连当年参与潘家灭门的那些帮手,死伤了大半,活着回去的,也被袁重渡和宁楠琴暗中灭了口。
老爹常说,人心之险恶,更甚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