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灵异>入地眼> 入地眼_分卷阅读_345

入地眼_分卷阅读_345

  “虢国的九龙程瑞尊?!”田婉清放下酒杯面色大惊。
  “你知道这东西?!”我们没想到田婉清竟然前所未闻说出这器物的来历,九龙程瑞尊被记载于竹书纪年,其他文献中根本没有提及过。“你怎么会知道的?”
  “我参与过虢国古墓的考古挖掘,九龙程瑞尊如今被收藏在虢国博物馆之中,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从出土到现在都没有公之于众过。”田婉清回答。
  “您之前也是考古的?”叶知秋和薛心柔估计是看见前辈兴奋不已。
  “妈,怎么从来没听您提过?”
  “怎么提,我一个考古的嫁给一个盗墓的,说出去多好听,还不是当年你爸这张嘴把我给骗了。”田婉清苦笑一声。
  “你妈要是没跟着我的话,现在在考古界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当年虢国古墓的挖掘就是她负责并且参与的。”
  “九龙程瑞尊在博物馆中”我原本以为要找寻到这样失落的古器,一定会大费周章,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知道下落,我连忙拿出叶九卿的玉猪龙,递到田婉清手中。
  “玉猪龙!”田婉清接过手看了一眼,顿时震惊无比,告之出土的九龙程瑞尊上也有这样的玉猪龙,但是只有八枚,剩下的一枚却不知所踪,想必这就是九龙程瑞尊上遗失的第九枚。
  九龙程瑞尊是找到龙脊之地的关键,没想到这一次运气如此之好,居然这么轻松就知道九龙程瑞尊的下落。
  “我们能不能看看这尊青铜器?”我连忙问。
  “九龙程瑞尊自从出土开始,就一直收藏在博物馆地下的仓库之中,这尊青铜器似乎具有某种特别的含义,我曾参与过对九龙程瑞尊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取得进展,首先这器物的来历就是一个谜,西周的工艺却完整的保留了红山文化特点,可却出现在虢国古墓。”田婉清对我们巨细无遗说。“最关键的是,在古墓中还发现一卷竹简,从上面的内容看,九龙程瑞尊蕴藏着很神奇的能力,而且这器物或许是虢国灭亡的关键。”
  第600章 琼浆玉液
  “妈,九龙程瑞尊到底拥有什么能力?”田鸡问
  田婉清并没有回答田鸡,而是一本正经看向我们,对于她来说,没有解开九龙程瑞尊的秘密一直都是很大的遗憾,后来她嫁给应悔元,因为避嫌万般无奈只好离开考古所,从此她再没有接触到九龙程瑞尊。
  “我后来听婉清提及过这件器物,我见她一直心有不甘,便到处找寻和虢国有关的文物,希望帮她解开九龙程瑞尊的秘密,可很奇怪的是,虢国的所有记载,包括同时期的文物以及文献中,从未提及过这件东西。”应悔元说。
  “你们是从什么地方得知九龙程瑞尊的?”田婉清问。
  “竹书纪年中曾记载这器物的来历。”叶知秋回答。
  “竹书纪年?!”田婉清大吃一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想必在她的认知中,竹书纪年残缺不齐,作为一本史书怎么会记载一件青铜器。
  我把封承告诉我们的事一五一十说出来:“九龙程瑞尊并不属于虢国,而是攻伐胜利后被带回去的胜利品,所以在文献中并没有记载。”
  “田姨,您刚才说,九龙程瑞尊在出土的时候,还发现一份竹简,那上面记载了什么?”薛心柔问。
  田婉清回想一下告诉我们,虢国民风彪悍历代尚武,西周初期国力极其强盛,甚至后来晋楚争霸,作为汉阳诸姬中战力强大的国家,抵御楚国北近功不可没,特别是城濮之战,晋军打败楚军开启争霸中原的序幕,虢国更是居功至伟。
  就是这样一个全民尚武的诸侯国,在强盛了短短一段时间后,迅速的开始衰败没落,原因并非是受到攻击,问题出在虢国国君的身上。
  根据古墓中发现的竹简记载,虢国中期突然开始重视玉器,对玉石的钟爱简直超乎想象,不但是君王就连臣民百姓也是如此,举国上下都以玉为美。
  虢国大军本是精良的虎狼之师,可却疏于训练被派往挖掘玉矿,甚至帮晋国伐伐楚,并非是因为汉阳诸姬同气连枝,竹简上记载了真正的原因,令很多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虢国虽然兵强马壮,可终究是偏安一偶的小国,而当时楚国是春秋乱世中国力最强的大国,虢国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居然敢随同晋国攻楚?”叶知秋问。
  田婉清不慌不忙对我们说,根据竹签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大意是楚国地大物博,有上好玉山非虢国玉矿可以媲美,若得之变能拥有天下美玉。
  “就为了玉矿,虢国吃了豹子胆敢攻伐楚国?!”田鸡大吃一惊。
  “虢国要那么多玉石有什么用?”宫爵眉头一皱。
  我端着酒杯冥思苦想,楚国又称荆楚,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并不盛产名玉。
  “竹简上可有说出国上好玉山在何处?”我若有所思问。
  “有所提及,虢国协助晋国伐楚,意在少华山。”
  “少华山?!”宫爵一脸疑惑说。“虢国以举国之力伐楚,竟然是为了一座山,到底这座山有什么来头?”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竹简上并没有记载。”田婉清回答。
  “少华山”我猛然放下悬停在嘴边的酒杯。“少华山又名三清山,虢国伐楚难道是因为那样东西!”
  “什么东西?”田鸡问。
  “和氏璧啊。”我脱口而出。
  “这与和氏璧又有什么关联?”田鸡一头雾水。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少华山古称怀玉山,相传楚人卞和在此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的璞石一块,琢磨成器便是后来千古重宝的和氏璧。”田婉清兴奋不已说。“虢国伐楚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独占怀玉山,确切的说,是想找到另一块和氏璧。”
  “和氏璧不是被我给砸了嘛,在金贵不过也就是一块玉石而已,犯得着发兵攻伐嘛?”田鸡不以为然说。
  “你,你说什么?你砸了和氏璧?!”应悔元和田婉清几乎同时目瞪口呆看向田鸡。
  “对,对啊。”田鸡挠挠头支支吾吾回答。“当时形势危急,我若不砸了和氏璧,那玩意指不定就落到赤井嘉隆手里,怎么说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这也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啊。”
  “你砸了和氏璧?!”应悔元指着田鸡瞠目结舌,然后重重叹口气。“那可是千古重宝啊,你还真是有出息,这要珍贵的东西都能毁在你手上。”
  “他砸的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玉璧而已,真正的和氏璧拥有匪夷所思的能力,虢国想要占有怀玉山看来是另有所图。”我不慌不忙帮田鸡解释。
  “和氏璧拥有什么能力?”应悔元问。
  应家也是归墟人的后裔,这本能就是该他们知晓的秘密,我也不隐瞒,把月宫九龙舫上五件神器以及各自的用途一五一十说出来。
  关于和氏璧的传闻应该是杜撰的,真正的和氏璧如今应该还在龙脊之地的陵墓之中,彭家先祖把涅槃轮一分为二,玉璧是假的,但明珠却是真的,明珠被随侯得到,便是后来春秋双宝之一的随侯珠。
  至于假玉璧的下落,想必是辗转流传从彭家后人手中遗失,那块玉璧我们都见到过,若但从玉器本身来说,的确是罕见的稀世之宝,毕竟那是归墟人亲手防止的赝品,不管是做工还是技艺都超尘脱俗。
  而且玉石本身也并非是我们熟知的玉材,那是神域之中特有的玉石,可以说即便是赝品,在这个世间也绝无仅有,应悔元和田婉清说的没错,田鸡的确是砸毁了一件千古重宝。
  “那就能说通了,竹简上记载,虢国国君坚信,上好的玉石能延续寿命,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虢国中期迷信鬼神。”
  田婉清恍然大悟点头告之,在虢国古墓中发现的竹简,对于玉石有详尽的描述,认为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意思便是虢国国君找到长生不老的办法,便是食玉,并且还记载了很多食玉的方法,所谓的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长年不老。
  不光是国君,举国上下都盛行食玉成仙之说,正是因为如此,在导致了虢国国力快速衰退,从最开始能和楚国一决高下,到最后楚国饮马黄河时,虢国已经不堪一击。
  “玉这东西硬邦邦的,怎么能吃的下去啊?”田鸡把玉猪龙拿着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一脸茫然。
  “田姨所说并非是空穴来风,虢国虽亡但有遗风,考古研究发现抱朴子便是虢国后裔,他闻名天下的著作中,曾提及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
  叶知秋在旁边引经据典补充,抱朴子特别提出玉亦仙药,但难得耳,可见玉石被列入仙药中的上药,甚至还详尽的记载了食玉的方法,比如用乌米酒及榆化为水,以葱浆消之为怡,饵以为丸,烧以为粉,至于食玉的效果便是,服之令人身飞轻举,其命不限。
  “在虢国古墓中发现的竹简山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从这一点足以证明抱朴子是虢国后裔,他的著作应该是受到虢国先民的传承影响。”
  田婉清继续对我们说,从发掘出来的墓中尸骸来看,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虢国快速没落应该和举国上下盲目食玉有关,但虢国食玉文化的起源一直都是谜,像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竹简上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看来我推断的没错,虢国国君在得到九龙程瑞尊之后,一定是从戎狄首领口中得知了这器物的秘密,知道九龙程瑞尊隐藏着长生不死的线索,只不过虢国国君并没有破解出九龙程瑞尊的奥秘。”我若有所思说。
  “这也难怪,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往前追溯,玉器很多时候都被认为是神灵的食物,加上玉为瑞器,祭天告神时常以玉为媒介,有据可查的周礼中也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薛心柔如数家珍对我们说。“在古人心目中,玉有着通神功效,虢国国君得到九龙程瑞尊,加之又从戎狄首领口中得知这器物能长生不死,自然而然想到食玉也不足为奇了。”
  “彭家后人手上有玉猪龙,一直都在找寻长生不死的办法,想必是得知九龙程瑞尊上有一样的玉器,便前往虢国,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想虢国国君透露出和氏璧的秘密,这才导致虢国会不遗余力协助晋国伐楚。”宫爵说。
  我慢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声音坚定说:“看样子,我们必须去一趟虢国博物馆,无论如何都要见一见九龙程瑞尊。”
  第601章 投其所好
  田婉清说九龙程瑞尊因为太过神奇,从出土至今都没有公之于众,这件国宝一直被秘密藏匿于博物馆的地下仓库,这个仓库犹如铜墙铁壁的保险柜,所有虢国古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都保存其中,而且外面还有军警守卫,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
  我们即便去了也无济于事,唯一能见到九龙程瑞尊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潜入地下仓库,把九龙程瑞尊给偷出来。
  “偷?!”叶知秋脸色大变。“那可是国宝啊,被抓到得……”
  “拉倒吧,还国宝呢,咱们毁掉的东西,哪一件不是国宝,和氏璧都被我砸了,还有什么好怕的,上次我问你同学宋文杰的时候,你们都在场,咱脖子上的脑袋找就不属于自个了。”田鸡不以为然笑了笑。“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也不在乎再偷一次国宝了。”
  “刚才还说你长进了,都多大的人还信口开河,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我从小教你的东西看来都忘的差不多了,说说何谓四维?”应悔元瞪了田鸡一眼。
  田鸡在应悔元面前恭敬有加,连忙埋下头唯唯诺诺回答:“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田鸡小时候估计没少被责罚,看样子他的日子也不比我和叶知秋好到什么地方去,这些东西打小封承也逼我们背。
  “你既然还记得,那的礼义廉耻何在,明目张胆敢去偷国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好了,你也知道他都这么大了,怎么说训就训,也不怕他难为情。”田婉清瞟了旁边坐着的薛心柔一眼,拉了拉应悔元衣角,示意他少说两句。“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我参与过虢国古墓的发现和挖掘,深知九龙程瑞尊的重要,一般人是绝对接触不到这样国宝的。”
  “慈母多败儿,都是你把他宠成这样的,现在偷国宝说的和去大街上买菜一样,你就不怕东窗事发他人头不保?”应悔元据理力争。
  “对啊,他就是我教成这样的,不然怎么会救了你的命。”田婉清也不避忌,当着我们的面就和应悔元争执。“再说,我也没同意让他们去偷九龙程瑞尊,我只不过就事论事而已,你这么有本事,你倒是说一个办法来听听。”
  应悔元根本说不过田婉清,第一次看见他和田婉清过招,应悔元就是完败:“我还真有办法,可以看到九龙程瑞尊。”
  “你有办法?”田婉清立刻露出笑容,这两人感情应该很好,都这把年纪了,我竟然听出田婉清在冲着应悔元撒娇。“说来听听。”
  “何必要去偷,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有钱能使鬼推磨,应家什么都不多,偏偏钱多。”
  “对啊,咱们直接把虢国博物馆给买下来不就得了。”田鸡拍着脑门说。
  “我还当你有什么好计策呢,你还真以为钱是万能的啊,虢国博物馆又不是私人的,你想买人家也不敢卖,你给再多钱也没用,何况你年轻那会名头可不是一般的响,这个圈里不管是考古的还是盗墓的,谁不知道关中应龙,你可是盗墓贼。”田婉清摇头奚落应悔元。“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把博物馆卖给一个盗墓贼啊。”
  “应叔,博物馆是国家的,这事还真不是钱能解决,即便应家富可敌国,可是里面的文物说夸张点,都是无价之宝,更不用说这么久都没有公之于众的九龙程瑞尊,您就是捐了全部家产也没用的。”叶知秋笑着说。
  “你现在怎么也断章取义了,我只不过说了一句有钱能使鬼推磨,并没有说我要买下博物馆啊。”应悔元也不和田婉清计较,反而意味深长笑了笑。
  “不买博物馆?”田婉清眉头一皱。“那你花钱有什么用?”
  应悔元能富甲天下,绝非是泛泛之辈,我猜想他绝对不会荒唐到想出买博物馆的办法,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似乎对九龙程瑞尊势在必得:“难道这钱还有其他的用处?”
  “投其所好。”应悔元说出四个字。
  其他人面面相觑,看样子并不明白应悔元的意思。
  “爸,您到底有什么办法,快点告诉我们啊?”田鸡按耐不住问。
  “投其所好?”我重复一遍,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属于国家的博物馆,怎么说也不缺钱啊,投其所好怕是行不通吧。”
  “投其所好的意思是说,要迎合对方的喜好,你们一个个怎么都这么市侩,钱多俗气的东西,博物馆当然不会缺钱,他们缺什么,我就投什么。”应悔元意味深长回答。
  “博物馆是地方财政拨款,资金方面向来充裕,好像不应该缺什么啊?”叶知秋抿着嘴说。
  “那不见得,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是文物,当然是文物越多越有历史价值,越是能彰显博物馆的等级,就连故宫博物馆都不敢说应有尽有,缺的当然是文物!”宫爵抬头说。
  “还是你冰雪聪明。”应悔元爽朗一笑。“钱是世俗之外,怕是污了博物馆的贵气,投其所好当然要投博物馆最稀缺,也是最想得到的东西。”
  “应叔,您打算向虢国博物馆捐赠文物啊。”薛心柔恍然大悟。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应家文物可不比任何一个博物馆要少,可是……”田婉清还是摇摇头神情凝重。“可是我们想要看的是九龙程瑞尊,这不是一般的文物,也不是随随便便文物能媲美的,其价值不可限量,即便要投其所好捐赠文物,就必须是足以让博物馆心动之物,这或许才能让我们提出观看九龙程瑞尊的条件。”
  “哎,早知道有今天,咱就该拾掇几件东西回来,算算毁在我们手里的文物,随便挑一件也能让博物馆把咱当爷供起来,其他的不说,黄帝用过的高古玉龟,随侯珠和太阿剑,就这几样就足够敲开博物馆的门了。”田鸡苦笑一声说。
  “要不我们回去找封叔吧,他那儿不是有竹书纪年,这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文物,足可以更正历史的。”叶知秋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