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百合>苍茫云海间> 苍茫云海间_第206章

苍茫云海间_第206章

  陈开一道:“李大人廖赞了,此中事杂且乱, 日后公务往来, 也需劳李大人多多帮衬才是。”
  两人又就这里那里那里这里互相恭维了一番, 陈开一貌似无意道:“李大人是河西郡人士?早年游学之时,曾有幸饱览河西风光。此地山水相隔,古韵犹存,有先贤立学开府,惠及一方;延昭烈遗风, 英祠常范,俊彩星驰,实乃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清平从前在孙从善手下做事时,常常要跑到阾枫、涪城两郡,与当地的郡府扯皮,往往要扯上许久,一件事才能办完。孙从善曾痛批过官府行事拖拉磨蹭,但又说与京城相比,已经好了太多。她每年都要跟着州牧上京议事,最烦的就是和京城六部打官腔,当时一众同僚还不明白,和和气气地说好话难道不好?都在心中嫌弃郡长粗俗,对长安官场多了几分向往。
  唯有清平深感赞同,六部的这群人,最擅长的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格外喜欢文绉绉地拽些诗文,一句话能品出七八种意思来。温天福与陈开一都想打探一下她的立场,旁敲侧击只是为了这个,于是她微微一笑,道:“河西郡古村虽多,毕竟只是乡野小村,万万不能与恒州相较,陈大人出身大族,见识博广;陈氏乃百年世家,世代簪缨,晋文左里,旌风颂节,自然非比寻常。”
  清平不卑不亢道:“承蒙陛下拔擢,荣任侍中一职,只是这其中公务往来,还需尚书大人与陈司长多多提点才是。”
  陈开一手中一顿,笑容不变,道:“不敢不敢,李大人年轻有为,着实令人艳羡。”
  忽然有一人进来行礼,道:“属下冒昧打扰两位大人叙话,陈大人,工部今侍中携公文来访,说是有要事请教。”
  旁人知晓今日陈司长要招待新上任的侍中大人,都识趣地不来打扰,陈开一闻言道:“请她过来便是。”又向清平歉然道:“今嬛竟也来了,看来的确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我这里公务繁忙,便不多留你了,来日得空,咱们一同去拜见尚书大人。”
  清平微微松了一口气,自是应了,拱手告辞。
  她前脚刚出门,迎面走来一个身形高挑的女子,后头跟着几个文书官,见了她们出来有些诧异,道:“这是?”
  引路的官员先行礼道:“今侍中,这是我们礼部侍中李大人。”
  今嬛哦了一声,拱拱手道:“李大人好,我有公务在身,不便多聊。”
  清平垂了眼,道:“今大人客气了。”
  今嬛显然心中有事,脸色也不大好,带着一众人杀向陈开一办公处。
  给清平引路的官员如释重负道:“今大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李大人不要见怪,请随下官来。”
  .
  拜访完礼部的两位大人后,清平回到自己办公处召了下属叙话。按理来说她身为礼部侍中,所管辖的事情应该比司长多的多,但看手下官员寥寥几人,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之前礼部侍中未曾到位时,这位陈司长恐怕已经收归了许多侍中的权力,怪不得她司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连尚书那里都比不上。温天福先前几多敲打,也是怕她站到陈开一那边去,若是这样,那堂堂礼部尚书,恐怕就要被架成一个空壳。
  司务小心道:“侍中大人,因筹备登基大典,人手不够,陈司长那里便接了些事情。如今大人过来了,一些琐事都交给清吏司去做了,所以……”
  所以接手以后就不打算还了。
  清平默默喝了口茶,抬了抬眼,淡淡道:“是么,尚书大人那里报备过了么?”
  司务一头冷汗,忙道:“肯定报备过。”
  手续完备,看来想拿回自己部门的职权有点难度。
  清平把茶盏放回桌上,道:“既然如此,那便辛苦陈司长了,本部未曾在任时也多亏了她。”如今她刚上任回来就夺人功绩,似乎不大好。
  司务一干人附身应是,清平似笑非笑道:“本部倒也没什么讲究,对尔等不过两个字:规矩。”
  她起身,在堂上负手踱步,注视着下头的人道:“事事都要讲规矩,无论是谁,都得按规矩来。”
  “至于是什么规矩,自然是朝廷的规矩,礼部的规矩,”她的目光犹如实质,从在场的人身上掠过,在触及一个略显眼熟的身影后停顿一息,道:“还有本部的规矩。”
  .
  “她真是这么说的?”
  “回大人的话,正是如此。”
  温天福靠在檀木雕花椅上,手拿着一卷书,缓声道:“果真是个聪明人,倒也不需我多费口舌。”
  那人道:“大人随意提点几句,顽石都能点化成人了,哪里有听不进的道理?”
  温天福笑骂道:“混说,这是堂堂礼部侍中,能做到这个位置,想想也不是等闲之辈,要是连这都看不明白,呵呵。”
  那人道:“只是大人为何提点她,她似乎也不会和那陈开一对着干呀。”
  温天福略一思索,道:“她是后进之人,论资历,虽在云州参与推行新法,主持开放互市,但还是略显单薄了。早先时候户部尚书倒问陛下要过此人,不知为何陛下将她放到礼部来,我揣摩圣意,似乎陛下有意让她接任礼部尚书之位,不过这事还有的琢磨呢,焉知这不是陛下在试探?且看陈开一吃相如此难看,好似了礼部已经是她的囊中之物,到时候打起脸来,也有的好看了。”
  “……若是如此,这位李侍中还需多多磨练,”那人犹豫道,“但大人最迟明年就要致仕了,这又要如何是好呢,到时候礼部还不是落在她陈开一的手上?”
  温天福苍老的面容舒展开来,道:“我朝吏治严明,但也不是没有破格提拔的。”说着眉宇间笼上一片阴沉,她虽与人和睦,但也不算全然无脾气的,“我已经老了,也不愿与年轻人争些什么,只是陈开一欺人太甚,将我这礼部尚书当成什么了?她真以为下任尚书之位定会落在她头上?”
  “朝廷中的哪个不是人精,自作聪明的也不是没有,但你看看她们的下场……”温天福深深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书卷,看着厅堂中明亮的灯烛,倦意染上眉心,人随江河老,世事多变迁,哪怕再多的豪言壮语,如何慷慨激昂热血澎拜,都随着斑驳的回忆,成了随手偶翻的一页闲谈旧影。
  也曾跨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如今听惯风雨,亦不知何处花落。几经沉浮,故友安在?
  温天福半阖了眼,沉沉道:“取笔墨来。”
  .
  因皇帝登基,体恤臣工,便罢了一天早朝。代国立国时,太|祖兢兢业业,深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抓着臣子们天天上早朝,每月除去休沐五日,其他时间都必须上朝。等到了昭成帝时,天下太平,且无战事,便将这早朝改为三日一次。历代皇帝都对臣子十分宽容,等到了先帝这朝,更是十几年躲在玉霄宫修道炼丹,政务都交由内阁打理,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正儿八经上过早朝面圣了,但新帝显然是位勤奋的人,三日时间一到,众臣便要打着灯笼抹黑去宫里上早朝,听皇帝训示。
  因云州战后休整,被毁坏的村落郡城都要重建,云州州长已经呈过奏折了,早朝所议的事情无非就是和这挂钩。从前这些事情都是内阁先看了,再转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登基后,于政务颇为勤勉,这些折子再也不过内阁的手,而是直接呈到御前。
  如此,内阁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先帝为了逃避政务而给了内阁许多权力,现在皇帝明显是不肯放权。但六部向内阁汇报事情已成惯例,一时半会改不回来,皇帝的耐心明显很好,总能一次又一次的召人入宫叙话,慢条斯理地磨到大臣们崩溃。
  谁也没有想到皇帝的手段是如此层出不穷,内阁是率先被‘关照’的对象,接着就是六部,御史台与六科给事中也没落的什么好处,自从换了新任的大司空徐海澄上来,御史们都被迫一改从前和稀泥的状态,擦亮了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朝臣们的一举一动。
  一月下来,六部从尚书至下,几难幸免,连清平从府衙回去的路上随手买了些干果都被人参了一本,言道她身为礼部侍中,本为朝廷的脸面,竟然当街买卖,实在是有失体统。
  李宴将这折子送来的时候,清平正在批阅公文,手中空不出来,便让她来读上一读。这是清平听过最有意思的折子了,在一群‘纵奴行凶’、‘侵吞田地’、‘奢侈骄纵’、‘治家不严’等等罪状中尤为清新脱俗,不管怎么说,被人参了就要上书自辩,上至首辅,下至百官,都是这个流程。清平抽了些时间写好折子,上朝的时候打算交上去。
  礼部平常事情不多,只有宫中有喜事,或是逢年过节,才会比较忙碌。先帝大丧,举国哀悼,民间一年不动喜乐,近月来的元宵节也是草草过了。宫中传话,皇帝仁孝,思念先帝,不敢肆意玩乐。这话放出,大臣们哪个敢放纵,何况还有御史们在,若是被扣上一顶不忠不孝的帽子,怕是要被流放到闽州的小岛上去砍椰子。
  “事情都办好了?”清平取了热帕洁面擦手,把手指上的朱笔痕迹擦干净。
  李宴俯身道:“是,公文都已经发了下去了。”
  经过一月相处,清平发觉李宴的确是个非常能干的下属,吩咐的事情都能做到位,她把李宴提到自己身边来做书令,也好方便处理事情,李宴聪明好学,通晓人情,清平教她教的也不累,闻言便道:“辛苦了,明日休沐,好好回去歇着。”
  李宴收拾了桌案上的东西,道:“是,大人。”
  清平便不去管她了,将自己桌上的东西收拾好,准备放衙归家,她打算趁着休沐几天去原随府上拜会一番,先前发的拜帖都已收到回应,倘若是收下拜帖,并顺带回赠同等价值礼品一份,大约就是‘了解有你这么一个人,咱们保持现在的关系就好,并不想深交来往’;若是收下拜帖,同时也送一份拜帖过来,并无礼品回赠,大约就是‘可以交往,欢迎来拜访’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